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 1
第一章 新课程理念 3
第二章 新课程培养目标 11
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11
二、保证获得必要的“双基”,突出核心内容,控制学习难度,扩大选择空间 12
三、重视数学知识生成过程,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现实化、数学化 13
四、拓展视野,加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认识、体会数学的科学与文化价值 16
第三章 新课程内容要求 19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19
二、必修课的内容与要求 23
三、选修课的内容与要求 30
四、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内容与要求 37
第四章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41
一、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41
二、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2
三、新课程倡导的四种教学方式 44
第五章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 52
一、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52
二、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53
三、新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 54
四、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评价 55
第六章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65
一、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65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67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68
探索篇 71
第七章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73
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回顾 73
二、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方法 75
第八章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设计框架 80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理论探究 81
二、新课程的结构与教学目标 84
三、学习方式 96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98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02
第九章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107
一、数学双基教学 107
二、数学探究教学 112
三、数学建模教学 124
四、数学文化教学 139
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150
六、情感态度的培养 161
七、学习策略的培养 170
第十章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184
一、纸笔测验 184
二、作业评价 185
三、即时性评价 185
四、成长记录 186
五、表现性评价 187
六、网络式评价 189
七、问卷法 189
八、访谈法 190
九、观察法 190
十、评语 190
第十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92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192
二、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197
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202
四、课程改革对教案编写的新要求 204
五、《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 205
案例篇 209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与案例 211
一、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 211
二、向量的加法 214
三、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19
四、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227
五、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233
六、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有关应用 241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实施案例 247
一、单元教学评价案例 247
二、学生自评案例 259
三、发展性成长记录案例 265
四、终结性评价案例 277
后记 285
参考文献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