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词义 1
第一节 词义的意义 1
一 对词义认识的发展 1
再版序 3
二 布龙菲尔德的意义理论 9
三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 12
第二节 词义的特点 15
一 指号的分类 15
二 词义的特点 18
第二章 词义的类型 24
第一节 对词义类型的不同划分 24
一 莱昂斯对词义类型的划分 24
二 利奇对词义类型的划分 27
三 戈罗文对词义类型的划分 30
四 伏敏娜对词义类型的划分 33
第二节 词的言语义的分析 36
第三节 词的反身指代义 42
第三章 概念义的分析 45
第一节 构成成分分析 45
一 来源和发展 45
二 莱昂斯的评论 51
第二节 自然语言对词义的表述 55
一 词义用扩展性词语表述 55
二 扩展性词语表述词义的基本类型 57
第三节 自然语言释义和构成成分分析 60
一 释义模式及其变化 66
第四章 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66
第一节 词典释义模式 66
二 一般动词的释义 76
第二节 “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分析 79
第三节 词义分析的应用 84
一 检查词典释义 84
二 分析比较同义、近义词 85
三 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 90
四 说明词义的发展 92
第五章 表名物的词意义的分析 97
第一节 词典释义模式 97
一 基本模式 97
二 种差的分析 100
三 类词语的分析 104
四 表名物词的其他释义方式 106
第二节 “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分析 107
第三节 词义分析的应用 112
一 检查词典释义 112
二 分析比较同义、近义词 113
三 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 116
四 说明词义的发展 117
第六章 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122
第一节 词典释义模式 122
一 准定义式和定义式 122
二 “(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 124
三 “形容……”式 126
四 “……的”式 127
一 释义模式的变换 130
第二节 “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分析 130
二 以主要释义模式为分析的框架 131
三 以其他释义模式为分析的框架 134
第三节 词义分析的应用 135
一 检查词典释义 135
二 分析比较同义、近义词 137
三 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 141
四 说明词义的发展 143
第七章 词义的单位 147
第一节 词义的单位和它的性质 147
第二节 词义单位是在一个语言系统内对词义的划分 150
一 双语词典中义项的划分 150
二 古代、现代义项划分的不同 152
一 词义发展的因素 156
第三节 影响义项划分的因素 156
二 影响表名物词义项划分的因素 157
三 影响表动作行为的词义项划分的因素 158
四 影响表性状词义项划分的因素 161
五 语法因素对义项划分的影响 163
六 义项划分的评价 167
第八章 词义的模糊性问题 172
第一节 语言中词义模糊的现象 172
一 语言的精确表述和模糊表述 172
二 对性状作两项对立划分的词义模糊现象 173
三 时间词的模糊性 175
四 表示人的生理阶段的词的模糊性 178
五 颜色词的模糊性 179
第二节 词义模糊的词的释义 181
六 对词义模糊的不同认识 181
第三节 词义成分和词的结合词语的界限 184
第九章 词群 189
第一节 词汇场、语义场的理论 189
一 索绪尔、巴利的观点 189
二 易普森、特里尔、维斯盖别尔的理论 190
三 学者的多种探索 192
第二节 词群的描写 196
一 词语的分类 196
二 词群的主要类型 198
第三节 汉语几个词群的分析 209
一 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文昌话表示人头部各个部位的词群比较 209
二 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 213
三 汉语表眼睛活动的词群分析 223
(一)古汉语(汉以前)表“红”的颜色词 235
附录 235
(二)古汉语(汉以前)表眼睛活动的词 238
第十章 语素和词的结合能力 244
第一节 语素和词的结合能力 244
一 “价”的概念 244
二 语素和词的结合能力分析 245
第二节 “红”的结合能力分析 249
一 “红”的构词能力 249
二 “红”作为词的结合能力 255
第三节 “打”的结合能力分析 260
一 “打”作为词的结合能力 260
二 “打”在构词中意义模糊、消失的现象 267
第四节 几点认识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