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权力与文化 2
二 权力与主体 11
三 权力、主体与话语 26
第一章 现代中国文学的话语转型 36
第一节 知识型与文学话语转型 38
第二节 五四启蒙知识型及其文学话语范型的初建 43
第三节 从启蒙文学话语范型到革命文学话语范型 54
第二章 红色文学话语秩序的建构 65
第一节 话语外部的排斥程序 67
一 文学话语禁区的设置 68
二 文学话语等级的构筑 79
第二节 话语内部的提纯程序 89
一 演绎型思维定势 89
二 本质主义 91
三 历史决定论 99
第三节 话语生产的组织程序 113
第三章 话语屈从立场:对自我的逃避 125
第一节 焦虑与文化认同 126
第二节 理想人格与革命英雄情结 135
一 革命英雄情结的心理发生机制 135
二 革命英雄情结的普遍性 141
三 理想化策略的运作方式 149
第三节 文化恋父情结 157
一 恋父情结的文化阐释与文化渊源 157
二 文化阉割情结与人物形象塑造的非性化 164
三 父权崇拜与男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父性化 184
第四节 完美主义社会性格 201
一 作为社会性格的完美主义 202
二 完美主义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 206
三 革命作家的完美主义社会性格生成的心理—文化动因 219
第四章 话语反抗立场:对自我的坚守 231
第一节 被压抑的启蒙英雄情结 232
第二节 反抗者的心理画像 239
一 自我投射:“人”与“物” 240
二 体验“他者”:“中间人物”与“边缘人物” 262
三 回归自我:心理独白与心灵对话 288
第三节 文化审父的心理潜影 309
一 文化审父的历史源流 309
二 神圣意象的颠覆 315
三 现代性的父子冲突 320
第五章 话语忏悔立场:在屈从与反抗之间 333
第一节 作为话语仪式的忏悔 333
第二节 革命文学话语中的政治忏悔情结 347
第三节 在自卑与自尊之间 365
第四节 人道主义忏悔的悄然回归 379
第六章 话语疏离立场:对自我的寻找 389
第一节 另一种话语反抗 389
一 日常性的人伦情感空间的构筑 391
二 审美性的自然(风俗)空间的营造 402
第二节 文化恋母情结的个案分析 415
一 恋母情结的文化阐释与文化渊源 415
二 孙犁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探析 419
三 地下诗人的文化恋母心理透视 442
结语:超越困境 479
一 红色文学话语秩序中中国作家的内心冲突 479
二 告别权威主义文学秩序 484
参考文献 493
后记 505
鸣谢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