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理化测试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屠海令,江君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258952X
  • 页数:5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物理测试部分和化学测试部分。讲述了性能测试、组织分析、性能测试和无损检测。

上篇 物理测试 2

第1章 金相分析 2

1.1 宏观分析 5

1.1.1 宏观断口分析 6

1.1.1.3 撕痕状断口 7

1.1.1.2 瓷状断口 7

1.1.1.1 纤维状断口 7

1.1.1.7 石状断口 8

1.1.1.6 内裂断口 8

1.1.1.4 台状断口 8

1.1.1.5 层状断口 8

1.1.1.10 白点断口 9

1.1.1.9 黑脆断口 9

1.1.1.8 萘状断口 9

1.1.1.13 非金属夹杂物断口 10

1.1.1.12 气泡断口 10

1.1.1.11 结晶状断口 10

1.1.1.16 沿晶断口 11

1.1.1.15 缩孔残余断口 11

1.1.1.14 异金属夹杂物断口 11

1.1.2 偏析 12

1.1.1.17 氧化膜断口 12

1.1.5 气泡 14

1.1.4 缩孔 14

1.1.3 疏松 14

1.1.8 白点 15

1.1.7 轴心晶间裂纹 15

1.1.6 翻皮 15

1.1.12 冷隔 16

1.1.11 异金属夹杂物 16

1.1.9 发纹 16

1.1.10 外来非金属夹杂物 16

1.1.15 光亮晶粒 17

1.1.14 成层 17

1.1.13 分层 17

1.1.18 羽毛状晶 18

1.1.17 大晶粒 18

1.1.16 白斑 18

1.1.21 流纹不顺 19

1.1.20 粗晶环 19

1.1.19 挤压缩尾 19

1.2.1 金相试样制备 20

1.2 金相 20

1.1.22 焊合不良 20

1.1.23 压折 20

1.1.24 针孔 20

1.2.2 显微组织显示 22

1.3 金相显微镜 25

1.3.1.3 偏光装置 28

1.3.1.2 干涉显微装置 28

1.3.1 金相显微镜附件 28

1.3.1.1 相衬装置 28

1.3.1.5 暗场装置 29

1.3.1.4 微差干涉衬度装置 29

1.3.2 高温金相显微镜 30

1.3.1.7 显微摄影 30

1.3.1.6 显微镜照相装置 30

1.3.4 显微硬度 31

1.3.3 体视显微镜 31

1.3.4.1 显微硬度分析 32

1.4.1.2 网状组织 33

1.4.1.1 带状组织 33

1.4 显微分析 33

1.4.1 典型显微组织 33

1.4.1.6 球化体 34

1.4.1.5 奥氏体钢中的α相 34

1.4.1.3 碳化物液析 34

1.4.1.4 魏氏组织 34

1.4.1.10 碳化物不均匀性 35

1.4.1.9 脱碳组织 35

1.4.1.7 过热组织 35

1.4.1.8 过烧组织 35

1.4.1.12 石墨相 36

1.4.1.11 游离渗碳体 36

1.4.1.16 晶粒度 37

1.4.1.15 一次渗碳体 37

1.4.1.13 磷共晶 37

1.4.1.14 莱氏体 37

1.4.2 非金属夹杂物 38

1.4.1.17 铜扩散 38

1.4.2.2 铜中氧含量测定 40

1.4.2.1 非金属夹杂物的金相评定 40

1.5 定量金相学 41

1.5.1 定量金相技术 44

1.5.2 图像分析仪 46

参考文献 47

第2章 金属力学性能测试 48

2.1 拉伸试验 52

2.1.1 拉伸试样 56

2.1.2 引伸计 57

2.1.3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58

2.2 断裂韧性试验 59

2.1.5 低温拉伸试验 59

2.1.4 高温拉伸试验 59

2.2.1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试验 61

2.2.2 平面应力断裂韧性试验 62

2.2.3 R阻力曲线 63

2.2.5 金属板材表面裂纹断裂韧度试验 64

2.2.4 动态撕裂试验 64

2.2.7 金属的动态断裂韧度试验 65

2.2.6 金属腐蚀介质断裂韧度试验 65

2.3 疲劳试验 66

2.3.1 高周疲劳试验 68

2.3.3 弯曲疲劳试验 70

2.3.2 低周疲劳试验 70

2.3.7 程序疲劳试验 71

