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1
再版自序 1
小引 1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1
第一节 欧洲现实主义传入的历史条件 3
第二节 “进化论”目光下的“写实主义” 7
第三节 “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 12
第四节 “为人生”思潮对俄国文学的借重 20
第五节 “问题小说热”给初期现实主义带来的利弊 27
第六节 “自然主义”的借用 35
第七节 现实主义者的初次困扰 39
第八节 从历时性看鲁迅对“五四”现实主义的影响 45
第九节 “乡土文学派”与“人生派”的创作 55
第十节 新的写实取向 71
第二章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78
第一节 “政治化”趋势中的两股创作潮流 78
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引发对现实主义的新思考 86
第三节 “新写实主义”的演变与得失 98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实际影响 108
第五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入 120
第六节 浪漫派、现代派向现实主义的归趋 131
第七节 注重社会剖析的创作风气 135
第八节 典型化的初步探索 141
第三章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147
第一节 现实主义思潮的短暂停滞 148
第二节 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讨论 150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中两种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酝酿 155
第四节 “寻根”:《讲话》指引下的解放区现实主义文学新趋向 162
第五节 围绕“主观论”的论辩 173
第六节 现实主义的文体发展 187
第七节 追求史诗格调 192
第八节 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 196
第九节 民族化探求的不同路向 199
第四章 总体勾勒:特色与得失 206
第一节 从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历史命运看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 206
第二节 历史使命感 213
第三节 民族自省精神 218
第四节 写实性 222
第五节 偏向社会概括的典型化 226
第六节 对浪漫主义的兼容 233
第七节 “形式感”与独创意识 237
参考书目 242
附录 现实主义流变大事年表(1915—1949) 244
人名索引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