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解剖学概论 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区分 1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1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1
(一)按位置和功能区分 1
(二)按分布对象区分 2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3
一、神经细胞 3
(一)神经元的构造 3
(二)神经元的分类 6
(三)突触 8
(四)神经元的变性与再生 10
二、神经胶质 12
(一)概述 12
(二)神经胶质的分类 12
第三节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及神经营养物质 14
一、神经递质 14
(一)乙酰胆碱 15
(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15
(三)多巴胺 16
(四)5-羟色胺 17
(五)组胺 17
(六)氨基酸 18
二、神经调质 19
(一)主要的神经肽 20
(二)一氧化氮 26
三、神经营养物质 28
(一)神经营养素家族 28
(三)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9
(二)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 29
(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0
(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30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和常用术语 31
一、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31
(一)浅反射 32
(二)深反射 32
(三)内脏反射 33
(四)病理反射 33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33
第一节 脊髓的发生 35
一、神经管的形成 35
第二章 脊髓 35
二、脊髓的发生 36
第二节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37
第三节 脊髓节段 37
一、脊髓的节段 37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8
第四节 脊髓的内部结构 39
一、灰质 39
(一)前角 40
(二)中间带 40
(三)后角 41
(四)脊髓灰质的分层 42
二、白质 43
(一)固有束 43
(二)上行纤维束 43
(三)下行纤维束 46
第五节 脊髓的功能 47
一、传导功能 47
二、反射功能 47
第六节 常见脊髓疾病的中医概要 47
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8
三、脊髓压迫症 48
二、脊髓空洞症 48
一、脊髓炎 48
第三章 脑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脑的发生 51
第三节 脑干 52
一、脑干的外形 52
(一)延髓 52
(二)脑桥 52
(三)第四脑室 53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55
(四)中脑 55
(一)脑神经核 56
(二)非脑神经核 60
(三)脑干的主要纤维束 63
(四)脑干网状结构 64
三、脑干各部的典型横切面 67
(一)延髓的横切面 67
(二)脑桥的横切面 69
(三)中脑的横切面 69
(一)小脑的外形 71
第四节 小脑 71
一、小脑的外形及分叶 71
(二)小脑的分叶 73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73
(一)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 73
(二)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 75
(三)小脑中央核 75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75
(一)小脑的纤维联系 75
(二)小脑的功能 76
第五节 间脑 77
一、背侧丘脑 78
(一)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外形 78
(二)背侧丘脑的分部 78
(三)背侧丘脑的功能和纤维联系 79
二、下丘脑 80
(一)下丘脑的位置和外形 80
(二)下丘脑的分区及主要核团 80
(三)下丘脑的主要纤维联系 81
三、后丘脑 83
(四)下丘脑的功能 83
四、上丘脑 84
(一)松果体 84
(二)丘脑髓纹 84
(三)缰三角 84
(四)后连合 84
五、底丘脑 84
第六节 大脑 85
一、大脑的外形 85
(一)大脑半球的分叶 85
(三)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87
(二)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 87
(四)大脑半球的底面 88
二、大脑的内部结构 88
(一)大脑皮质 89
(二)基底核 96
(三)大脑髓质 97
(四)边缘系统 99
(五)侧脑室 102
第七节 常见脑部疾病的中医概要 102
一、帕金森病 102
三、肝豆状核变性 103
二、小舞蹈病 103
四、扭转痉挛 104
五、脊髓小脑变性 104
第四章 脊神经 105
第一节 概述 105
第二节 脊神经的分支 106
一、脊膜支 106
二、交通支 107
三、后支 107
(一)颈丛 108
四、前支 108
(二)臂丛 110
(三)胸神经前支 115
(四)腰丛 116
(五)骶丛 117
第三节 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122
一、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122
二、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 123
第四节 常见脊神经损伤的中医概要 123
一、枕神经痛 124
三、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125
二、前斜角肌综合征 125
四、肩关节四边孔综合征 126
五、肘管综合征 127
六、肘前综合征 128
七、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症 128
八、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症 129
九、旋前圆肌综合征 129
十、腕管综合征 130
十一、臀上皮神经损伤 132
十二、梨状肌综合征 132
十四、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症 134
十三、股神经卡压症 134
十五、腓总神经卡压症 135
十六、跖管综合征 137
第五章 脑神经 138
第一节 脑神经概述 138
第二节 12对脑神经 139
一、嗅神经 139
二、视神经 140
三、动眼神经 140
五、三叉神经 141
四、滑车神经 141
(一)眼神经 142
(二)上颌神经 143
(三)下颌神经 144
六、展神经 145
七、面神经 145
(一)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46
(二)面神经管外的分支 146
(三)副交感神经节 147
(一)前庭神经 149
八、前庭蜗神经 149
(二)蜗神经 150