2.3.6 复合应力疲劳试验 71

2.3.4 拉压疲劳试验 71

2.3.5 扭转疲劳试验 71

2.3.9 高温疲劳试验 72

2.3.8 随机疲劳试验 72

2.3.12 接触疲劳试验 73

2.3.11 腐蚀疲劳试验 73

2.3.10 热疲劳试验 73

2.3.14 疲劳断口分析 74

2.3.13 冲击疲劳试验 74

2.3.16 疲劳损伤测定 75

2.3.15 概率密度函数 75

2.4.1 蠕变试验 76

2.4 高温长时力学性能试验 76

2.3.17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定 76

2.4.3 应力松弛试验 77

2.4.2 持久强度试验 77

2.5.2 仪器化冲击试验 78

2.5.1 夏比冲击试验 78

2.5 冲击试验 78

2.6 金属硬度试验 79

2.5.5 低温冲击试验 79

2.5.3 落锤试验 79

2.5.4 金属高温冲击试验 79

2.6.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80

2.6.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80

2.6.4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81

2.6.3 金属的表面洛氏硬度试验 81

2.7 金属扭转试验 82

2.6.7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 82

2.6.5 金属肖氏硬度试验 82

2.6.6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82

2.9 金属剪切试验 84

2.8 金属压缩试验 84

2.10 金属磨损试验 85

2.11.2 金属弯曲试验 86

2.11.1 金属顶锻试验 86

2.11 金属工艺性能试验 86

2.11.4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 87

2.11.3 金属杯突试验 87

2.11.7 金属薄板双层咬合弯曲试验 88

2.11.6 金属线材扭转试验 88

2.11.5 金属线材缠绕松懈试验 88

2.11.10 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 89

2.11.9 金属锻平试验 89

2.11.8 金属不淬硬性弯曲试验 89

2.11.13 金属管扩口试验 90

2.11.12 金属管压扁试验 90

2.11.11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 90

2.11.15 金属管卷边试验 91

2.11.14 金属缩口试验 91

参考文献 92

2.11.17 金属管液压试验 92

2.11.16 金属管弯曲试验 92

3.1 电子显微镜 93

第3章 电子光学分析 93

3.1.1 透射电子显微术 95

3.1.1.3 衍衬理论 96

3.1.1.2 明场像和暗场像 96

3.1.1.1 像衬度 96

3.1.1.4 特殊成像技术 98

3.1.2 高分辨电子显微术 99

3.1.1.5 罗伦茨显微术 99

3.1.2.3 最佳欠焦条件 100

3.1.2.2 衬度传递函数 100

3.1.2.1 相位体 100

3.1.3 电子衍射 101

3.1.2.8 单原子像 101

3.1.2.4 系列离焦像 101

3.1.2.5 高分辨像的模拟计算 101

3.1.2.6 点阵像 101

3.1.2.7 结构像 101

3.1.3.3 选区电子衍射 102

3.1.3.2 高能电子衍射 102

3.1.3.1 倒易点阵 102

3.1.3.8 低能电子衍射 103

3.1.3.7 反射电子衍射 103

3.1.3.4 高阶劳厄区衍射图 103

3.1.3.5 高分辨率电子衍射 103

3.1.3.6 额外电子衍射 103

3.1.4 分析电子显微术 104

3.1.3.10 会聚束电子衍射 104

3.1.3.9 菊池衍射图 104

3.1.4.3 电子能量损失谱 106

3.1.4.2 微束衍射 106

3.1.4.1 透射扫描像 106

3.1.4.5 透射电镜中X射线能谱学 107

3.1.4.4 能量过滤像 107

3.1.5 高压电子显微术 108

3.1.4.7 电子通道增强原子位置微分析技术 108

3.1.4.6 广延细结构 108

3.1.5.2 电子辐照效应 110

3.1.5.1 原位观察 110

