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支点:科技发展与世界现代化进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嵇立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645277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从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交互作用,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导言 1

第一章 通论 8

一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8

二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22

三 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39

四 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45

五 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模式 57

第二章 中世纪末期新型社会形态的孕育与科技进步 72

一 新的社会形态的孕育 72

二 新技术文化的生长点与传播路径 76

三 近代科技诞生前的思想准备 80

第三章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与新教科体制的确立 86

一 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与时俱进 86

二 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的传播 93

三 适应科技发展的科学与教育体制的确立 102

四 关于科学、教育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15

五 关于科学、教育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120

第四章 走出中世纪的近代科学——第一次科学革命 129

一 为科学进步开路的思想解放运动 129

二 天文学成为科学起飞的先导 138

三 物理学的突破为近代科学的奠基 144

四 生命科学的进步给神学以沉重打击 148

第五章 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52

一 第一次技术革命前夜的重大科学理论突破 152

二 由纺织业开始的工作机技术革命启动了第一次技术革命 156

三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技术革命奠定了大工业的基础 162

四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宣告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完成 169

五 技术革命在其他工业部门的全面展开 171

六 开放体制的形成与新技术的国际性传播 177

第六章 确立新生产体系和社会制度的产业革命 189

一 手工劳动方式向机器劳动方式的转换 190

二 资本主义工厂制的确立 193

三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 197

四 在产业转移中形成新的生产体系 199

五 重新建构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 208

第七章 多学科并进的第二次科学革命 215

一 以氧化说和原子论为代表的化学革命 216

二 以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 222

三 以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生物学革命 230

第八章 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235

一 电力技术为第二次产业革命提供新能源 236

二 通讯新技术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开辟信息通道 242

三 内燃机技术为第二次产业革命驱动市场物流的车轮 244

四 化工技术、冶金技术为第二次产业革命预备新材料 251

第九章 新技术体系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256

一 新技术体系导致新产业体系的形成 256

二 传统产业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继续迅猛发展 273

三 新技术体系下的经济新局面 276

一 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281

第十章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整体转换 281

二 工业文明的新法则 287

三 多层面的文明嬗变 293

第十一章 深入到物质深层的第三次科学革命 300

一 理论与实验的冲突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300

二 以量子论、相对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突进引领第三次科学革命 306

三 现代天文学为人类认识与活动拓展了广阔空间 315

四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探寻生命的深层密码 324

第十二章 以自动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330

一 发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背景 330

二 核技术开发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强大的新动力 334

三 计算机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和突出标志 339

四 空间技术将人类带入航天时代 345

五 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人类生活的新境界 353

六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 361

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66

第十三章 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372

一 信息产业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 372

二 生产力结构的全面变化 378

三 产业体系的大转换与新整合 383

一 经济层面的新样式新组织新机制 388

第十四章 新的文明形态初现雏形 388

二 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嬗变 392

三 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精神特质 395

第十五章 挑战、机遇与中国的崛起 399

一 科技革命对当代世界格局的深刻影响 399

二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05

三 中国在科技革命中走向未来 414

附录 参考文献 419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