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滩地概况 1
一、长江中下游基本情况 1
第一章 长江中下游滩地 1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滩地 2
第二节 滩地的立地条件 4
一、滩地淹水特点 4
二、滩地植被 8
三、滩地土壤 10
第三节 滩地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12
一、简单回顾 12
二、滩地土地利用现状 1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四、滩地栽培杨树的历史与现状 15
五、滩地综合治理的前景 16
一、杨树概述 17
第二章 滩地适栽杨树资源 17
第一节 杨树引种及选育概况 17
二、杨树良种及无性系选育 20
三、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无性系选育概况 20
第二节 滩地杨树适栽品种及无性系 21
一、适宜滩地条件生长的杨树主要品种、品系 21
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生物学及栽培特性 23
三、黑杨派南方无性系杨树的适生条件 24
第三节 滩地杨树优良无性系栽培比较 25
一、主要无性系的比较 25
二、长江中下游主要省份的杨树栽培概况 27
第三章 滩地杨树生理生态 28
第一节 滩地主要杨树品系的生理特点 28
一、滩地杨树主栽品系的光合特性 28
二、滩地杨树主栽品系的蒸腾特性 34
一、淹水对杨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36
第二节 淹水对滩地杨树主栽品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36
二、淹水对杨树蒸腾作用的影响 38
三、涝渍胁迫对杨树叶片一些生理性状、生理反应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38
第四章 滩地杨树的生长规律 42
第一节 滩地淹水条件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42
一、滩地杨树林分分化规律 42
二、滩地杨树年轮生长模型 43
三、滩地淹水与杨树生长 45
第二节 滩地杨树生长预测 47
一、不同立地人工林生长预测 47
二、不同密度人工林生长预测 50
第三节 滩地杨树的生物生产 54
一、滩地杨树的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模型 54
二、滩地杨树林分生物量及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55
四、滩地杨树林分的营养积累及分配 56
三、滩地杨树林分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56
五、杨树年轮中营养积累的动态变化 58
第五章 滩地杨树苗木的繁育 60
第一节 杨树育苗技术 60
一、苗圃的建立 60
二、杨树无性繁殖 62
三、留根育苗技术 67
四、杨树的组织培养 68
五、杨树扦插苗的生长节律 69
六、杨树良种采穗圃的建立 70
第二节 苗木出圃及苗木规格 71
一、苗木出圃 71
二、苗木规格 71
第六章 滩地杨树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73
第一节 滩地立地质量评价 73
一、滩地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73
二、滩地杨树立地指数表编制 74
三、滩地杨树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 77
一、造林地 80
第二节 滩地杨树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80
二、造林设计 81
三、造林方法 82
第三节 经营管理 84
一、林农间作 84
二、修枝抚育 85
三、林分结构调整 86
第四节 滩地杨树主伐年龄的确定 88
一、林分生长模型和收获表的编制 89
二、主伐年龄的确定方法 91
三、主伐年龄的确定 94
第一节 滩地杨树木材解剖性质 96
一、木材的宏观构造 96
第七章 滩地杨树木材性质及利用 96
二、木材的微观构造 98
第二节 滩地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100
一、木材的密度和比重 100
二、生材含水率 101
三、干缩与湿胀 101
四、力学性能指标 101
第三节 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生长与材性的比较 103
一、腐朽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103
二、腐朽木与正常木含水率的比较 106
三、腐朽木与正常木木材密度的比较 107
四、腐朽木与正常木干缩率的比较 107
五、腐朽木与正常木显微结构比较与扫描电镜分析 108
五、木材的pH值和缓冲容量 109
三、化学加工性能 109
四、木材干燥性能 109
二、连接性能 109
一、机械加工性能 109
第四节 滩地杨树木材加工性质 109
第五节 滩地杨树木材的利用 110
一、单板类人造板用材 110
二、纤维用材 119
三、杨木改性 121
五、发展趋势 141
四、建筑用材 141
第八章 滩地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42
第一节 滩地杨树主要虫害 142
一、主要虫害 142
二、虫害防治 146
第二节 滩地杨树的干腐病 150
一、滩地杨树的干腐 150
二、主要防治措施 151
一、滩地以杨树为主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 152
第九章 滩地杨树经营模式与效益评价 152
第一节 主要经营模式 152
二、杨树防浪护提林 155
第二节 滩地杨树复合系统建立后对环境的影响 156
一、滩杨植被变化规律及生物多样性 156
二、综合治理模式实施后滩地钉螺的动态分布 159
三、模式系统内的光能利用问题 162
第三节 效益分析 163
一、安徽长江滩地综合效益分析实例 163
二、湖南实例分析 167
第十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 172
1.开始的背景和目的 172
2.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组成 172
3.人机接口 173
4.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库链接 175
5.信息系统的功能 176
参考文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