3.1.5.4 临界厚度 111

3.1.5.3 临界电压效应 111

3.1.6 透射电镜试样制备 112

3.1.7 扫描电子显微术 113

3.1.7.1 电子束轰击试样激发的信号 114

3.1.7.2 表面形貌衬度 115

3.1.7.7 电子通道花样 116

3.1.7.6 扫描电镜的Y调制像 116

3..1.7.3 磁衬度 116

3.1.7.4 原子序数衬度 116

3.1.7.5 扫描电镜的焦深 116

3.1.7.9 金属材料电子断口分析 117

3.1.7.8 数字扫描图像技术 117

3.1.7.11 蚀坑定向技术 119

3.1.7.10 断口剖面技术 119

3.1.8 扫描隧道显微镜 121

3.2 电子探针分析 122

3.2.3 电子探针定性分析 124

3.2.2.1 能量分辨率 124

3.2.1 X射线波谱仪 124

3.2.2 X射线能谱仪 124

3.2.4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 125

3.2.4.3 X射线能谱无标样定量分析 126

3.2.4.2 逃逸峰剥离 126

3.2.4.1 ZAF修正 126

3.3 表面分析技术 127

3.2.4.4 蒙特卡罗模拟 127

3.3.1 俄歇电子能谱术 130

3.3.1.3 筒镜型分析器 131

3.3.1.2 半球分析器 131

3.3.1.1 电子能量分析器 131

3.3.2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术 132

3.3.1.6 平面镜分析器 132

3.3.1.4 阻滞场型分析器 132

3.3.1.5 127°柱偏型分析器 132

3.3.3 紫外光电子能谱术 133

3.3.3.2 低能离子散射谱术 134

3.3.3.1 化学位移 134

3.3.4 场离子显微镜 135

3.3.5 场发射显微镜 136

3.4.1 激光拉曼光谱术 137

3.4 激光分析技术 137

3.4.2 激光质谱术 138

3.4.4 氪化技术 141

3.4.3 激光探针 141

3.5 工业断层扫描术 142

3.6 薄膜分析 143

3.6.3 薄膜成分分析 144

3.6.2 薄膜结构分析 144

3.6.1 薄膜厚度测量 144

参考文献 145

3.7 微束分析技术 145

第4章 X射线衍射分析 147

4.1.1 X射线谱 148

4.1 X射线 148

4.1.3 X射线吸收与散射 149

4.1.2 莫塞莱定律 149

4.2 X射线晶体学 150

4.1.4.2 布拉格定律 150

4.1.4 X射线晶体衍射 150

4.1.4.1 劳厄方程式 150

4.2.1 晶体点阵 151

4.2.5 倒易点阵 152

4.2.4 极射赤面投影 152

4.2.2 对称性与晶体结构 152

4.2.3 晶面间距 152

4.2.6 衍射强度 153

4.3.1 X射线源 154

4.3 X射线衍射设备 154

4.3.3 X射线衍射仪 155

4.3.2 X射线照相机 155

4.4.1 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 156

4.4 X射线分析 156

4.4.2 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 157

4.4.3 点阵参数的测定 158

4.4.2.2 残余奥氏体X射线测定法 158

4.4.2.1 X射线定量相分析K值法 158

4.4.4 单晶取向的测定 159

4.4.3.1 固溶度测定 159

4.4.5 多晶衍射晶体结构分析 160

4.4.4.1 劳厄法 160

4.4.6 择优取向 161

4.4.6.1 极图 162

4.4.6.2 反极图 163

4.4.6.3 取向分布函数 164

4.4.7.1 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法 166

4.4.7 内应力 166

4.4.8.1 近似系数法 167

4.4.8 X射线衍射线形分析 167

4.4.8.2 X射线衍射线形傅里叶级数分析法 168

4.4.10 X射线小角散射 169

4.4.9 X射线晶粒度测定 169

4.4.11.1 反相畴 171

4.4.11 X射线有序度测定 171

4.4.12.1 调制结构 172

4.4.12 X射线漫散射 172

4.4.13 X射线衍衬貌相术 173

4.4.14 双晶衍射术 174

4.4.15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分析 175

