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上篇 从印度到中国:佛教教育的产生、发展、基本内容与中国化 13
第一章 佛教教育的产生:佛陀时代的佛教教育 13
第一节 世间有佛 14
第二节 佛教教育体系的初创 19
第二章 佛教教育的发展:“后佛陀时代”的佛教教育 32
第一节 佛的演变——从舍利与象征到佛像 33
第二节 僧的演变——正法、像法与末法 35
第三节 佛法的演变 37
第三章 佛教教育的基本内容 50
第一节 德行教育的内容 50
第二节 快乐教育的真谛 58
第三节 觉人教育的六大内容 61
第四节 总结:一切法皆是佛法 69
第四章 佛教教育的中国化 70
第一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教育的中国化 70
第二节 佛教教育的中国化进程 71
第三节 佛教教育中国化的佛法依据 72
第四节 佛教教育的输入——中国佛教教育的产生 74
第五节 佛教教育中国化的关键 76
第六节 隋唐——佛教教育中国化的完成 81
第七节 佛教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影响的方式与历史进程 98
中篇 佛教教育的基础 109
第一章 禅之球与世间观 109
第一节 世间——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109
第二节 世间的构成——六大 110
第三节 世间的特性 111
第四节 空间纬度的世间——人天三界 114
第五节 时间纬度的世间——世界的起源、演化、现状与未来 116
第二章 有情与人生 120
第一节 人乃有情的中心 120
第二节 人在有情中的优势 121
第三节 人的身心结构 124
第四节 人生的动态过程——三世因果十二因缘流转图 131
第三章 佛教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38
第一节 恋世的人生观 138
第二节 出世的人生观——以学为主的小乘人生观 139
第三节 入世的人生观——以教为主的大乘人生观 140
第四节 佛教的人生观——教育与人生不二 141
第五节 佛教的价值观 142
第四章 教育的真义与目的 144
第一节 教育的真义 144
第二节 人生的苦 145
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唯一大事因缘 146
下篇 觉人教育论 151
第一章 佛教教育是一种非宗教的觉人教育 151
第一节 佛教教育的含义 151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佛陀教育——从佛教的原点看佛教教育 153
第三节 佛教教育是非宗教的教育 156
第四节 佛教教育即觉人教育 161
第二章 人性的构成与转化:觉人教育的理论基础 165
第一节 人的众生性——觉人教育的现实需要 165
第二节 人类的优异特性——觉人教育的必要条件 169
第三节 佛性——觉人教育的充分条件 171
第三章 佛教“觉人教育”与小原国芳“全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173
第一节 觉人教育与全人教育的共性 173
第二节 觉人教育与全人教育的区别 178
第四章 觉人教学论——佛教教育的教与学 182
第一节 佛教教育的教师 182
第二节 佛教教育的教学原理 196
第三节 佛教教育的教学方法 202
第四节 佛教教育的学习论 213
总结 佛教教育的精神特征 237
后记 247
主要参考资料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