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研究的缘起 2
(一)利益分化在教育领域的凸显 3
(二)教育决策研究的成就与缺失 19
二、研究的论域 40
(一)时间界定:社会转型前后教育决策研究的特征差异 40
(二)空间界定:我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决策研究的背景差异 42
(三)概念界定:教育政策——决策——模式 43
三、研究的方法 56
(一)方法范畴: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 58
(二)范式范畴:从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理论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到符号互动范式的研究逻辑 64
(三)哲学范畴:价值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67
第一编 教育决策模式的本质研究 75
第一章 教育政策的本质研究 75
一、教育政策的主体需要 76
(一)教育政策主体的利益矛盾与冲突 81
(二)教育法治的困境与教育政策的回应 89
二、教育政策的客观功能 105
(一)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措施 107
(二)教育政策是统治阶级或集团教育意志的表达 109
(三)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能动反映 112
(四)教育政策是教育理论物化的桥梁 115
三、教育政策的实践活动及其本质 117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表现形式及其层级结构 119
(二)教育政策的本质 124
第二章 教育决策模式的本质研究 128
一、教育决策在政策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128
二、可治理型民主与教育决策模式的本质 132
(一)可治理型民主与公共政策行为 132
(二)教育决策模式的本质 137
一、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与教育决策模式 145
第三章 输入与支持范畴教育决策模式 145
第二编 教育决策模式的类型研究 145
(一)教育决策的主体及其构成 147
(二)中外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比较 158
(三)从主体构成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精英模式——团体模式——制度模式——系统模式 189
(四)小结:教育决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199
二、教育决策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决策模式 208
(一)教育决策的价值取向及其功能 209
(二)从利益倾向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个人利益模式——团体利益模式——公共利益模式 210
(三)小结: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17
一、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与教育决策模式 226
第四章 运筹与磨合范畴教育决策模式 226
(一)政策问题认定与决策目标确立 227
(二)从目标达成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 240
(三)小结:追求教育决策的“满意解” 250
二、教育政策问题的议程与教育决策模式 251
(一)政策问题从公众议程到政府议程 252
(二)从政策问题纳入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政治模式——渗透模式——互动模式 261
(三)小结:“政治”与“学术”两种文化的互动 269
三、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与教育决策模式 275
(一)政策议案的裁定组织及其规则 276
(二)从议案裁定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独裁模式——参与模式 285
(三)小结:民主集中制的建立与完善 288
第五章 输出与反馈范畴教育决策模式 291
一、教育决策的质量判别与教育决策模式 291
(一)教育决策质量的判别标准 292
(二)从质量判别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合法性模式——合理性模式 300
(三)小结:合理性基础上合法性的确立 301
二、教育决策的质量保障与教育决策模式 303
(一)教育决策的质量管理 303
(二)从质量保障维度分析教育决策模式:观念规制模式——行政规制模式——制度规制模式 311
(三)小结:教育决策制度及其内生性的提升 313
第三编 我国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 319
第六章 我国教育决策模式的总体状况及其基本缺陷 319
一、精英模式 320
二、集团利益模式 326
三、渐进模式 331
四、政治模式 334
五、独裁模式 336
六、合法性模式 338
第七章 转型时期我国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构建 341
一、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决策模式:张力模式 342
(一)本质:张力模式要保持权力控制与讨价还价之间的张力 343
(二)类型:张力模式要保持每个维度内各种教育决策模式之间的张力 347
二、张力模式的构建策略 349
(一)完善教育政策的决策体制 349
(二)确立合理的教育决策价值取向 355
(三)建立教育政策问题的预警机制和政策议程 358
(四)优化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规则和方法 359
(五)建立健全教育决策的质量保障制度 360
参考文献 363
后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