4.4.16 扩展X射线吸收谱 177

4.4.18 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 178

4.4.17 微束X射线衍射分析 178

4.4.21 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 179

4.4.20 低温X射线衍射分析 179

4.4.19 高压X射线衍射分析 179

参考文献 180

5.1 弹性 181

第5章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181

5.1.3 泊松比 182

5.1.2 切变模量 182

5.1.1 杨氏模量 182

5.1.6 弹性测量方法 183

5.1.5 弹性波波速 183

5.1.4 体积模量 183

5.1.6.2 纵共振法 184

5.1.6.1 悬挂共振法 184

5.2.4 弹性后效 185

5.2.3 阻尼共振性 185

5.2 黏弹性 185

5.2.1 滞弹性 185

5.2.2 黏性 185

5.2.8 衰减系数 186

5.2.7 机械品质因数 186

5.2.5 内耗 186

5.2.6 对数衰减率 186

5.2.10 内耗测量方法 187

5.2.9 弛豫谱 187

5.3.1 密度测量方法 188

5.3 密度 188

5.4 热膨胀 189

5.4.2.1 热膨胀测量的光杠杆法 190

5.4.2 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 190

5.4.1 热膨胀系数 190

5.4.2.3 热膨胀测量的千分表法 191

5.4.2.2 热膨胀测量的机械杠杆法 191

5.4.2.4 热膨胀测量的电感法 192

5.4.2.6 热膨胀测量的光干涉法 193

5.4.2.5 热膨胀测量的电容法 193

5.5 热传导 194

5.4.2.7 热膨胀测量的直接观测法 194

5.5.2.1 热导率测量的平板法 195

5.5.2 热导率测量方法 195

5.5.1 热导率 195

5.5.2.2 热导率测量的圆棒法 196

5.5.2.3 热导率测量直接通电加热法 197

5.6 热扩散率 198

5.5.2.4 热导率测量径向热流法 198

5.6.1.2 瞬态热流法 199

5.6.1.1 周期热流法 199

5.6.1 热扩散率测量方法 199

5.7 热辐射 200

5.7.2.1 热发射率测量的反射计法 201

5.7.2 热发射率测量方法 201

5.7.1 热发射率 201

5.7.2.3 热发射率测量的卡计法 202

5.7.2.2 热发射率测量的辐射计法 202

5.8.2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203

5.8.1 比热容 203

5.8 热容量 203

5.8.2.1 比热容测量的绝热量热计法 204

5.8.2.2 比热容测量下落法 205

5.8.2.4 比热容测量的快速通电脉冲法 206

5.8.2.3 比热容测量的激光脉冲法 206

5.9 电阻 207

5.9.2 电阻温度系数 208

5.9.1 电阻率 208

5.9.3.2 数字万用表法 209

5.9.3.1 伏安法 209

5.9.3 电阻测量方法 209

5.9.3.3 电桥法 211

5.9.3.4 涡流法 212

5.10 热电势 213

5.9.3.5 四探针法 213

5.11 磁性 214

5.10.1 热电势的测量 214

5.11.1.2 磁秤 215

5.11.1.1 磁通测量法 215

5.11.1 宏观磁性测量 215

5.11.1.3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磁强计 216

5.11.1.6 居里温度测量 217

5.11.1.5 提拉试样磁强计 217

5.11.1.4 振动试样磁强计 217

5.11.1.7 磁场测量法 218

5.11.1.8 音频磁性测量 219

5.11.1.10 磁致伸缩系数的测量 220

5.11.1.9 转矩磁强计 220

5.11.3 磁畴观察 221

5.11.2 微观磁结构分析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6章 无损检测 223

6.1.1 超声传播 224

6.1 超声检测 224

6.1.2 超声换能器 225

6.1.4 电磁超声换能器 226

6.1.3 超声探头 226

