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生活世界”和复杂性 1
一 认识论态度的理想或理性 3
二 存在与认识的差别 7
三 “生活世界” 12
(一)世界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系统和元素) 16
(二)系统和结构 17
四 现象和显现 21
五 显现方式和层次 26
(一)无法简约的相互作用 32
六 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32
(二)动力模式 36
第一部分 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 45
引言 45
第一章 回到生存 49
一 主观性悖论 51
二 客观性悖论 58
三 认识论的困难 62
四 相关性的纽结 69
五 回到生存活动的人 76
第二章 认识的知觉基础 82
一 人的含义 83
二 认识的两义性 87
(一)两义性概念 88
(二)对知觉认识的传统偏见的批判 88
1.批判知觉认识的经验论 89
2.批判知觉认识的唯理论 95
3.“美诺悖论” 97
4.知觉的确实性和判断 99
三 现象场 101
四 科学的知觉基础和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105
第三章 意识经验的主观性和涌现 114
一 自然的心智 114
二 主观性、感受性和“难问题” 115
(一)主观性 116
(二)感受性 119
1.杰克逊的“知识论证” 122
(三)论证主观性 122
2.内格尔的“作为……会是什么样子”(What it is like to be…)的论证 123
3.主观性/客观性 124
(四)意识的“难问题” 126
三 驳查默斯 127
四 涌现和意识的判据 132
五 意识涌现的现象论 137
六 进一步的哲学思考 140
(一)意识与自然关系的现象结构 141
(二)存在与描述 146
(三)选择与逻辑 147
(四)行为与认识 149
七 总结 150
第二部分 认知动力模式 155
引言 155
第一章 有结构的建构 158
一 发生认识论 159
(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发生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活动的建构 162
1.活动 163
2.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167
(二)发生认识论的客体和客观性的含义 172
二 认知发展的适应性动力:同化—顺应 177
(一) 适应:同化—顺应 177
(二) 衍生论 182
第二章 市场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 186
一 反身性的一般概念 187
二 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 195
三 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批判 204
四 一个反身性运作的模式——盛衰序列 208
五 不完备理解、可错性和偏见 214
六 时间和历史的实在 219
七 一些相关的联系 225
结语 “生活世界”的逻辑 229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