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般概述 1
1.中国传统膳食养生与食疗所做出卓越的贡献 1
1.1 养生膳食烹饪技艺的完善居世界之冠 2
1.2 膳食由养生发展到治疗 3
1.3 食物选择及其功能评价 5
1.4 膳食卫生知识方面的规定 9
1.5 膳食养生医哲理论的精华 11
1.6 膳食养生与治疗制度的建立 12
2.1 自然气象、医学理论与生物钟的哲理 14
2.药膳适合于生物钟 14
2.2 近代生物全息工程与中医理论相一致的观点 16
2.3 人体的全息工程的客观证据和生物钟表现 18
2.4 运气·生物全息·生物钟之间的联系 19
2.5 宇宙·地球·生物的相适应性 20
2.6 宏观的生物全息和生物钟的反映 21
2.7 运气四季养生和末病的膳食原则 23
2.8 适应春季的药膳 28
2.9 适应夏季的药膳 30
2.10 适应秋季的药膳 32
2.11 适应冬季的药膳 35
3.1 人的一生生物钟节律分期 38
3.人类一生中的生物钟节律 38
3.2 人一日生活中的生物钟节律 40
4.继发营养不良与免疫反应 42
4.1 城市乡村发病率与病种有差别 43
4.2 营养、感染与免疫力的关系 43
4.3 由于感染造成的营养紊乱 44
4.4 传统医学的食养食治观点 45
5.营养膳食结构的三元论 51
5.1 生物全息律与营养膳食的关系 52
5.2 生物钟节律与膳食 55
5.3 营养膳食结构的文化艺术性 56
6.1 中国传统素食的简史 61
6.浅论素食功能的养生与抗老 61
6.2 中国传统素食的人群分类与推荐应用 62
6.3 生物全息的素食观点 63
6.4 膳食中的素中之荤、荤中之素说 64
6.5 对苦荞麦粉素食的研究与应用 66
7.营养免疫与食物过敏反应 69
7.1 某种体质与某种食物相结合而产生异常反应 69
7.2 关于食品变应原的临床常见疾患 72
7.3 如何诊断食物过敏性疾病? 73
7.4 普及性防治措施 73
8.探讨膳食功能的新理论 74
8.2 药膳的五大作用 75
8.1 膳食三大功能的新认识 75
8.3 食物五味归经与养生食疗 79
第二篇 营养素的体内代谢 82
1.人体对主要营养素消化、吸收、代谢 82
1.1 消化器官分泌的酶及其作用功能 82
1.2 主要营养素的吸收部位 86
1.3 一般营养素在体内如何代谢 88
1.4 糖的代谢(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91
1.5 脂肪类的代谢 95
1.6 蛋白质代谢 98
1.7 水和无盐类的吸收、代谢及其功能 105
1.8 无机盐类(矿物质)生理组成、生化代谢 108
1.9 宏量及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分布 109
1.10 水及宏量元素的吸收、代谢调节因素 110
1.11 肝脏的一般功能 113
1.12 钙和磷在体内的代谢 117
1.13 膳食中钾、钠的摄取和代谢 120
1.14 微量元素铁在体内的代谢与功能 124
1.15 微量元素锌在人体内的代谢与功能 129
2.维持体内代谢的活性维生素 133
2.1 人们常用的维生素分类 134
2.2 主要维生素类的膳食来源 135
2.3 维生素在体内的生化功能 136
2.4 维生素类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141
3.氧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43
4.六大营养素的代谢功能摘要 145
第三篇 养生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观 147
1.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147
1.1 营养学的定义 147
1.2 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 148
2.营养的数量 151
2.1 能量平衡 151
2.2 能量的获得与作功 160
2.3 特殊动力作用 161
2.4 人体由膳食中摄取热能的分配和处理 163
2.5 营养热能失衡与疾病 165
2.6 热能不平衡的原因 167
2.7 解决热能失衡的对策和措施 168
2.8 古人对膳食养生和治疗的明训 168
2.9 近期成人合理膳食购成指标 170
2.10 1985年度北京地区营养调查 171
2.11 当代世界文明国家的居民生活中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取情况 172
