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和疾病概论 1
第一节 绪论 1
第二节 疾病概论 3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7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生理学基础 7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0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7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22
第五节 钙磷代谢障碍 24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26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2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常用检测指标 29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3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8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判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9
第四章 缺氧 42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42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43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47
第四节 缺氧的防治原则 52
第一节 概述 54
第五章 发热 54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55
第三节 发热对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61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63
第六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 64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64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67
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69
第七章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75
第一节 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75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81
第八章 细胞凋亡失调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二节 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 86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89
第四节 细胞凋亡失调与疾病 90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92
第九章 应激 94
第一节 概述 94
第二节 应激时的基本表现和发生机制 94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99
第四节 应激及其相关损伤与疾病 100
第五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104
第十章 凝血与抗凝血紊乱 105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105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106
第三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10
第十一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4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114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15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119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21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23
第十二章 休克 123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124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 129
第四节 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 130
第五节 休克时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132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33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13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35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138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42
第四节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45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47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149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49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155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59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160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160
第二节 肝性脑病 162
第十六章 黄疸 171
第一节 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171
第二节 几种常见黄疸及其发生机制 173
第三节 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77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179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环节 179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181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187
第四节 尿毒症 193
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 196
第一节 认知障碍 196
第二节 意识障碍 200
主要参考书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