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健康概念的历史演化 1
一、三维健康观的出现 2
二、四维健康观的提出 2
三、健康新标准与医学模式的转换 4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高校的责任 5
一、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6
二、对“伪气功”的整理与整顿 13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体育化倾向与体育教师的责任 23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概念 29
一、“中国”的范围 29
二、动态、流动的“传统” 30
三、养生:保养生命 31
四、“中国传统养生”的内涵与外延 32
第二章 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及衰老学说 36
第一节 哲学基础 36
一、阴阳八卦 36
二、五行学说 38
三、天人合 40
第二节 中医学基础 41
一、藏象学说 42
二、经络学说 46
第三节 节律、系统与全息理论 57
一、节律理论 57
二、系统理论 60
三、全息理论 61
第四节 人的自然寿命与衰老学说 65
一、人的自然寿命 66
二、人类的平均寿命 68
三、关于衰老的认识 70
第三章 中国传统养生的五大流派 79
第一节 道法自然 道家养生 79
一、先秦时期的道家养生思想 80
二、道教的贡献 86
三、玄学的探索与全真教的“性命双修” 92
四、道家养生法体系 98
第二节 德立延年 儒家养生 100
一、先秦儒家养生思想 101
二、秦汉至隋唐儒家养生思想的调整与完善 112
三、宋明理学的“修德养心” 114
第三节 未雨绸缪 中医养生 116
一、中医养生的元典:《黄帝内经》 116
二、《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118
三、中医养生思想的调整与完善 123
第四节 戒定生慧 释家养生 129
一、“五戒十善”与止观法 131
二、慧能:直接面对事实本身的生存智慧 134
三、禅宗的基本思想与养生 136
第五节 术道合一 武术养生 144
一、武术的健身功能 145
二、颜李学派“文武兼修”的思想 147
三、“体育救国思潮”下的武术强种运动 151
四、新中国武术健身功能的强化 154
第四章 中国传统养生四大内容之“饮食养生” 161
第一节 “麻姑献寿”说食品 162
一、食品的定义及作用 164
二、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165
三、强化食品 167
第二节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68
一、五谷为养寿命长 170
二、五果为助脾胃健 172
三、五畜为益肌肉丰 173
四、五菜为充营养足 175
五、其他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 176
第三节 药食同源 183
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184
二、益寿延年的中药 185
三、“国医大师”的饮食养生歌诀 186
第四节 平衡膳食——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188
一、合理搭配 均衡营养 189
二、掌握火候 烹调有方 191
三、饮食卫生 知食宜忌 192
第五节 素食主义与辟谷养生 194
一、素食:散发时代的芳香 195
二、辟谷:古老的清肠运动 199
第六节 饮食养生箴言名句选读 202
第五章 中国传统养生四大内容之“起居养生” 225
第一节 环境淡雅 226
一、依山傍水 226
二、坐南朝北 226
三、要有旺气 227
第二节 起居有常 227
一、遵常制 228
二、循节律 229
三、二便通 229
四、睡眠时间 229
五、四季衣物增减 231
第三节 睡眠有方 231
一、睡时宜忌 232
二、卧室与睡姿 233
三、睡眠朝向 233
四、睡卧“三害”及良好习惯 234
五、特殊人群的睡眠问题 235
六、睡功 236
第四节 房中养生 237
一、房中养生的基本文献 238
二、房中益禁 242
四、儒家性学梗概 249
第五节 起居养生箴言名句选读 256
第六章 中国传统养生四大内容之“心理养生” 259
第一节 人心向善 260
第二节 清静养神与闲情逸致 270
一、清静养神的方法 271
二、闲情逸致的培养 274
第三节 忍为先与戒怒莫愁不生气 283
一、知忍 283
二、戒怒 286
三、莫愁 286
四、不生气 287
第四节 调摄情绪与学会幽默 287
一、调摄情绪的方法 288
二、学会幽默 290
第五节 静坐、胎息与丹道养生 293
一、静坐:便捷的修学之路 293
二、胎息:寂静的清心之旅 301
三、丹道:逆返的成仙之途 303
第六节 心理养生箴言名句选读 318
一、仁者寿 318
二、心静寡欲、大巧若拙 319
三、琴棋书画与读书延年 322
四、不生气、莫烦恼 323
第七章 中国传统养生四大内容之“导引养生” 326
第一节 运动养生 327
一、易筋经 328
二、五禽戏 333
三、八段锦 337
四、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绵缓小劳 347
第二节 呼吸吐纳与按摩 351
一、六字诀 352
二、床上八段锦 357
三、延年九转法 359
四、养生名人好按摩 362
第三节 导引祛病功法、“三一二”经络健身法及导引养生功 363
