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少年时代 11
小康之家 11
无锡学子 18
考入浙大 26
第二章 从浙大学士到密歇根博士 30
求学浙大化学系 30
离乱中毕业 39
兵工署技术员,资委会副工程师 43
任教母校科研出成果 49
留学美利坚 54
第三章 年轻的化学教授 61
回到浙江大学 61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 66
院系调整到复旦 71
加入中国共产党 77
重振有机化学教研组 83
第四章 转向高分子科学 90
向科学进军 90
带着任务边干边学 95
组织翻译引进学术 102
编写“十七讲” 106
第五章 “文革”岁月 110
遭受冲击 110
妻子去世 113
参加理科大批判组 121
给“工农兵学员”授课 124
第六章 奠基复旦高分子学科 129
构建高分子教研体系 129
创设高分子科学系 139
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 149
第七章 学术交流与交往 156
“编织”学术交流与交往网络 156
出席与组织各种学术会议 167
第八章 高分子科学结硕果 179
从有机合成到高分子化学 180
高分子物理、物理化学研究与人工肺的研制 184
开创生物大分子研究新领域 191
第九章 “于同隐模式”与学术传承 197
研究生培养 197
“于同隐模式” 206
桃李满天下 211
第十章 业余生活 219
平生最爱是旅游 219
退而不休夕阳红 226
认真而率性的性格 230
对于生命的思考 235
结语 淡泊的学术人生 241
附录一 于同隐大事年表 248
附录二 于同隐主要论著目录 269
附录三 《高分子化学专题讲座》内容概要 292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