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范围 1
历史背景 2
地下水之利用 4
地下水与水文循环 8
文献及资料来源 9
第二章 地下水之存在 12
地下水源 12
地下水之垂直分布(土壤水层、中间水层、毛细管水层、饱和水层) 12
水层之地质结构 15
水层之种类 26
地下水盆地 30
美国之地下水 35
第三章 地下水之流动 43
达赛定律 43
渗透系数 49
地下水流量率 52
实验室之渗透度量 53
实地度量渗透 56
地下水流之追踪(分散、追踪剂、地下水日期之计算) 57
一般流量公式(稳定流动、不稳定流动、流量公式应用於水层) 62
地下水流动线(流动网、水流与地下水等高线之关系、水流经过渗透界限) 65
未饱和水流 72
第四章 地下水及水井力学 75
稳定单向流动(限制水层、非限制水层) 75
至水井之稳定辐射水流(限制水层、非限制水层) 78
均匀水流地区之水井 82
具有均匀补注之稳定水流 84
流入井内之不稳定辐射水流 86
为抽水试验所用之不平衡公式(达氏解法、习可博解法、周氏解法、特殊情形之解法) 87
水层界限附近水井之水流(溪流附近水井之水流、靠近其他界限之水井流量) 97
群井系统 101
部份深入水层之水井 104
水井性能损失 107
第五章 水井 111
试探井及水井记录 111
浅井建造法(挖井、钻井、锤井、冲井) 112
深井钻凿法(索具法、液力回转法、逆转法) 119
水井完成(滤水管与滤水网、砾石填充) 128
水井扩充 131
试验井出水量 135
抽水设备 135
水井卫生保障 136
水井保养与修理 139
集水井 140
渗透坑道 142
第六章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 144
长期变化与季节变化 144
溪流水位与地下水位 146
由蒸发所导致之变化 149
由气象所导致之变化(大气压力之影响、风力) 153
由於海洋潮水、外来负荷与地震之影响变化 158
以排水与水井控制水位 166
第七章 地下水之水质 168
盐分来源 168
地下水取样 169
水质之度量 170
化学分析(重量浓度、化学当量、以电导法测验总溶解固体、总硬度、图表法) 171
物理分析 175
细菌分析 175
水质标准(饮用水标准、工业用水标准、灌溉用水标准) 175
盐基交换 187
地下水质之变坏 188
温度 190
第八章 流域性之地下水开发 192
安全出水量与过量抽吸 192
控制安全出水量之因子(水量供应、经济效益、水质) 193
水文平衡公式 195
流域调查资料之搜集(表面进水与出水、引入水与引出水、雨量、消耗用水量、表面存量之变化、地下水存量之变化、地下进水与出水) 196
安全出水量计算之方法(哈尔法、哈定法、基於地下水位净变化为零之方法、辛蒲生法、基於达赛定律之方法、基於单位出量与平均水位之上升法) 198
安全出水量之变化 205
地面水库与地下水库之联合应用(联合应用方式之正经济因子及负经济因子) 207
第九章 地下水之地面勘测 212
地层物理探勘 212
电阻法 213
地震折射法 218
重力法与磁性法 222
地质法 222
空中照像之判断 223
卜棒探法 224
第十章 地下水之地下勘测 225
试凿 225
阻力记录 227
电位记录 234
温度记录 236
卡钳记录 237
其他地下探测法 237
第十一章 地下水之人工补注 240
美国地下水之人工补注 240
水之分布(泛滥法、水坑法、水沟法、天然沟渠法、灌溉法) 241
水量分布之研究 245
污水补注 247
经由水塘及开孔补注 248
水井补注 250
曼哈顿滩补注计划 252
纽约长岛之补注井 253
补注井作为暴雨排水 255
诱导补注 255
欧洲补注法 258
第十二章 海水内侵沿海水层 263
海水内侵之存在 263
习鹏与赫士伯淡水与海水之关系 264
淡水与盐水交接面之形状 266
海水侵入楔之长度 267
淡水与盐水交接面之结构 268
海水内侵之防范与控制(抽水方式之改变、人工补注、抽水沟、压力脊、地下挡水) 268
加州曼哈顿滩海水内侵控制之实地试验 273
海岛上淡水与盐水之关系 276
地下水中含有海水之承认 279
第十三章 地下水之法规 281
地下水所有权系统(土地所有权准则、居先专有权) 281
地下水法律之解释 284
美国地下水法 284
超抽地区之水权 285
补注地下水之法令控制 288
普通法令应用於地下水 288
第十四章 地下水之模型研究与数字分析 290
沙模 290
电导模型(固体导体、液体导体、胶状导体、颜色追踪剂) 293
胶稠液体模型 297
薄膜模型 299
数字分析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