一、导引却病歌诀 363
二、却病八则 369
三、祝总骧“三一二”经络健身法 370
四、张广德导引养生功 374
第四节 不得不说的太极拳 376
一、理根太极,胯走八字 376
二、黄庭遗风,性命双修 378
三、拳与道合,由术而道 380
四、太极拳技术的动态调整 382
五、太极拳:表面兴盛下的生存危机 384
第六节 导引养生箴言名句选读 386
第八章 中国传统养生三大法宝之“因人施养” 388
第一节 体质养生 388
一、中医体质类型 389
二、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392
三、中医体质类型特征及养生要点 393
四、四季体质辩证 405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养生 415
一、受孕:秉天地之气而生人 415
二、胎教:初始的呵护 416
三、后天的养护 417
第三节 男女养生 422
一、男性养生 422
二、女性养生 422
第四节 养生名人的养生智慧 424
一、苏轼:“杂糅百家”的养生智慧 424
二、乾隆:“十常四勿”的养生智慧 429
三、季羡林:“似无确有”的养生智慧 431
四、周有光:“新潮老头”自创“象鼻子运动” 436
第九章 中国传统养生三大法宝之“因时施养” 460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 460
第二节 冷谦的按月养生 464
第三节 二十四节 气坐功养生治病图 468
第四节 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483
第十章 中国传统养生三大法宝之“因地施养” 487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养生 487
一、地理环境与寿命 487
二、体质分布的地域差异 488
三、适宜居住的地理环境 488
第二节 长寿之乡探养生 490
一、中国长寿之乡知多少 490
二、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492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名著与名篇 495
第一节 先秦养生典籍 496
一、《行气玉佩铭》 496
二、《重道延命方》,已佚 498
三、《黄帝内经》 498
第二节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养生论著 498
一、《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498
二、《却谷食气》 499
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 499
四、《养生方》 500
五、《导引图》 500
六、《行气》 500
七、《引书》 501
八、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502
九、《太平经》 502
十、《老子想尔注》 503
十一、《神农本草经》 504
十二、嵇康《养生论》 505
十三、葛洪《抱朴子》 505
十四、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本草经集注》 506
十五、《黄庭经》 508
十六、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508
十七、张湛《养生要集》 509
十八、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 509
十九、智顗《六妙法门》 509
二十、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保生铭》 510
二十一、孟诜《食疗本草》 510
二十二、《养生咏玄集》 511
二十三、司马承祯《坐忘论》《修真秘旨》《天隐子》 511
二十四、胡情《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 511
二十五、《胎息经》 511
二十六、钟离权、吕洞宾《灵宝毕法》(三卷)与施肩吾《钟吕传道集》 511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养生论著 512
一、宋代养生论著 512
二、元代养生论著 515
三、明代养生论著 519
四、清代养生论著 530
第四节 近现代时期的养生论著 534
一、丁福保《静坐法精义》 534
二、王贤宾《意气功详解》 535
三、陈师诚《养生导引术》 535
四、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 535
第十二章 养生——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 53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特点 538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精神 543
一、自我主宰 544
二、性命双修 545
第三节 中和运动养生论 546
一、中国传统养生的杂家风格 546
二、中和:中国传统养生的思想精髓 549
三、运动不足:当今强调运动养生的重要性 552
四、推论:反常态养生论 554
第四节 综合养生箴言名句选读 555
一、座右铭四则 555
二、家训与治家格言 557
三、综合养生箴言名句 559
后记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