6.1.6.1 直探头探伤 227

6.1.6 超声探伤 227

6.1.5 超声波探伤仪 227

6.1.6.2 斜探头探伤 228

6.1.6.3 T-R探头探伤 229

6.1.6.5 板波探伤 230

6.1.6.4 水浸聚焦探伤 230

6.1.8 超声频谱分析 231

6.1.7 缺陷尺寸定量分析 231

6.1.6.6 穿透法探伤 231

6.2.1 射线探伤 232

6.2 射线检测 232

6.1.9 超声测厚 232

6.2.1.1 X射线探伤 233

6.2.1.3 中子射线照相 234

6.2.1.2 γ射线探伤 234

6.2.1.5 计算机层析术 235

6.2.1.4 X射线工业电视检测 235

6.2.2 射线测厚 236

6.2.3 辐射防护 237

6.3.1 线圈阻抗及阻抗矢量图 238

6.3 涡流检测 238

6.3.2 涡流检测有限元模型 239

6.3.3 涡流探伤 241

6.3.5 涡流检测仪 242

6.3.4 涡流测量 242

6.3.6 涡流检测线圈 244

6.4.1 磁粉探伤 245

6.4 磁性探伤 245

6.4.4 录磁探伤 249

6.4.3 磁电转换元件探伤法 249

6.4.2 电磁感应法 249

6.5 渗透探伤 250

6.6 激光全息检测 251

6.7 声全息检测 252

6.8 声发射检测 253

6.10 残余应力无损检测 254

6.9 红外检测 254

6.11 泄漏检查 255

6.12 热电势检测法 256

参考文献 256

7.1.1 简史 258

7.1 冶金化学分析 258

下篇 化学分析 258

第7章 冶金化学分析概论 258

7.1.2.2 定量化学分析 260

7.1.2.1 定性化学分析 260

7.1.2 分类 260

7.1.3 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261

7.1.2.3 相分析 261

7.1.8 展望 262

7.1.7 在冶金科研生产中的任务和作用 262

7.1.4 几类分析方法的定量范围 262

7.1.5 常用分离方法 262

7.1.6 一般分析步骤 262

7.2.1.1 试样 263

7.2.1 采样 263

7.2 试样预处理 263

7.2.1.3 气体试样的采集 264

7.2.1.2 固体试样的采集 264

7.2.3 试样的分解 265

7.2.2.3 缩分 265

7.2.1.4 液体试样的采取 265

7.2.2 制样 265

7.2.2.1 破碎 265

7.2.2.2 筛分 265

7.2.3.1 试样分解方法 266

7.2.3.2 试样分解技术 267

7.3.1.1 简史 268

7.3.1 标准物质 268

7.3 标准物质和标准分析方法 268

7.3.1.5 制备 269

7.3.1.4 作用 269

7.3.1.2 基本要求 269

7.3.1.3 分类 269

7.3.2.2 各国标准分析方法概况 272

7.3.2.1 标准分析方法与基准方法、现场方法的区别 272

7.3.2 标准分析方法 272

7.3.2.4 我国标准分析方法的制订程序 273

7.3.2.3 我国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 273

7.3.2.5 标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274

7.4.2 分类 275

7.4.1 简史 275

7.4 色谱分析 275

7.4.4 应用 276

7.4.3 色谱理论 276

7.4.2.1 按相的状态分类 276

7.4.2.2 按固定相的性质分类 276

7.4.2.3 按分离机理分类 276

7.4.2.4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276

7.5.2 痕量分析技术 277

7.5.1 发展概况 277

7.5 痕量分析 277

7.5.3 痕量分析的应用 278

7.5.2.4 痕量分析中参数的控制 278

7.5.2.1 痕量分析的检出限 278

7.5.2.2 痕量分析的灵敏度 278

7.5.2.3 痕量分析的空白值 278

7.6.2.2 进样阀 279

7.6.2.1 溶液输送装置 279

7.5.4 发展趋势与展望 279

7.6 流动注射分析 279

7.6.1 简史 279

7.6.2 仪器装置 279

7.7.2 过程分析的方式及特点 280

7.7.1 简史 280

7.6.2.3 反应管路 280

7.6.2.4 检测器 280

7.6.3 特点 280

