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2005 年理论研讨会综述(代序) 1
刑事诉讼篇刑事裁判共识性初论——建构和谐社会法制的视角 3
一、刑事裁判共识性的内涵及特点 3
二、刑事裁判共识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5
三、刑事裁判共识性实现的基本条件 8
四、刑事裁判共识性的实质化 12
侦查行为规则体系研究 15
一、侦查行为规则体系的涵义 15
二、侦查行为的种类 16
三、我国侦查行为规则体系之重构 21
刑事裁判根据的确定性问题 27
一、关于司法裁判确定性的争论 27
二、刑事裁判根据的相对确定性 33
三、刑事裁判根据相对确定性的程序保障 40
一、我国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的立法例及适用现状 42
论民刑交义案件的处理——兼对我国传统“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 42
二、法、德、俄、英、美五国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的立法例 45
三、对我国传统“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 49
四、我国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重构 52
关于刑事被告人简易程序选择适用权的思考——以动议权为视角 58
一、被告人的简易程序动议权及其在我国立法中的缺失 59
二、对世界各国和地区有关立法的考察 61
三、赋予被告人简易程序动议权的内在机理 62
四、被告人的简易程序动议权的建构 65
辩诉交易之理性思考 67
一、辩诉交易的历史分析 67
二、辩诉交易的利弊分析 71
三、当前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76
论刑事调解及其完善 81
一、刑事调解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分析 81
二、国外刑事调解制度考察 87
三、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分析 90
四、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 93
论被害人抗诉请求权的缺损与弥补 100
一、抗诉请求权概述 100
二、被害人抗诉请求权的缺损 102
三、被害人抗诉请求权的弥补 105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108
一、现状考察 108
二、理性分析 111
三、改革建议 114
论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价值取向 118
一、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价值取向 118
二、我国现行刑事再审启动程序价值取向的缺陷 119
三、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价值取向的重构 123
律师程序性辩护之初探 129
一、律师程序性辩护的性质及其意义 131
二、律师程序性辩护的存在形式 133
三、律师程序性辩护的程序后果 137
对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思考——以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为视角 139
一、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140
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构建 141
三、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措施 145
试论加强我国自诉救济程序中的国家干预 147
一、我国自诉救济程序的规定及由此而引发的争议 147
二、与德日两国相关规定的比较考察 149
三、完善我国自诉救济程序的途径——加强自诉救济程序中的国家干预 151
我国应当构建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制度 155
一、溯源——各国立法中有关司法审查之规定 156
二、剖析——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实施现状 161
三、移植——引进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制度 166
一、确立律师在场权的重要意义 170
我国律师在场权制度初探 170
二、国外律师在场权利制度的立法例 173
三、律师在场权利制度的具体构建探析 177
无罪推定原则的制度建构——以佘祥林“杀妻”案为视角 182
一、无罪推定原则确立的正当根据 183
二、无罪推定原则贯彻的制度性缺陷 188
三、无罪推定原则的制度构建 193
新形势下刑事侦查仍应坚持依靠群众原则 199
一、坚持依靠群众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重要性 200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3
暂缓起诉:积极意义与现实困惑 208
一、产生 208
二、积极意义 210
三、现实困惑 212
四、完善 215
一、辩诉交易的内涵、起源与现状 218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建构 218
二、我国构建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20
三、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建构设想 22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废前景研究 227
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现存的问题 227
二、各国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 232
三、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 233
法院变更罪名制度论纲 239
一、理论溯源:法院变更罪名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239
二、比较考察:法院变更罪名制度的共性反映 241
三、国情分析:我国法院变更罪名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242
四、建议的提出:我国法院变更罪名制度的重构 243
略论“疑罪从无”原则 247
一、“疑罪从无”的内涵 247
二、我国关于“疑罪从无”的立法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49
三、“疑罪从无”实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构想 252
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主要方向 258
一、我国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方向 258
二、我国认罪与量刑交易的简易程序的可行性 261
三、设立认罪与量刑交易的构想 263
民事诉讼篇浅析虚假陈述民事案件中的会计证据 269
一、会计证据中的待证事实 269
二、会计证据举证责任分配 272
三、会计证据的认定 275
审前准备程序改革与实务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改革为例 279
一、雨花区人民法院庭前程序改革的背景 279
二、雨花区人民法院庭前程序改革模式的内容 282
三、雨花区人民法院庭前程序改革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83
关于我国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289
一、执行收费制度之现状考察 289
二、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指导理念 291
三、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292
浅议我国调解与审判关系的重塑 295
一、重塑调审关系的现实背景 295
二、我国调审关系的现状反映 296
三、调审关系的现状分析 298
四、调审关系的重塑与构建 300
论再审程序的有限制启动 303
一、再审程序启动的现状 303
二、再审程序的有限制启动 307
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民商事裁判文书彰显个性若干问题之探讨 311
一、民商事裁判文书千篇一律原因透视 311
二、民商事裁判文书个性彰显之价值功能 313
三、民商事裁判文书个性彰显路径选择 316
论司法权中立性与民事审判权行使的关系 321
一、问题的提出 321
二、司法权的中立性 323
三、司法权中立性与民事审判权的行使 326
四、廓清司法权中立性与民事审判权行使关系的意义 333
民事公诉权的概念与属性分析 337
一、民事公诉权的概念内涵分析 337
二、民事公诉权的基本特征分析 341
三、民事公诉权的本质属性分析 344
浅谈完善我国民事再审制度 349
一、当前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49
二、完善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法律思考 352
民事诉讼秩序——民事诉讼法修订之形式价值 358
一、民事诉讼秩序的价值定位 358
二、民事诉讼秩序的制度实现 360
三、我国民事诉讼秩序缺失的制度现状 362
四、民事诉讼秩序与民事诉讼法之修订 367
扩大我国再审制度提起主体范围之思考 368
一、扩大再审提起主体范围的理论必要性 370
二、扩大再审提起主体范围的现实必要性 373
三、扩大再审提起主体之界限 376
