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莆史寻踪 9
“苏黄米蔡”应为“蔡苏黄米” 9
涵江摩尼教碑刻考略 11
三一教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13
方孝孺后裔居莆考 18
戚继光莆田斩子略考 22
郑樵藏书建设思想管窥 24
《仙溪志》——全国唯一现存的宋代县志 26
《八闽通志》及其作者黄仲昭 28
“蔡京碑”尚在重庆大足 30
日本重刻的莆人三部书 32
俞良甫刻书对日本的影响 34
明清莆人修志概述 36
林俊生祠与《林俊诗碑》 38
翁世资重修滕王阁 41
三年知府九座桥 43
明朝莆田廷杖名臣述略 45
明代莆田黄氏解元谱 47
朱继祚与五公子抗清事略 49
明末在外地抗清的莆田人 51
兴化人与兴安会馆 53
东渡台湾的兴化人 55
兴化“荔户”名称的由来 57
莆田人旅居海外探源 59
莆田城的变迁 61
莆田古代瓷器的输出 63
莆田古道在军事上的作用 65
古诗文中莆田沿海山林观 67
烟草传入莆田与禁烟 69
抗战时期莆田的进步报纸 71
第二辑 人物撷英 73
郑樵——我国杰出史学家 73
“河北第一将”——陈淬 78
一门六代十二进士 80
林光世与《水村易镜》 82
陈仲微退荐函 83
天文学者陈绍叔 84
一代名医方炯 85
姚旅与《露书》 86
仙游宋代四女杰 87
古镇黄石三女史 89
涵江治印五名家 91
“也罢先生”斗太监 93
戴大宾佯狂赚刘瑾 95
郑纪拒金轶事 97
陈经邦画谜治贪 98
清末廉吏江春霖 100
陈池养与《莆阳水利志》 104
地方史志学家康爵 105
乡土史实的“活字典” 107
杏林妙手一银针 109
陈鹤和他的爱国诗词 111
潜心诗书画 名师出高徒 114
第三辑 艺苑拾萃 117
莆仙戏祖师——雷海青 117
漫话古戏棚 119
清明闲话莆仙戏 121
莆仙戏戏谚选释 122
莆仙戏里小典故 126
莆仙戏的行话 132
莆仙戏《唐伯虎》溯源 134
“一场三出”和“三锣鼓” 136
妙趣横生的“弄大仙” 138
莆仙戏在东南亚的影响 140
李在与雪舟的画艺交流 142
融和西法的曾鲸肖像画 144
李霞与江春霖的友谊 146
师古而不泥 创新而不野 148
乡土诗人杨良哲 151
民间音乐家黄贤春 153
第四辑 胜迹探古 155
壶公山与莆田文化 155
东岩山揽胜 157
鳌山“三雁”风光美 159
枫亭胜景——塔斗山 161
木兰陂与蔡京 163
宁海初日 165
白塘秋月 167
涵江书院话沦桑 169
宋代莆田藏书楼 171
兴化三清殿与日本“大佛样” 173
青璜山上瑶岛祠 174
千年古刹——国欢寺 176
涵江城隍庙探源 178
碗窑村的关帝庙 180
涵江地名溯源 182
第五辑 乡土民俗 191
侨乡枫亭荔子红 191
龙眼及其别名的由来 193
兴化米粉——我国最早的快餐 195
闲话豆腐 197
酒令话趣 199
莆田海珍 201
鸬鹚竹排捕鱼 203
周如磐“三十暝成人” 205
用“龙眼干”撒帐的婚俗 207
生育风俗趣谈 209
莆田人家乔迁习俗 211
元宵及莆田元宵竹枝词 213
“五日节”与划龙船 215
莆田七夕乞巧节 217
莆田民间中秋节 219
“冬至暝”搓丸 221
扫尘·祭灶·新娘妈 223
莆田农谚选释 225
第六辑 灵溯湄洲 232
妈祖名字种种 232
莆田妈祖民俗 234
关于妈祖戏 236
妈祖庙名大观 237
湄洲祖庙神祗配祀俗例 239
“湄洲别境”赤水天后宫 241
造型奇特的西陂天后宫 243
霞浦松山天后宫 245
烟台天后行宫 247
泉州天后宫的建筑艺术 249
天津天后宫的“三奇” 251
长崎三大唐寺与妈祖 253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