7.6.4 应用 280

7.6.5 发展 280

7.7 过程分析化学 280

7.7.4.1 仪器校正 281

7.7.4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81

7.7.2.1 离线方式 281

7.7.2.2 现场方式 281

7.7.2.3 在线方式 281

7.7.2.4 内线方式 281

7.7.2.5 非破坏性方式 281

7.7.3 研究的基本内容 281

7.7.3.1 取样系统 281

7.7.3.2 检测及传感技术研究 281

7.8.1 简史 282

7.8 分析化学计量学 282

7.7.4.2 数学模型建立 282

7.7.4.3 指导传感器组的设计 282

7.7.5 优化与控制 282

7.7.6 发展趋势 282

7.7.6.1 计算机的微型化与智能化 282

7.7.6.2 多组分同时测定 282

7.7.6.3 取样系统不断更新 282

7.7.6.4 分析仪器结构标准化 282

7.8.2.1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83

7.8.2 研究范围 283

7.8.2.2 实验设计 284

7.8.2.4 校正技术 285

7.8.2.3 信号处理 285

7.8.2.8 专家系统 286

7.8.2.7 数据库 286

7.8.2.5 化学模拟 286

7.8.2.6 模式识别 286

参考文献 287

7.8.3 展望 287

8.1 化学分析中的分离技术 288

第8章 化学分析法 288

8.1.1.1 一般沉淀分离法 290

8.1.1 沉淀分离法 290

8.1.2.2 基本原理 291

8.1.2.1 简史 291

8.1.1.2 共沉淀分离法 291

8.1.2 溶剂萃取分离法 291

8.1.3.3 气相色谱仪 294

8.1.3.2 原理 294

8.1.3 气相色谱分离法 294

8.1.3.1 简史 294

8.1.4 液相色谱分离法 295

8.1.3.4 应用 295

8.1.5 离子交换分离法 297

8.1.6 萃取色谱分离法 299

8.1.8 浮选分离法 300

8.1.7.2 蒸馏法 300

8.1.7 挥发与蒸馏分离法 300

8.1.7.1 挥发法 300

8.1.9.1 恒电位电解法 301

8.1.9 选择性溶解分离法 301

8.1.9.2 溶剂法 302

8.1.10 火试金法 304

8.2 称量分析 308

8.2.1 沉淀 309

8.2.2 共沉淀 310

8.3 滴定分析 311

8.2.3 均相沉淀 311

8.3.1 酸碱滴定法 313

8.3.1.1 缓冲溶液 317

8.3.2 络合滴定法 318

8.3.2.1 掩蔽和解蔽 320

8.3.3 氧化还原法 321

8.3.5 光度滴定法 323

8.3.4 沉淀滴定法 323

参考文献 324

第9章 光学分析 325

9.1 原子光谱分析 328

9.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333

9.1.1.1 火焰发射光谱分析 335

9.1.1.3 激光微区光谱分析 336

9.1.1.2 分子发射腔分析 336

9.1.1.5 电热蒸发发射光谱分析 337

9.1.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337

9.1.1.7 自电极光谱法 338

9.1.1.6 化学光谱法 338

9.1.1.9 摄谱法光谱分析 339

9.1.1.8 溶液干渣光谱法 339

9.1.1.10 原子发射光谱仪 341

9.1.1.11 光谱激发光源 342

9.1.1.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 344

9.1.1.12 等离子体光源 344

9.1.1.15 摄谱仪 346

9.1.1.14 单色仪 346

9.1.1.16 直读光谱仪 347

9.1.1.19 光谱映谱仪 348

9.1.1.18 测微光度计 348

9.1.1.17 看谱镜 348

9.1.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49

9.1.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50

9.1.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352

9.1.2.3 原子吸收光谱仪 354