论美国媒体诽谤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启示 379
一、美国媒体诽谤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案例考察 379
二、美国媒体诽谤案件证明责任分配变化的原因 384
三、美国媒体诽谤案件的证明责任的分配对我国的启示 386
浅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应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391
一、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含义 391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诚信原则的必要性 392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诚信原则的具体构想 394
论我国的民事审限制度之重构——以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为视角 400
一、对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的理解 400
二、民事诉讼审限制度中以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为视角的意义 401
三、我国民事审限制度中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的缺失 404
四、我国民事审限制度中当事人基本程序权保障的完善 407
一、问题的提出 410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门辅助人 410
二、从鉴定人与专家证人的比较说起 411
三、“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相关辨析 414
四、“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主要特征及其恰当称谓 416
五、确立专门辅助人制度的意义 417
六、我国民事诉讼专门辅助人制度的完善 418
民事起诉制度之重构探析 420
一、现行民事起诉制度构设的问题及原因 420
二、民事起诉制度架构设计 424
论我国应确立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 431
一、外国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的考察 431
二、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缺陷 434
三、我国民事诉讼强制答辩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436
一、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之界定 439
论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民事诉讼中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439
二、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在民事诉讼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性 442
三、运用法官自由裁量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446
试论小额诉讼程序 450
一、小额诉讼程序概述 450
二、设置小额诉讼程序的法理基础 452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域外考察 454
四、我国构建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 455
民事再审举证时限制度初探 459
一、民事再审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459
二、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于民事再审的意义 463
三、建立民事再审举证时限制度的设想 465
论民事诉讼“调和一体化”的合意解纷机制 467
一、我国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的关系 467
二、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有机整合 470
三、新型法院“调和一体化”机制的构想 472
对民事诉讼中申请执行期限制度的理性思考 476
一、申请执行期限制度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础 476
二、申请执行期限制度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 477
三、申请执行期限制度与民事判决的既判力相矛盾 478
四、申请执行期限制度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身矛盾 479
五、思考与建议 481
法院调解制度改革刍议 483
一、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废的主要观点 483
二、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485
试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491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界定 491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界定 494
三、加强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的构想 495
一、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性质特征和作用 498
人民调解制度浅析 498
二、人民调解的基本程序 500
三、完善我国调解制度的构想 501
试论代位权诉讼既判断力之作用范围 505
一、既判力的相关理论概述 505
二、代位权诉讼既判力之客观范围 506
三、代位权诉讼既判力之主观范围 507
四、我国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的规定及其完善 510
行政诉讼与司法制度篇论行政诉讼的公众参与制度 515
一、传统行政诉讼: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 515
二、公众参与制度:功能分析 517
三、公众参与制度:中国相关制度的构建 519
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谦抑——以美国司法审查为中心 524
一、行政诉讼中司法谦抑的含义 525
二、行政诉讼中司法谦抑的表现 525
三、行政诉讼中司法谦抑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 530
四、余论 536
浅析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创新之初探 539
一、确立调解制度目的与价值的探析 540
二、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性分析 542
论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条件 548
一、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条件 548
二、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障碍因素 551
三、创造和完善条件,建立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554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556
一、国外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考察 556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558
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560
四、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 561
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探索 563
一、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概况及我国现状 563
二、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65
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若干构想 567
信息化对司法的挑战 570
一、信息化对法院传统管理模式的改变 571
二、信息化对传统诉讼方式的改变 572
三、信息化与社会司法发展进程应和谐一致 574
数字法院与诉讼模式嬗变 577
一、国内外关于数字法院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577
二、虚拟化的诉讼模式 579
三、数字法院对我国诉讼法和法院管理的冲击 582
我国律师业务垄断权的缺失与确立 585
一、律师业务垄断权的内涵 585
二、我国律师业务垄断权的缺失 587
三、我国律师业务垄断权缺失的成因分析 588
四、律师业务垄断权的依据 590
五、我国确立律师业务垄断权的可行性分析 591
后记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