九、舌咽神经 150
十、迷走神经 151
(一)头、颈部的分支 153
(二)胸部的分支 153
(三)腹部的分支 153
十一、副神经 154
十二、舌下神经 154
二、三叉神经痛 156
第三节 常见脑神经疾病的中医概要 156
一、面神经炎 156
三、舌咽神经痛 157
第六章 自主神经系统 158
第一节 内脏运动神经 158
一、交感神经 160
(一)中枢部 160
(二)周围部 160
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65
(二)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165
(一)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165
(一)中枢部 165
(二)周围部 165
二、副交感神经 165
(三)分布范围不同 166
(四)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166
(五)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166
(四)腹主动脉丛 167
(三)腹腔丛 167
(五)腹下丛 167
(一)心丛 167
四、内脏神经丛 167
(二)肺丛 167
第二节 内脏感觉神经 168
一、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的主要区别 168
(一)痛阈较高 168
(二)疼痛弥散、定位不准 168
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168
(三)特殊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169
第三节 牵涉性痛 169
(二)内脏痛觉传导通路 169
(一)一般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169
〔附〕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171
第七章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75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175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75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175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176
(一)视觉传导通路 178
(二)头面部 178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78
二、痛、温、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178
(一)躯干和四肢部 178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80
四、听觉传导通路 181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182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183
一、躯体运动传导通路 183
(一)锥体系 183
(二)锥体外系 187
二、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189
(一)一般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189
(一)脊髓灰质损伤 190
(三)白质传导束损伤 190
(二)白质前连合损伤 190
(二)特殊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190
一、脊髓损伤 190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损伤的临床表现 190
(四)脊髓横断性损伤 191
(五)脊髓半横断损伤 191
二、脑干损伤 192
(一)延髓上段腹侧部一侧损伤 192
(二)延髓上段外侧部一侧损伤 192
(四)中脑一侧大脑脚损伤 193
(三)脑桥下段基底部一侧损伤 193
(一)背侧丘脑损伤 194
三、间脑损伤 194
(二)下丘脑损伤 195
四、大脑损伤 195
(一)额叶损伤 195
(二)顶叶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损伤 196
(三)内囊损伤 196
一、硬膜 197
(一)硬脊膜 197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197
第八章 脑和脊髓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血液供应及脑屏障 197
(二)硬脑膜 198
二、蛛网膜 200
(一)脊髓蛛网膜 200
(二)脑蛛网膜 200
三、软膜 200
一、脑室 201
第二节 脑室和脑脊液 201
(一)侧脑室 201
(一)软脊膜 201
(二)软脑膜 201
(二)第三脑室 202
(三)第四脑室 203
(四)中脑水管 203
二、脑脊液及其循环 203
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204
一、脑的血管 204
(一)脑的动脉 205
(二)脑的静脉 208
(二)脊髓的静脉 209
二、脊髓的血管 209
(一)脊髓的动脉 209
第四节 脑屏障 211
一、血-脑屏障 212
二、血-脑脊液屏障 212
三、脑脊液-脑屏障 213
第九章 神经解剖学常用方法概要 214
第一节 传统研究方法 214
一、大体研究方法 214
(一)脑室铸型 214
(四)脑的解剖剥离标本 215
(二)标本塑化 215
(三)脑厚片标本染色 215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216
(一)固定 216
(二)切片 217
(三)染色 217
第二节 近代研究方法 218
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 218
(一)HRP简介 218
(二)HRP示踪技术 219
二、放射自显影技术 220
(一)原理 220
(二)一般操作步骤 220
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221
(一)原理 221
(二)常用方法 221
四、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223
(一)分类 223
(五)杂交后处理 224
(四)杂交反应 224
(二)基础程序 224
(三)组织切片处理 224
(六)杂交体检测 225
五、流式细胞技术 225
(一)原理 225
(二)测量的主要参数 225
六、电子显微镜技术 226
(一)透射电镜 226
(二)冷冻蚀刻技术 226
(二)细胞内离子测定 227
(三)定量共聚焦图像分析与三维图像重组 227
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227
(一)定量荧光测定 227
(三)扫描电镜 227
(四)细胞间通讯研究 228
(五)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228
八、神经组织和细胞培养 228
(一)神经培养的分类 228
(二)神经培养前准备 229
(三)神经培养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 230
(四)神经培养常用的方法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