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 C 1
1.1.1 通信简史 1
第1章 计算机通信概论 1
1.1.2 计算机的发展 2
1.1.3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 2
1.1.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4
1.2 通信系统模型 6
1.3 通信网络概述 7
1.3.1 通信网络的组成 7
1.3.2 通信网络的分类 8
1.4.1 通信协议参考模型 9
1.4 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 9
1.4.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0
1.4.3 TCP/IP协议模型 11
1.4.4 通信协议标准化组织 11
第2章 数据的传输 13
2.1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13
2.1.1 数据和信号 13
2.1.2 数字通信的特点 14
2.2 通信代码 15
2.2.1 ASCII码 15
2.2.2 EBCDIC码 18
2.2.4 Unicode 19
2.2.3 ISO 10646标准 19
2.2.5 汉字编码 21
2.3 数据传输的概念及分类 22
2.3.1 数据传输方式的分类 22
2.3.2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 24
2.4 传输损耗 27
2.4.1 衰减 27
2.4.2 噪声 28
2.4.3 延迟失真 29
2.4.4 信道容量 29
2.5 传输媒介 32
2.5.1 有线媒介 32
2.5.2 无线媒介 34
第3章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38
3.1 数字信号的编码 38
3.1.1 数字信号的波形 38
3.1.2 数字信号的编码格式 39
3.1.3 编码技术的评价 41
3.2 用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 41
3.2.1 脉冲编码调制 41
3.2.2 增量调制 45
3.3 用模拟载波传输数字数据 46
3.3.1 幅移键控 47
3.3.2 频移键控 48
3.3.3 相移键控 49
3.3.4 正交振幅调制 50
3.4 用模拟载波传输模拟数据 51
3.4.1 调幅 51
3.4.2 调频 51
3.4.3 调相 51
第4章 多路复用 52
4.1 多路复用的概念 52
4.2 频分多路复用 53
4.2.1 FDM的原理和特性 53
4.2.2 FDM应用实例 54
4.2.3 多路载波通信系统 57
4.3.1 TDM的原理和特性 58
4.3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58
4.3.2 帧同步 61
4.3.3 速率适配 63
4.3.4 TDM数字通信的层次结构 66
4.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69
4.4.1 STDM的原理和特性 69
4.4.2 STDM的构成 71
4.4.3 ATM的复用方式 73
4.5 波分多路复用 74
4.6 复用技术的比较 75
4.6.1 各种复用技术的比较 76
4.6.2 复用器和数据集中器的比较 76
5.1.1 差错类型 78
5.1 纠错检错编码原理 78
第5章 差错控制 78
5.1.2 校验码的分类 79
5.1.3 编码的纠检错能力 80
5.2 常用的校验编码方法 81
5.2.1 奇偶校验码 81
5.2.2 方阵校验码 82
5.2.3 恒比码 82
5.2.4 校验和 83
5.2.5 CRC码 84
5.2.6 海明码 87
5.3 差错控制方法 88
5.3.2 前向纠错方式 89
5.3.1 反馈重发纠错方式 89
5.3.3 混合纠错 90
5.3.4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 90
5.4 ARQ的各种类型 91
5.4.1 停止等待ARQ 91
5.4.2 重返N-ARQ 92
5.4.3 选择重发ARQ 93
5.4.4 各种ARQ传输效率的比较 94
5.5 信道的差错特性 94
5.5.1 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 94
5.5.2 反馈信道对应答信号的影响 95
6.1 通信系统结构 96
第6章 通信控制规程 96
6.2 数据链路 98
6.2.1 数据链路的拓扑结构和双重性 99
6.2.2 数据站的类型 100
6.2.3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功能 101
6.2.4 数据链路的控制过程 102
6.2.5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类型 104
6.3 流量控制 105
6.3.1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05
6.3.2 流量控制方法 106
6.4 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110
6.4.1 控制字符和帧格式 111
6.4.2 基本型控制规程的通信过程 112
6.4.3 系统的恢复规程 113
6.5 面向位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114
6.5.1 HDLC的基本特征 114
6.5.2 HDLC帧结构 116
6.5.3 HDLC帧类型 118
6.5.4 HDLC的操作过程 121
第7章 通信设备 123
7.1 通信控制设备 123
7.1.1 通信控制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123
7.1.2 通信设备实例 124
7.2.1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129
7.2 调制解调器 129
7.2.2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133
7.2.3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过程 134
7.3 AT命令集 138
7.3.1 调制解调器的响应代码 138
7.3.2 方式命令 140
7.3.3 寄存器命令 142
7.4 调制解调器的协议 144
7.4.1 Modem的调制协议 144
7.4.2 差错控制协议 146
7.4.3 数据压缩协议 147
7.4.4 文件传输协议 149
第8章 串行通信 150
8.1 通信接口 150
8.1.1 机械特性 150
8.1.2 电气特性 151
8.1.3 功能特性 151
8.1.4 规程特性 152
8.2 RS-232串行接口 153
8.2.1 RS-232的机械特性 153
8.2.2 RS-232的电气特性 154
8.2.3 RS-232的引线分配 155
8.2.4 RS-232的定时方案 159
8.2.5 RS-232的操作规程 159
8.2.6 RS-232的连接方式 161
8.3.1 串口的地址 163
8.3 UART 16550 163
8.3.2 16550的寄存器组 164
8.3.3 16550的中断操作 169
8.3.4 16550的初始化 171
8.4 RS-449串行接口 172
8.5 USB串行接口 172
8.5.1 USB的体系结构 173
8.5.2 USB的接口特性 174
8.5.3 USB的协议 175
8.5.4 USB的通信 177
8.6.2 1394的体系结构 179
8.6 1394串行接口 179
8.6.1 1394的接口特性 179
8.6.3 1394的拓扑结构 180
8.6.4 1394的传输模式 181
第9章 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183
9.1 编写通信程序的层次 183
9.1.1 直接硬件驱动 183
9.1.2 BIOS调用 186
9.1.3 操作系统功能调用 187
9.2 用汇编语言编写通信程序 188
9.2.1 以查询方式发送文件 188
9.2.2 以中断方式接收和存储文件 192
9.3 用BASIC语言编写通信程序 197
9.3.1 BASIC语言的通信语句 197
9.3.2 BASIC通信程序举例 198
9.3.3 基于Windows的VB6串口通信程序 199
9.4 用C/C++语言编写通信程序 202
9.4.1 自动拨号程序 202
9.4.2 C语言通信程序实例 204
9.4.3 用VC++实现串行通信 208
9.5 利用串口通信实现文件传输 212
9.5.1 Kermit协议的基本内容 212
9.5.2 Kermit的传送过程 215
9.5.3 Kermit的程序实现 219
第10章 通信网络 223
10.1 各种通信网络之间的区别 223
10.2 通信网络举例 224
10.2.1 数字数据网DDN 224
10.2.2 X.25公用分组交换网络 226
10.2.3 ISDN 227
10.2.4 帧中继网 229
10.3 通信网络的发展 230
10.3.1 宽带传输网 231
10.3.2 宽带交换网 232
10.3.3 宽带接入网 235
参考文献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