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来源 1
一、资产负债表 1
二、主权债券与金融机构存款 3
三、客户贷款 5
四、表外工具 9
五、小结 1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动机 13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优策略 13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优策略决策 18
1.影响因素 18
2.目标 19
3.策略集合 19
4.思想与思路 19
5.变量设置 20
6.模型分析 20
7.最优对冲比 21
9.花旗银行案例 23
8.可检验假设 23
第3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演进的逻辑 29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传统与现代 29
二、信用风险的信息不对称根源 32
三、传统信用管理作为一种信息不对称矫正机制 36
四、信用风险集中 38
五、分散化困境 40
六、专业化与分散化悖论 41
七、困境与悖论的解决 42
八、小结 44
第4章 内部评级:第一道栅栏 45
一、内部评级的主要内容 45
二、稳健因子信用判别模型及实证研究 46
1.因子分析样本 47
2.判别分析样本 47
3.指标的选取 48
4.我国企业信用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49
6.RFCD模型 51
5.协方差矩阵是否相等的检验 51
7.实证研究 52
三、小结 57
第5章 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及最优样本配比与分界点 59
一、引述 59
二、实证比较策略 61
1.基本思路 61
2.样本配比一分界点情景设计 62
1.样本设计 63
三、Logistic模型的计量 63
2.备选指标 64
3.指标遴选 65
4.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66
四、实证结果 66
1.正态性检验 66
2.单变量的区别能力检验 68
3.多重共线性诊断 69
4.不同配对比率条件下的Logistic估计结果 70
1.配比比率1∶1可能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 73
五、实证结果分析 73
2.健康公司的配比不应超过5∶1 74
3.以1∶3为配比比率、0.647为分界点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 75
第6章 边界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及实证研究 77
一、边界Logistic与一般Logistic抽样分布性质的比较 77
二、边界Logistic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79
三、实证研究设计 80
1.样本 80
3.临界点的选择 81
2.指标 81
四、估计结果 82
1.一般Logistic违约率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82
2.边界Logistic违约率模型的估计与预测效率 85
五、结果分析 87
第7章 结构化模型下的违约概率估计 91
一、风险中性违约概率的确定 91
二、关键参数的确定 92
1.样本选取 93
2.关键参数的确定 93
三、实证研究 93
四、以全流通价格为基准进行的实证结果 105
五、债权结构、波动率与信用风险 109
1.理论分析 109
2.待检验假设 110
3.计量分析 111
六、结论 114
第8章 基于期权与基于会计信息信用模型的一致性研究 115
2.股权与违约点 117
3.资产与资产收益波动率 117
一、Merton模型参数估计的描述性结果 117
1.股权收益波动性 117
二、信用风险计量与实证策略 118
三、一致性分析 118
1.线性回归分析 118
2.ROC分析 123
四、结论 126
一、信用等级迁移的研究方法 128
第9章 等级迁移:动态掌握信用风险的关键技术 128
二、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比较 130
三、一个注记 133
四、CreditMetrics中等级迁移的运用 135
1.理论基础 135
2.假设 138
3.过程 138
五、信用评级的映射 143
六、信用等级条件概率迁移矩阵 145
一、信贷均衡定价的理论基础 149
第10章 科学定价: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利器 149
二、基于风险分解的定价方法 151
1.销售风险度量 151
2.经营风险度量 156
3.财务风险度量 157
4.行业风险度量 158
5.定价 166
三、风险中性定价方法 167
一、概述 171
第11章 组合管理:风险的分散 171
二、Morgan-Gollinger模型 172
三、Altman模型 173
四、Elton-Gruber模型 175
1.假设 175
2.基本框架 178
3.Elton-Gruber简化模型(Elton,Gruber[1995]) 179
4.基于单指数模型的简化模型(仅讨论允许卖空时) 181
5.流动性市场条件下的信用组合管理模型 183
6.非流动性条件下的信用组合管理模型 184
7.Bennett模型的讨论 187
五、小结 189
第12章 信用风险的转移: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 191
一、信用衍生工具概述 191
二、典型的信用衍生工具举例 195
1.违约互换 195
2.总收益互换 196
3.信用联结票据 197
三、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中性定价 198
四、美国商业银行对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 199
第13章 资本:最后的守夜人 203
一、Basel协议发展脉络 203
二、1988协议的主要问题 205
1.风险权重的设定分类太粗,对风险不敏感 206
2.监管套利 206
3.只考虑信用风险 207
4.未承认信用风险的抵减技术 207
三、新巴塞尔协议(2004)的主要内容 208
四、内部评级法及其与标准法的比较 210
五、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 211
1.主权贷款、金融机构贷款及企业贷款 211
2.零售贷款 213
六、计算公式的推导 215
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策略 217
1.“分子-分母”策略(“加法-减法”策略) 217
2.资本补充渠道分析 218
3.几点建议 220
参考文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