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3
第五编 明代 3
绪论 3
第一章 明代的诗文批评 11
第一节 明初的诗文批评 11
第二节 李梦阳、何景明(附徐祯卿) 24
第三节 李攀龙、王世贞及其他 31
第四节 唐宋派 40
第五节 公安派与竟陵派 48
第六节 陈子龙与艾南英 65
第二章 明代的戏曲批评 73
第一节 明初的戏曲批评 73
第二节 嘉靖、隆庆时期的戏曲批评 80
第三节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论争 93
第四节 王骥德和晚明其他戏曲批评家 117
第三章 明代的小说批评 132
第一节 历史小说论 132
第二节 吴承恩及谢肇淛 142
第三节 李贽与叶昼 147
第四节 有关《金瓶梅》的批评 161
第五节 冯梦龙及其他 167
第六编 清代前中期 179
绪论 179
第一章 明清之际的文学思想 189
第一节 钱谦益、吴伟业、冯舒和冯班 189
第二节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98
第三节 侯方域、魏禧(附廖燕)、汪琬 210
第一节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219
第二章 清代前中期文论 219
第二节 汉学家的文论、章学诚《文史通义》 233
第三节 阳湖派 245
第四节 阮元与清代骈文理论 248
第三章 清代前中期诗论 255
第一节 王士禛 255
第二节 叶燮《原诗》 260
第三节 沈德潜 265
第四节 宋诗派及厉鹗 270
第五节 袁枚 274
第六节 翁方纲 279
第四章 清代前中期词论 284
第一节 陈维崧及阳羡派 284
第二节 朱彝尊及浙西派 289
第三节 张惠言、周济及常州词派 294
第五章 清代前中期戏曲批评 303
第一节 金人瑞的戏曲批点和清初的曲论 303
第二节 李渔 314
第三节 洪升和孔尚任(附刘廷玑、吴仪一) 327
第四节 地方戏繁盛时期的戏曲理论批评 338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小说批评 350
第一节 金人瑞 350
第二节 毛纶、毛宗岗父子与张道深 360
第三节 蒲松龄、纪昀与有关《聊斋志异》的评论 367
第四节 曹雪芹、脂砚斋及其他 372
第五节 “卧本”《儒林外史》的评点 381
第七编 近代 389
绪论 389
第一节 龚自珍、魏源及其他 403
第一章 近代的诗文批评与词论 40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玕 415
第三节 梅曾亮、方东树、姚莹、曾国藩等桐城派与何绍基、陈衍等宋诗派 421
第四节 梁启超、黄遵宪等“诗界革命”与裘廷梁的白话文体论 438
第五节 章炳麟、南社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文论 457
第六节 刘熙载、谭献、陈廷焯等词论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470
第二章 近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演变 486
第一节 19世纪的戏曲理论批评 486
第二节 梁启超、姚华的戏曲理论批评 490
第三节 王国维的戏曲理论 496
第四节 《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和吴梅的戏曲理论批评 504
第三章 近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513
第一节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513
第二节 吴沃尧 527
第三节 徐念慈与黄世仲弟兄 533
第四节 王国维与王钟麒、黄人的中国古典小说论 546
第五节 林纾的翻译小说理论 557
第六节 管达如的《说小说》和吕思勉的《小说丛话》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