9.1.2.4 背景校正 356

9.1.2.5 原子化器 358

9.1.3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360

9.1.2.6 氢化物发生器 360

9.1.3.1 原子荧光光谱仪 362

9.1.3.2 空心阴极灯 363

9.1.3.3 无极放电灯 364

9.1.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65

9.1.4.1 X射线荧光光谱仪 367

9.1.4.2 定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69

9.2 分子光谱分析 372

9.1.4.4 荧光产额 372

9.1.4.3 俄歇效应 372

9.2.1 分光光度分析 377

9.2.1.1 分光光度计 384

9.2.1.2 显色反应 386

9.2.2 荧光分光光度分析 391

9.2.2.1 荧光分光光度计 393

9.2.3 化学发光分析 394

参考文献 396

第10章 电化学分析 398

10.1 电解分析法 399

10.1.2 控制电位电解法 401

10.1.1 恒电流电解法 401

10.2.1 汞阴极电解法 402

10.2 电化学分离法 402

10.2.3 电泳法 403

10.2.2 内电解法 403

10.3 电滴定分析法 404

10.2.5 电移谱法 404

10.2.4 电渗析法 404

10.3.1 电位滴定法 405

10.3.3 电导滴定法 406

10.3.2 电流滴定法 406

10.4 电位分析法 407

10.3.4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 407

10.4.2 离子计 408

10.4.1 酸度计 408

10.4.3.2 氟离子电极 409

10.4.3.1 玻璃电极 409

10.4.3 离子选择性电极 409

10.4.4 离子敏感场效应管 410

10.4.3.4 气敏电极 410

10.4.3.3 氟硼离子电极 410

10.5 电化学检测器 411

10.4.5 电位溶出分析法 411

10.5.4 电容检测器 412

10.5.3 电位检测器 412

10.5.1 伏安检测器 412

10.5.2 库仑检测器 412

10.6 极谱分析法 413

10.5.5 电导检测器 413

10.6.1 直流极谱法 414

10.6.2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415

10.6.3 络合吸附极谱波 416

10.6.4 极谱催化波 418

10.6.5 线性扫描伏安法 419

10.6.5.1 溶出伏安法 420

10.6.5.3 卷积伏安法 421

10.6.5.2 吸附溶出伏安法 421

10.6.6.3 固体电极 422

10.6.6.2 悬汞电极 422

10.6.6 工作电极 422

10.6.6.1 滴汞电极 422

10.6.6.4 化学修饰电极 423

10.7 库仑分析法 424

10.6.6.6 三电极体系 424

10.6.6.5 双电极体系 424

10.7.1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425

10.7.2 恒电流库仑摘定法 427

参考文献 430

10.7.3 微库仑分析 430

11.1 核分析 431

第11章 核分析与质谱分析 431

11.1.1 活化分析 432

11.1.1 中子活化分析 434

11.1.1.2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435

11.1.1.3 γ光子活化分析 436

11.1.2 离子束分析 437

11.1.1.4 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瞬发γ射线分析 437

11.1.2.2 离子沟道分析 438

11.1.2.1 背散射分析 438

11.1.2.4 核反应分析 439

11.1.2.3 超灵敏质谱 439

11.1.2.6 同位素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440

11.1.2.5 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分析 440

11.1.3.1 穆斯堡尔谱学 441

11.1.3 正电子湮没技术 441

11.1.3.3 核磁共振 442

11.1.3.2 超精细结构 442