2.12 选择日常食品的五条标准 174
2.13 我国卫生部首次公布全民营养调查结 174
果状况 174
3.营养物质的质量 175
3.1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75
3.3 豆类和硬果类的营养价值 178
3.2 根茎类的营养价值 178
3.4 蔬菜和水果类的营养价值 179
3.5 肉食类的营养价值 180
3.6 奶类和蛋类的营养价值 180
3.7 强化食品 182
3.8 调味品及饮料 182
3.9 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 184
3.10 食品、非食品,药品、非药品、毒品与中毒 185
3.11 食品的分类与药物的区别 186
3.12 常用药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188
3.13 药物与酒精和某些食物的配伍禁忌 189
3.14 一般人生活的膳食与病人的饮食比较 190
第四篇 营养代谢失衡致病与防治 192
1.在人群中蛋白质缺乏的原因分析 192
1.1 现代营养保健膳食治疗 195
1.2 传统养生食疗方法 195
2.动植物蛋白质摄入体内过多的影响 198
3.碳水化合物缺乏的表现 199
3.1 暂时性低血糖症 199
3.2 长期性碳水合物不足 199
4.碳水化合物供过于求 200
5.体内脂肪类物质缺乏 200
5.3 造成动脉硬化的因素 201
5.2 细胞膜功能的完整性 201
5.1 生物体内的激素类物质合成受限 201
5.4 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少症 202
5.5 传统的养生食疗方法 202
5.6 现代营养保健治疗 203
6.高脂血症(体内脂肪代谢紊乱) 204
6.1 本病的病因 204
6.2 高脂血症的临床常见并发症 205
6.3 高脂血症患者的表现 206
6.4 现代营养膳食养生与治疗 206
6.5 传统的膳食养生和食疗方法 207
7.1 水分的缺乏症及其原因 208
7.水和盐的缺乏症 208
7.2 缺盐性缺水(或称混合性脱水) 209
7.3 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210
8.水中毒(体内水过多)与高血钠症 211
8.1 水中毒症 211
8.2 防治措施 211
8.3 高血钠症 212
8.4 防治措施 212
9.低血钾症与高血钾症 212
9.1 低血钾症 212
9.2 防治措施 213
9.3 高血钾症 213
9.4 防治措施 214
10.1 血钙过高症 215
10.2 防治措施 215
10.3 血钙过低症 215
10.血钙过高与过低症 215
10.4 防治措施 216
11.佝偻病(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 216
11.1 佝偻病(骨软化症) 216
11.2 防治措施 217
11.3 骨质疏松症 217
11.4 防治措施 217
12.2 防治措施 218
12.血清磷的增加和减少 218
12.1 血清中磷的增加 218
12.3 血清中磷的减少 219
12.4 防治措施 219
13.锌的缺乏和过多 219
13.1 锌的缺乏症 219
13.2 防治措施 220
13.3 锌的过多症(中毒) 221
13.4 防治措施 221
14.缺铁性贫血与铁中毒 221
14.1 缺铁性贫血 221
14.3 铁中毒(铁元素过多症) 222
14.2 防治措施 222
14.4 防治措施 223
15.人体维生素类的缺乏和过多 224
15.1 总的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 224
15.2 常见的维生素过多症的原因 225
15.3 十二种维生素过多或过少症的防治 225
16.常见的营养代谢紊乱 232
16.1 营养保健与疾病 232
16.2 常见营养代谢疾病与食疗 235
16.3 食物中毒 242
1.消化系统膳食法 251
第五篇 药膳实施篇 251
2.肝胆系统膳食法 269
3.新陈代谢内分泌系膳食法 283
4.心血管系膳食法 299
5.呼吸系膳食法 312
6.泌尿生殖系膳食法 330
7.血液系膳食法 351
8.骨骼、关节、肌肉系统膳食法 370
9.免疫、皮肤、淋巴腺系统膳食法 384
10.精神神经系统膳食法 405
11.乌发美容膳食法 427
参考文献 450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