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
一、区域的概念、特点及其划分 1
(一)区域的概念 1
(二)区域的特点 2
(三)区域的划分 3
二、区域发展理论 4
(一)区域差异 4
(二)区域发展理论概述 5
三、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 9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0
(二)区域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11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以我国为例 18
(一)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19
(二)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22
(三)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26
(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点 30
一、产业政策 34
(一)产业的含义 34
第二章 产业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以农业和农村为例 34
(二)产业政策的范畴 35
(三)产业政策的制订 36
二、区域产业政策 38
(一)区域产业政策的作用和特征 39
(二)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调整 40
三、我国农业和农村政策沿革及其评价 43
(一)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劝农”措施 43
(二)小农经济的没落 44
(三)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政策 45
(四)改革开放后“三农”政策的演变 47
四、国外农业政策述略 55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 55
(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 64
(三)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政策经验 67
第三章 区域政策Ⅰ: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3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73
(一)农民收入差距 73
(二)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差异 74
二、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77
(一)资源条件差异 77
(二)投入水平差异 79
(三)市场发育水平差异 80
(四)体制和政策的影响 82
三、促进农村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84
(一)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 84
(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85
(三)调整区域发展政策 87
(四)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89
(五)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92
一、现代“大农业”观 96
(一)传统农业 96
第四章 中部传统农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96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 98
(三)现代“大农业”观 99
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100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原则 100
(二)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105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1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 118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123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127
(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28
一、加快新型农村工业化步伐 132
第五章 经济发达地区: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实现更快发展 132
(一)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 133
(二)发展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136
(三)农村新型工业化的两个重点 138
二、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146
(一)农村城镇化的必然性 146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历程 147
(三)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因素 149
(四)城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50
(五)优化城镇区域布局促进农村城镇化 154
(六)以中心镇建设带动解决“三农”问题 155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 156
(一)农村新社区的科学内涵 157
(二)农村新社区的主要功能 158
(三)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159
(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61
(五)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163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快转移劳动力和扶贫 167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167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和发展条件 167
(二)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170
(三)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 171
(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体系 178
二、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181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182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83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 184
(四)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186
三、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189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189
(二)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结合点 196
(三)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198
(四)全方位开拓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 202
四、区域开发与反贫困:坚持开发式扶贫 208
(一)贫困的概念 208
(二)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化 211
(三)我国反贫困的历程 213
(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选择 219
第七章 区域政策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23
一、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基本态势 223
(一)城市和乡村的概念 223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226
二、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236
(一)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是城乡差距的体制基础 237
(二)现行财政及行政体制强化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扩大化的趋势 238
(三)双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剧了发展资源在工农、城乡之间的失衡 240
(四)市场和效率导向与政府职能定位的缺陷加剧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化 241
(五)不同利益集团行为引发了城乡差距自我扩大的机制 243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245
(一)城乡关系 245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246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思路 250
第八章 实证研究Ⅰ:广东区域农业政策与农业布局演变 263
一、农业区域政策的历史沿革 263
(一)政策的阶段变化 264
(二)政策框架与重点 266
(三)新阶段的新举措 272
二、农业区域布局的演进 275
(一)改革初期的农业区域布局 276
(二)新时期农业区域布局及结构调整 278
三、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一: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的兴起 280
(一)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的演变 280
(二)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282
(三)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体系及扶持政策 283
(四)珠江三角洲优势农产品布局及特点 287
四、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二:农业结构的优化 289
(一)种植业结构的优化 290
(二)林业结构的优化 292
(三)畜牧业结构的优化 295
(四)渔业结构的优化 296
五、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三: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297
(一)“水面”农业 298
(二)“三角洲平原”农业 300
(三)“山区”农业和旅游业 301
(四)城郊型农业 303
(五)都市型农业 304
(六)外向型农业 307
(七)特区农业 309
六、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四:区域布局渐趋合理 310
(一)珠江三角洲 311
(二)东西两翼地区 311
(三)粤北地区 313
七、实现农业发展区域协调的思考和建议 315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 317
(二)实现区域性布局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18
(三)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318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319
(一)第一招:促进珠三角率先发展 320
第九章 实证研究Ⅱ:广东农村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 320
一、广东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回顾与评价 320
(二)第二招:注重县域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 323
(三)第三招: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 329
(四)第四招:以发展“三化” 解决“三农”问题 330
(五)第五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331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335
(一)小城镇发展状况 335
(二)明确以中心镇为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的思路 338
(三)分区域推进农村城镇化 341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345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345
(二)全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49
(三)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54
四、统筹城乡发展——广州的经验 356
(一)加快建设中心镇村,辐射带动周边农村 356
(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 357
(三)促进农业户口人员到中心镇和城区就业落户 358
(四)切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59
(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59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