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设置 1
Ⅰ.实验室的设置和主要设备 1
写给实验课的指导教师 1
Ⅱ.微生物学实验常用的玻璃器材及其清洁方法 5
Ⅲ.学生实验台上常备器材 9
第二部分 微生物形态学的研究 12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12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8
实验二 活细菌的观察 20
实验三 细菌大小的测定 22
实验四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24
实验五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25
实验六 细菌荚膜衬托染色法 26
实验七 细菌芽孢染色法 26
实验八 细菌鞭毛染色法 27
实验十 放线菌形态观察 28
实验九 细菌细胞中异染粒染色法 28
实验十一 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 29
实验十二 酵母菌细胞中肝糖粒染色法 30
实验十三 酵母菌细胞中脂肪粒染色法 30
实验十四 发酵液中酵母菌数的显微镜直接测数法 31
实验十五 霉菌水浸片的制备 32
实验十六 霉菌封闭标本的制备 33
第三部分 培养基与灭菌法 34
Ⅰ.培养基 34
实验十七 牛肉膏蛋白胨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36
实验十八 豆芽汁蔗糖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37
实验十九 淀粉-铵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37
实验二十 马丁(Martin)孟加拉红-链霉素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38
实验二十一 阿须贝(Ashby)无氮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39
实验二十二 察贝克(Czapek)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40
实验二十三 明胶培养基的制备 40
实验二十五 马铃薯块培养基的制备 42
实验二十四 石蕊牛乳培养基的制备 42
实验二十六 甘露醇酵母汁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43
实验二十七 土壤汁洋菜培养基的制备 44
实验二十八 硅酸胶平板的制备 45
实验二十九 培养基pH值的测定和校正 46
Ⅱ.灭菌法 47
实验三十 干热灭菌法 50
实验三十一 加压蒸汽灭菌法 51
第四部分 微生物的营养与环境条件 53
实验三十二 营养元素对黑曲霉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实验三十三 不同碳源对固氮菌及白地霉生长发育的影响 54
实验三十四 不同氮源对根瘤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55
实验三十五 氧气对细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57
实验三十六 用深层培养液培养丁酸细菌 57
实验三十七 用嫌气培养罐培养嫌气性细菌 58
实验三十八 用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氧气培养嫌气性细菌 60
实验三十九 用燕麦发芽吸收氧气来培养乳酸菌,并考验其氮素营养特性 61
实验四十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62
实验四十一 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63
实验四十二 溶质的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63
实验四十三 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64
实验四十四 化学药剂对细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65
实验四十五 微生物间的对抗作用 66
第五部分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附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 67
Ⅰ.细菌纯培养的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67
实验四十六 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中的解磷芽孢杆菌 68
实验四十七 从根瘤中分离根瘤菌 69
实验四十八 用稀释平面分离法进一步纯化根瘤菌培养体 70
实验四十九 固氮菌的加富培养及其分离 71
实验五十 乳酸细菌的分离 72
实验五十一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72
实验五十二 酵母菌的加富培养及其分离 74
实验五十三 从土壤中分离霉菌 74
Ⅱ.细菌纯培养鉴定的常规实验 75
实验五十四 细菌菌落形态和培养体特征的检验 77
实验五十五 细菌的发酵实验 79
实验五十六 明胶水解实验(平面法) 80
实验五十七 石蕊牛乳鉴定 80
实验五十八 乙酰甲基甲醇反应(或称V.P.反应) 81
实验五十九 细菌产生吲哚的检验 82
实验六十 细菌分解蛋白质产氨、产硫化氢的常规鉴定 82
实验六十一 细菌还原硝酸盐的检验 83
实验六十二 细菌水解淀粉的检验 85
实验六十三 好气性分解纤维素细菌及其作用现象的观察 86
第六部分 微生物引起的物质转化过程的观察 86
实验六十四 嫌气性分解纤维素细菌及其作用现象的观察 87
实验六十五 分解果胶类物质的微生物 88
实验六十六 酒精发酵作用 88
实验六十七 乳酸发酵作用 89
实验六十八 丁酸发酵作用 90
实验六十九 土壤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91
实验七十一 硝化作用(第二阶段)及硝酸细菌的观察 92
实验七十 硝化作用(第一阶段)及亚硝酸细菌的观察 92
实验七十二 反硝化细菌及其作用过程的观察 93
实验七十三 硫化细菌及其作用过程的观察 94
实验七十四 反硫化细菌及其作用过程的观察 95
实验七十五 无机磷细菌及其作用 95
实验七十六 硅酸盐细菌的选择培养及其形态观察 96
实验七十七 硅酸盐细菌吸收利用海州磷矿石能力的测定 97
实验七十八 硅酸盐细菌吸收利用钾长石能力的测定 98
实验七十九 铁细菌加富培养及其形态观察 98
第七部分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析 100
实验八十 土样的采取和含水量的测定 100
实验八十一 制土壤悬液和稀释液 101
实验八十二 平面培养测数法的工作和计算方法 102
实验八十三 稀释培养测数法的工作和计算方法 103
实验八十四 好气性细菌平面培养测数法 104
实验八十五 嫌气性细菌平面培养测数法 104
实验八十六 放线菌平面培养测数法 105
实验八十七 真菌平面培养测数法 106
实验八十八 氨化细菌数量的测定 106
实验八十九 硝化细菌数量的测定 107
实验九十 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测定 107
实验九十一 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数量的测定 108
实验九十二 好气性分解纤维素细菌数量的测定 108
实验九十三 嫌气性分解纤维素细菌数量的测定 109
实验九十四 硫化细菌数量的测定 109
实验九十五 反硫化细菌数量的测定 109
实验九十六 根际微生物研究方法 110
实验九十七 根表微生物研究方法 110
实验九十八 用埋片法观察土壤微生物 111
实验九十九 土壤细菌的显微镜直接测数法 111
第八部分 菌肥研究法和实验室制备法 113
实验一○○ 根瘤菌的固体表面繁殖法 113
实验一○二 固氮菌的振荡繁殖法 114
实验一○一 根瘤菌的液体浅层繁殖法 114
实验一○三 根瘤菌的深层通气繁殖法 115
实验一○四 固氮菌泥面繁殖法 116
实验一○五 草炭根瘤菌肥的配制 117
实验一○六 泥土根瘤菌肥的配制 118
实验一○七 根瘤菌的盆栽结瘤试验 119
实验一○八 固氮菌固氮强度的测定 122
实验一○九 根瘤菌(或固氮菌)肥料的质量检查 126
附录二 教学用药品 128
附录 128
附录一 教学用菌种一览表 128
附录三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方 130
附录四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138
附录五 教学用溶液的配制 140
附录六 指示剂及试剂的配制 143
附录七 其他 145
附录八 相差显微镜的使用法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