11.1.4 中子散射 443

11.1.5 同位素示踪 444

11.1.7 核辐射探测器 445

11.1.6 固体径迹探测器 445

11.1.8 γ射线能谱仪 446

11.2 质谱分析 447

11.1.9 核探井技术 447

11.2.1 火花源质谱分析 449

11.2.2 同位素质谱分析 451

11.2.1.1 相对灵敏度系数 451

11.2.4 辉光放电质谱分析 453

11.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453

11.2.5 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 454

11.2.6 二次离子质谱分析 455

11.2.7 质谱仪器 456

11.2.7.1 离子源 458

11.2.7.2 质量分析器 460

11.2.7.3 离子检测器 461

11.2.8 单聚焦质谱计 462

11.2.7.5 质量色散 462

11.2.7.4 质量分辨率 462

11.2.9 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 463

11.2.10 色谱-质谱计 464

11.2.11 四极质谱计 465

11.2.12 二次离子质谱仪 466

参考文献 467

11.2.13 质量歧视 467

12.1 合金相分析 469

第12章 相分析 469

12.1.1.1 基体相 470

12.1.1 合金相 470

12.1.1.2 金属间化合物 471

12.1.1.3 碳化物相 472

12.1.3.1 电化学分相法 474

12.1.3 合金相分离 474

12.1.1.4 硼化物相 474

12.1.2 非金属夹杂物相 474

12.1.3.3 化学分相法 480

12.1.3.2 二次电解分相法 480

12.1.3.4 物理分相法 481

12.1.4 合金相定性分析 482

12.1.3.5 差热分析——逸气分析 482

12.1.5 合金相定量分析 483

12.1.5.1 提取定量相分析法 484

12.1.5.4 表层相分析 485

12.1.5.3 图像分析法 485

12.1.5.2 浸蚀定量相分析法 485

12.1.5.7 高温合金相分析 486

12.1.5.6 钢铁相分析 486

12.1.5.5 焊缝相分析 486

12.1.5.8 粉末冶金材料相分析 487

12.1.5.10 轻合金相分析 488

12.1.5.9 难溶合金相分析 488

12.2 化学物相分析 489

12.1.5.11 铜基合金相分析 489

12.2.2 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 493

12.2.1.4 有效氧 493

12.2.1 化学物相分析的相 493

12.2.1.1 自由氧化铜 493

12.2.1.2 结合氧化铜 493

12.2.1.3 磁性铁 493

12.2.3 冶金物料化学物相分析方法 496

12.3 价态分析 498

参考文献 499

第13章 冶金气体分析 500

13.1 金属中气体分析 501

13.1.1 真空熔融气体分析 503

13.1.2 惰气熔融气体分析 505

13.1.3.1 克氏法定氮 506

13.1.3 金属中氮的分析 506

13.1.3.3 固溶氮的分析 507

13.1.3.2 氧化熔融法定氮 507

13.1.4 金属中氢的分析 508

13.1.4.1 热抽取法定氢 509

13.1.4.3 扩散氢的测定 510

13.1.4.2 熔融抽取法定氢 510

13.1.4.4 熔融态金属中氢的测定 511

13.1.4.5 钢水中氢的测定 512

13.1.5 金属中氧的分析 513

13.1.5.1 氢还原法定氧 514

13.1.5.2 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法定氧 515

13.1.6 金属中气体的测定仪 516

13.2 金属中硫的分析 517

13.3 金属中碳的分析 519

13.4 冶金炉气分析 521

13.4.1 炉气在线分析 523

13.4.2 高炉炉气分析 524

13.4.3 转炉炉气分析 524

13.4.4 焙烧炉炉气分析 524

13.4.5 沸腾焙烧炉炉气分析 524

13.4.7 反射炉炉气分析 525

参考文献 525

13.4.6 鼓风炉炉气分析 525

附录 金属理化测试国家标准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