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基础理论部分 15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1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9
第三节 精气学说 24
第四节 阴阳、五行、精气三学说的相互关系 28
第二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经络 30
第一节 藏象概述 30
第二节 脏腑 31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9
第四节 经络 42
第三章 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 48
第四章 病因病机 54
第一节 病因 54
第二节 病机 62
第五章 诊法 66
第一节 望诊 66
第二节 闻诊 73
第三节 问诊 75
第四节 切诊 81
第六章 辨证 8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7
第二节 脏腑辨证 92
第七章 治则与治法 102
第一节 治则 102
第二节 治法 104
第八章 中药 108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108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14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167
第九章 方剂 167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69
附:常用中成药简表 183
下篇 临床各科 191
第十章 针灸 191
第一节 针灸的基本知识 191
第二节 腧穴 200
第三节 针灸治疗总则 223
第十一章 内科病症 227
第一节 感冒 227
第二节 咳嗽 230
第三节 哮喘 233
第四节 水肿 236
第五节 消渴 239
第六节 胃痛 242
第七节 眩晕 245
第八节 便秘 248
第十二章 妇科病症 252
第一节 月经病 252
第二节 带下病 268
第三节 妊娠病 270
第四节 产后缺乳 274
第十三章 儿科病症 277
第一节 小儿腹泻 277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280
第十四章 外科病症 283
第一节 丹毒 283
第二节 蛇串疮 285
附录 288
一、常用方剂 288
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