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夙愿得偿——南京晓庄学院与陶行知的“归国三愿” 1
一、智勇“小和尚”的出生 3
二、大学前的求学经历 3
三、大学阶段的学习及活动 4
四、留学美国 5
五、回国后推行的教育改革活动 6
六、开展平民教育活动 7
七、创办晓庄学校 7
八、普及大众教育及参与革命活动 9
九、出访二十六国并在国际上宣传抗日 11
十、创办育才学校 12
十一、抗战胜利后,陶行知的教育活动 15
(一)宫廷音乐 17
第二章 大众的音乐和音乐的大众——陶行知生活时代我国音乐的发展状况 17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陶行知时期的状况 17
(二)文人音乐 18
(三)宗教音乐 19
1.佛教音乐 20
2.道教音乐 20
(四)民间音乐 21
1.民间歌曲 21
2.歌舞音乐 23
3.传统器乐 25
4.说唱音乐 26
5.戏曲(剧)音乐 27
(一)西方音乐文化初步传入我国 29
二、西洋音乐的传入及对我国音乐生活的影响 29
(二)新式学堂与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内容的学堂音乐教育 30
(三)陶行知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教育环境 31
三、陶行知的音乐思想 32
(一)陶行知的大众歌曲观 32
(二)陶行知眼中的大众歌咏运动 35
(三)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 36
1.战斗的音乐的功用性 36
2.变“恋歌爱乐”为“战斗的音乐” 37
3.“战歌”的一种——工歌 45
4.同命运、共患难的“天才”追求大众歌曲的艺术性 46
5.陶行知对当时大众歌曲创作情况的论说 49
C.城市群众歌曲的创作群体 50
B.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群众歌曲的创作群体 50
A.供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所需的学校歌曲的创作群体 50
6.“大众唱歌之前途” 52
A.给歌咏团“改个名字” 52
B.大众唱歌“越多越好” 53
C.大众要开口唱歌 53
D.唱歌团选歌的四个标准 53
E.探求歌词和曲调的意义和识字的兴趣 53
F.大众唱歌团的全民性建议 53
G.“军歌要换” 53
H.大众歌唱团下乡 54
I.给大众歌曲的创作者的建议 55
J.“别抄袭”,提倡群众歌曲的创作 55
K.防止“麻醉” 55
(四)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探索 55
1.音乐教育的大众性、普及性 58
3.普通音乐教育中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59
2.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特点 59
4.因材施教的音乐教育原则 60
5.音乐才能要从小培养 61
6.爱的音乐教育、实践的音乐教育 62
第三章 摸着石头过河——陶行知在晓庄学校的音乐活动与贡献 63
一、晓庄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 63
(一)音乐“教学做合一” 64
(二)在生活中的音乐教育 64
(三)学校美育大环境下的音乐教育 66
二、晓庄剧社及其艺术实践活动 66
三、晓庄学校的音乐教材——《晓庄歌曲集》研究 69
1.陶行知沿袭古人依声填配之创作传统 70
(一)四首填词歌曲及其特点 70
2.《锄头舞歌》和《镰刀舞歌》的曲词内容 71
3.《锄头舞歌》节拍之谬误 72
4.《锄头舞歌》和《镰刀舞歌》的曲调来源 73
5.《农夫歌》和《凤阳花鼓调》的特点 82
(二)五首创作歌曲的特点 89
1.赵元任作曲的三首歌曲 89
2.歌曲《问》和《起得早》的特点 94
四、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创作的歌词(诗歌)选析 97
第四章 文学天才的诗歌与音乐天才的曲调合卺——《儿童节歌曲集》分析 124
一、《儿童节歌》 125
二、儿童自动学校与《手脑相长歌》 128
三、《儿童工歌》 130
四、《小孩儿不小歌》 132
五、小先生制与《小先生歌》 134
六、春天不是读书天 136
第五章 为了幼苗的音乐才能不致枯萎——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音乐活动与贡献 139
一、育才学校的音乐教学 140
(一)育才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 140
(二)全面发展的音乐干部的培养 141
(三)音乐组里的“小先生制” 142
(四)音乐组的自动学习和开放教学 144
(五)艰难中求生存的育才学校音乐组 145
(六)创造中的育才学校音乐组 150
(七)注重舞台实践的育才学校音乐组 152
二、育才学校戏剧组和舞蹈组的教学与演出活动 154
(一)戏剧组的教学及演出活动 154
(二)舞蹈组的教学及演出活动 156
三、育才学校的音乐名师 160
(一)音乐家贺绿汀与育才学校音乐组 161
(二)作曲家任光与音乐学校音乐组 163
(三)钢琴家范继森与育才学校音乐组 164
(四)小提琴家、指挥家黎国荃与育才学校音乐组 166
(五)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与育才学校音乐组 166
四、育才学校音乐组的高徒 169
(一)育才学校音乐组小先生——陈贻鑫 169
(二)育才学校走出来的著名作曲家——杜鸣心 172
(三)英年早逝的音乐高徒——黄晓庄 175
(四)从育才学校走出来的小提琴家——杨秉荪 176
五、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时的歌曲作品选析 177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