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第一节 脏象本质的研究 1
脾本质 1
肾本质 14
肾与耳的关系 28
肝本质 36
心本质 45
肺本质——小儿肺炎研究 52
概论 60
第二节 证候研究 60
脾虚证 66
寒热证 70
阴虚证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 77
第三节 经络 84
第四节 脉诊 93
第五节 治则治法 110
以毒攻毒 110
清热解毒 115
瘀血学说与活血化瘀 130
扶正固本 137
扶正培本治则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142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149
第一节 概论 149
第二节 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53
第三节 临床各科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167
温病 167
冠心病心绞痛 173
心肌梗死 179
肝纤维化 188
糖尿病 199
白血病 205
再生障碍性贫血 209
肾病综合征 214
慢性肾功能衰竭 221
尿石症 229
支气管哮喘 235
老年血管性痴呆 242
肿瘤 251
艾滋病 256
阿片戒断综合征 262
急性危重病 270
宫外孕 275
不孕症 283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 291
老年黄斑变性 302
第三章 中药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306
第一节 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06
概述 306
配伍规律的研究 314
概述 322
第二节 药理学 322
药动学 329
血清药理学概述 337
血清药理的试验过程 343
第三节 单验方的研究 353
第四节 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 358
第五节 中药品种鉴定 383
第六节 中药标准化 397
第七节 中药材质量 405
第八节 中药炮制 414
第九节 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创制的经验体会 423
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431
第一节 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 431
第二节 病理学 436
第三节 免疫学 450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 463
第五节 竞争性放射分析法 470
第六节 核技术和PET 479
第七节 神经化学 486
第八节 荧光分析法 493
第九节 流式细胞术 502
第十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517
第十一节 细胞凋亡几种基因表达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525
第十二节 生物工程技术 555
第十三节 医学统计学在中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563
第十四节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570
第十五节 生物钟方法 575
第五章 其他 586
第一节 中医药历史的研究方法 586
第二节 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