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志武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7050382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阐述新闻采访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现代新闻采访对记者的素质要求,探讨记者的社会交往、新闻发现意识和能力以及具体的采访方式和方法。

第一章 采访与新闻采访 1

一、新闻采访的涵义 3

(一)采访的涵义 4

(二)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 5

二、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 11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 11

(二)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影响 14

第二章 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16

一、记者的角色 18

(一)记者的起源 19

(二)记者的角色 22

(一)职业精神 28

二、记者的职业精神 28

(二)记者的职业精神 29

三、记者的素质 31

(一)政治素质 31

(二)理论素质 33

(三)知识素质 34

(四)道德素质 35

(五)意志品质 36

第三章 新闻采访的唯物主义基础 38

一、新闻真实要求事实的每个细节都真实 41

(一)新闻以事实的全部细节都真实为特征 42

(二)新闻采写中如何避免“合理想象” 44

二、新闻真实是客观真实而非主观导演的真实 46

(一)新闻报道策划与导演事实不是一回事 48

(二)“参与式”报道 50

三、新闻真实是总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统一 52

(一)新闻真实既是单个事实的真实也是总体真实 52

(二)总体失真的原因及防止 55

四、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56

(一)现象与本质并非完全一致 56

(二)本质真实与事实说话 60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辩证法基础 62

一、新闻采写中的“度” 63

(一)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 64

(二)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即报道的“火候” 66

(三)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 69

二、新闻采访的时间与空间 70

(一)新闻采访的时间 71

(二)新闻采访的空间 74

三、新闻报道的主题与切入口 76

(一)个别比一般更具体、更生动、更令人信服 77

(二)一般源自个别又高于个别 80

第五章 记者的交往圈与采访路线 83

一、记者要善于走“上层路线” 86

(一)“上层”是个强大的信息场 87

(二)记者必须学会与上层交往 90

(一)中层是各类信息传播的中介 92

二、记者要善于走中层路线 92

(二)记者应善于与中层交往 94

三、记者要善于走“下层路线” 99

(一)记者用脚深入基层 100

(二)记者用心深入采访对象 103

(三)要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 106

第六章 新闻发现 109

一、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111

(一)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 111

(二)发现新闻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 113

(一)新闻敏感 115

二、新闻发现的涵义 115

(二)新闻价值与公众兴趣 117

(三)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 121

三、新闻发现的境界 123

(一)显性新闻的发现 123

(二)隐性新闻的发现 124

(三)两重境界没有鸿沟 130

第七章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132

一、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 133

(一)新鲜感和探究欲 134

(二)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135

(三)广博的知识和对新闻的敏感 136

(四)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39

(一)深入实际细心观察 144

二、发现新闻的途径 144

(二)从会议中发现新闻 148

(三)热点、难点、冷点 153

(四)善于读报,再生新闻信息资源 155

(五)重视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 161

第八章 采访准备 162

一、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 164

(一)明确报道思想,找准采访突破口 165

(二)认识采访对象,缩短双方距离 167

(三)熟悉采访领域,减少盲目和失误 168

(四)找准问题要害,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169

(五)制订采访方案,应对采访困难 170

(六)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171

二、采访准备的内容 172

(一)把握新闻事实的时空价值 173

(二)熟悉要采访的领域 175

(三)研究采访对象的“档案” 176

(四)背景材料的准备 177

(五)准备采访方案和提纲 178

(六)采访的事务准备 179

第九章 现场访问 181

一、访问的价值 186

(一)访问的过程是获得新闻材料的过程 186

(二)访问的过程是认识得以深化的过程 187

(三)访问的过程是验证材料的过程 188

(四)访问的过程是发现新闻的过程 189

(一)访问对象的选择 190

二、访问的选择 190

(二)访问时机的选择 191

(三)访问场合的选择 192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 193

三、问题设计的原则 194

(一)问题要具体 194

(二)问题要特别 195

(三)问题有新意 197

(四)问到关键点 199

(五)问题讲策略 200

四、提问的方式 201

(一)正问法 202

(三)侧问法 203

(二)反问法 203

五、记者必须是个善听者 204

(一)听出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205

(二)听出个性语言和弦外之音 205

(三)听出不经意中流露出的重要信息 205

(四)倾听时适当作出反应 207

六、新闻发布会中的提问 208

(一)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关系 208

(二)记者不应只做新闻发布会上的记录者 209

(三)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技巧 210

第十章 开座谈会 212

(一)开座谈会采访的好处 215

一、开座谈会的利弊 215

(二)开座谈会采访的弊病 217

二、开座谈会的适用空间 218

(一)熟悉情况,寻找线索 218

(二)广泛搜集具体事实材料 219

(三)搜集各方反应 219

三、主持座谈会的技能 221

(一)事先通知对方座谈的内容 221

(二)精心选择参加座谈的人员 221

(三)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223

(四)善于引导,不轻易下结论 223

(五)善于在座谈会上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224

第十一章 现场观察 225

一、现场观察的功能 229

(一)有助于辨清事实真伪,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230

(二)有助于获得亲身感受,增强新闻主题表现的力度 231

(三)有助于获取新的素材,并有新的新闻发现 233

(四)有助于使新闻表现更生动、具体、丰富 234

二、现场观察的目标 235

(一)观察变化 235

(二)观察不变 236

(三)观察“小插曲” 237

(四)观察现象背后 238

三、现场观察的方法 239

(一)“全景”式观察 239

(二)“特写”式观察 241

(三)多感官配合观察 243

第十二章 体验式采访 245

一、显性的体验式采访 248

(一)体验式采访兴起的背景 249

(二)体验式采访的方法 252

二、隐性采访 258

(一)隐性采访兴起的背景 258

(二)隐性采访的类型 260

(三)隐性采访的积极作用 268

(四)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272

第十三章 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277

(一)电话采访的适用空间 281

一、电话采访 281

(二)电话采访的方法 285

(三)要学会利用电话簿 286

二、网上采访 287

(一)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及优势 290

(二)网上采访的方式 291

(三)网上采访面临的问题 293

(四)网上采访的合理利用 296

第十四章 采访方法 297

一、上下结合 300

(一)自下而上的上下结合 300

(二)自上而下的上下结合 303

(一)由点而面的点面结合 306

二、点面结合 306

(二)由面而点的点面结合 308

三、交叉采访 308

四、抽样调查 310

第十五章 采访的核实 314

一、核实是采访的重要环节 316

二、新闻失实的表现 318

(一)完全失实 318

(二)部分失实 319

三、新闻失实的原因 320

(一)新闻来源有误 320

(二)记者采访不到位 325

(一)检验消息来源 330

四、核实是避免新闻失实的惟一途径 330

(二)到新闻现场去 332

(三)问得详细些 332

(四)改进认识方法,提高认识水平 333

第十六章 新闻分类与采访 334

一、新闻的专业性分类与专业性采访 335

(一)专业新闻采访的共性 336

(二)专业性采访对记者的要求 339

二、新闻的事件形态分类与采访 342

(一)事件新闻 342

(二)非事件新闻 349

第一版后记 358

第二版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