导言 1
第一章 城市管理概述 7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管理理论 9
第二节 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界定 12
第三节 城市管理模式的变化与发展 19
表1.2 中国学者提出的城市管理模式 20
表1.1 盖伊·彼得斯提出的四种新管理模式 20
第四节 国外城市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22
第二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产生的背景 27
第一节 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29
表2.1 城市管理运营成本 30
图2.1 城市管理运营成本 31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产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9
第三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构成 45
第一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一:“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49
图3.1 万米单元分布图 52
图3.2 东城区城市管理层级细化示意图 53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二:“城市部件管理法” 54
表3.1 东城区部件统计表 57
图3.3 城市部件图 59
图3.4 城市部件分类编码结构图 63
图3.5 城市部件污水井盖图 65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三:“城管通”——信息采集器 66
图3.6 “城管通” 67
图3.7 城市管理监督员定位图 68
第四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69
图3.8 东城区原城市管理模式流程图 70
图3.9 城市管理七个环节流程图 71
图3.11 城市管理新模式三段体流程图 72
图3.10 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流程图 72
第五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五:城市管理体制“双轴化” 76
图3.12 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信息流程图 76
图3.13 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双轴化”图 78
第六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六: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86
图3.14 区域评价图 90
表3.3 万米单元网格(社区、街道、全区)城市管理状况统计表 91
表3.2 结案率指标明细表 91
表3.6 立案数与评价等级 92
表3.5 立案数与评价等级 92
表3.4 区域分类统计表 92
表3.8 结案率评价评分标准表 93
表3.7 立案数与评价等级 93
表3.9 评价得分与评价等级对应关系表 94
表3.10 五级分类标准级别与系统显示情况 94
表3.12 专业部门统计表 95
表3.11 及时率指标明细表 95
表3.14 及时率评分标准 96
表3.13 完好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96
表3.15 五级分类标准级别与系统显示情况 97
表3.16 监督员相关数据记录表 98
表3.17 监督员相关指标统计表 98
表3.18 接线员相关数据记录表 100
表3.19 接线员相关指标统计表 100
表3.20 值班长相关数据记录表 101
表3.21 值班长相关指标统计表 102
表3.22 任务派遣员相关数据记录表 103
表3.23 任务派遣员相关指标统计表 103
第七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构成之七:多种技术集成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104
图3.15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结构图 107
表3.24 安全服务 117
第四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技术路线及实施 121
第一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信息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 123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信息平台技术框架的构建 125
图4.1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图 127
图4.2 数据库群结构 128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数据库建设 128
图4.3 社区万米单元网格图 131
图4.4 万米单元网格编码结构图 132
图4.5 正射影像图 136
图4.6 图式符号 137
图4.7 兴趣点示意图 140
第四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环境系统建设 141
图4.8 网络系统总体拓扑结构图 142
图4.9 移动网络拓扑示意图 143
图4.10 SAN存储结构示意图 144
图4.11 服务器连接图 144
图4.12 呼叫中心物理组网图 146
表4.1 大屏幕系统性能指标表 147
图4.13 工作流程图 150
图4.14 受理登记表 153
图4.15 问题立案表 153
图4.16 问题派遣表 154
图4.17 问题处理表 154
图4.18 问题核查表 155
表4.2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安全等级分析表 156
表4.3 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资产分析表 156
表4.4 业务安全属性“注册与认证、可信服务、机密性”表 157
图4.19 安全平台拓扑图 158
第五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应用系统建设 159
图4.20 “城管通”系统架构图 160
图4.21 “城管通”系统的功能模块 161
图4.22 地理编码系统结构图 164
图4.23 地理编码服务系统结构 166
图4.24 “城管通”功能 167
图4.25 协同工作系统框架图 171
图4.26 工作流实体关系图 172
图4.27 业务数据模型图 173
图4.28 基础数据字典图 174
图4.29 办公界面数据字典图 174
图4.30 查询定义图 175
图4.31 统计定义图 175
图4.32 业务办公数据日志图 176
图4.33 系统功能结构图 176
图4.34 案卷批转流程图 176
图4.35 立案 177
图4.36 大屏幕体系结构图 178
图4.37 大屏幕系统功能结构图 179
图4.38 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系统体系结构图 180
图4.39 应用维护系统结构图 183
第六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和运行机构的建立 184
图4.40 呼叫中心案卷处理流程图 187
图4.41 指挥中心工作流程图 195
第七节 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发 200
表4.5 信息报告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206
图4.42 评价结果生成图 207
图4.43 评价指标数据库结构图 208
第八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培训、试运行和验收 209
第五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与反响 221
第一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经济效益评估 223
图5.1 城市管理基本度量单位与效用成本价格关系图示 225
图5.2 边际效用函数的估计方法图示 227
图5.3 新模式与原有体制成本、边际效用、平均边际效用曲线 229
图5.4 社会福利改善与土地增值关系图 232
表5.1 城管新模式推广成本节约计算表 233
表5.2 城管新模式推广社会福利计算表 234
表5.3 城管新模式推广的就业增量计算表 234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社会效益的体现 236
图5.6 城市管理新模式流程示意图 238
图5.5 旧的管理流程示意图 238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科学技术评价 246
第四节 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反响与支持 254
第六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创新价值 279
第一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理论透视 281
图6.1 基本的通信系统模型 285
图6.2 鹰抓兔子的控制论模型 288
图6.3 闭环控制系统示意图 288
图6.4 城市管理新模式闭环控制系统示意图 290
图6.5 原体制“伞型博弈”管理结构图 293
图6.6 新模式“纵橄榄型”管理结构图 293
图6.7 可持续的涵盖范畴 302
第二节 城市管理理念的一场革命 304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技术集成应用创新 317
图6.8 新模式管理闭环示意图 325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有机结合必然带动政府管理创新 330
图6.9 扁平化管理结构示意图 334
图6.10 执行半衰定律示意图 335
图6.11 结构效率示意图-1 107人 336
图6.12 结构效率示意图-2 44人 336
第七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345
第一节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 347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北京市的推广应用 351
第三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南京市鼓楼区的推广应用 356
第四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上海市的推广应用 361
第五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其他省市的推广应用 366
第八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拓展应用 369
第一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的拓展应用 371
图8.1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格图 374
图8.2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格图 375
图8.3 组织架构图 376
图8.4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流程图 377
图8.5 系统框架图 378
图8.6 网络系统示意图 379
图8.7 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方式图 379
第二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在“蓝天工程”和“学区化管理”中的拓展应用 381
图8.8 学区划分示意图 383
图8.9 组织管理体系示意图 384
图8.10 课外活动流程图 384
图8.11 信息平台系统框架图 385
图8.12 门户网站首页 386
表8.1 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评价一览表 387
表8.2 学生享用优质资源和教育资源质量的对比情况表 389
第三节 网格化管理在其他领域中的拓展应用 390
第九章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研究方法及思考 395
第一节 政府应当重视和解决城市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 397
图9.1 信息衰减示意图 400
第二节 改变政府管理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思维方式 405
第三节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413
第四节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成功来源于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精密的组织实施 423
参考文献 435
附录一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大事记 437
附录二 媒体报道摘要 447
后记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