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宏生等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787561433867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电视文化的历史出发,论述了电视文化的概念、研究学派、解读电视文化的方法、电视文化的责任以及电视与其他传媒的关系等。

绪论 1

一、文化与电视文化 1

二、电视文化的多元化 6

三、电视文化的学科体系建设 9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与视角 13

第一节 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13

一、萌芽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13

二、休眠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 15

三、起步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 16

四、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世纪末) 19

五、繁荣期(21世纪——) 21

六、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学理思辨 28

第二节 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各种视角 33

一、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电视文化 34

二、从大众文化层面研究电视文化 35

三、从艺术审美视角关注电视文化 37

四、从意识形态角度审视电视文化 38

五、从经济视角研究电视文化 41

六、从全球化视角解读电视文化 42

第一节 批判之维:法兰克福学派视阈中的电视文化 46

一、法兰克福学派概说 46

第二章 理论资源:西方电视文化的丰富内涵 46

二、文化工业 48

三、意识形态的言说 50

第二节 文本之维:文化研究烛照下的电视文化 53

一、文化研究的缘起 53

二、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文化的技术性 54

三、斯图亚特·霍尔:传者本体的转向 56

四、莫利与民族志观众研究 59

五、约翰·费斯克:大众崇拜的祭师 61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与电视意识形态 63

一、意识形态理论概说 63

第三节 电视文化与意识形态:从葛兰西到阿尔都塞 63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主体建构 67

第四节 权力的真相:来自政治经济学的透视 71

一、政治经济学及其特征 71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电视文化研究:发展流变情况 72

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电视文化研究 75

四、传播政治经济学:代表理论 78

第五节 北美经验学派的电视文化研究 82

一、效果研究: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 83

二、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 88

三、小结 89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梳理 90

第六节 繁复的旋律:后现代电视文化研究 90

二、波德里亚的暴风雪 92

三、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94

四、后殖民主义的挑战 96

第三章 解读电视文化:从符号开始 98

第一节 符号与符号学 98

一、符号的组成及分类 99

二、符号的传播及意义 100

三、符码(Codes)的分类及意义 101

第二节 符号学与电视文化研究 103

一、电视符号的文本分析 104

二、电视受众解读的权利 109

三、电视与“符号爆炸” 110

第三节 符号传载的想象性认同 114

一、符号的意识形态 114

二、电视符号的本质存在——想象的真实 117

三、符号与权利——电视文化的“隐秘之脸” 119

第四章 功能与影响:电视文化的传播定位 131

第一节 电视文化的功能 131

一、舆论导向功能 131

二、资讯服务功能 133

三、娱乐游戏功能 134

四、艺术审美功能 137

五、知识教化功能 138

第二节 电视文化影响辨析 140

一、“天使”还是“恶魔”?——关于电视影响的几种理论 141

二、电视文化与社会 143

三、电视文化与家庭 147

第三节 “引导”与“狂欢”——电视文化主体价值的实现 150

一、“狂欢式”的电视文化 150

二、“引导”与“狂欢”的共生 153

第五章 人文精神:电视文化传播的责任 157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 157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157

二、电视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160

第二节 人文精神:电视文化传播的责任 165

一、人文精神之于电视文化传播的意义 166

二、电视产业化、技术化不能弱化人文精神 167

三、坚守和弘扬人文精神是电视人不可回避的责任 172

第三节 电视文化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弘扬 174

一、如何在电视节目内容中弘扬人文精神 175

二、如何在电视节目形式中弘扬人文精神 179

第六章 社会环境:电视文化的外围空间 184

第一节 电视文化与政治环境 184

一、政治环境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184

二、政治题材的内容是电视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190

三、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政治功能 191

第二节 电视文化与经济环境 193

一、经济环境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194

二、电视文化的经济功能 199

第三节 政治、经济环境与电视文化:他律与自律的交融 201

第七章 媒介环境:电视文化的近邻 209

第一节 报刊与电视文化 210

一、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10

二、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214

第二节 电影与电视文化 218

一、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18

二、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222

第三节 广播与电视文化 225

一、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25

二、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228

第四节 网络与电视文化 232

一、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33

二、电视与网络的竞争 235

三、电视对网络文化的促进 238

四、网络对电视文化的促进 239

第八章 多样形态:电视文化传播的载体 248

第一节 电视新闻: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 248

一、电视新闻的文化功能 250

二、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252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 253

一、电视纪录片的文化特性 254

二、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256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人文关怀的典范 258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特性 260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方向 262

第四节 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的重要代表 263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特性 264

二、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 266

一、电视剧的文化特性 268

第五节 电视剧: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辉映与互补 268

二、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271

第六节 电视广告:商业文化的载体 273

一、电视广告的文化特性 273

二、电视广告的发展方向 275

第九章 电视文化:与消费共舞 278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279

一、消费社会的理论梳理 279

二、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 282

三、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285

第二节 电视文化对消费社会的建构 287

一、电视文化直接参与商品“意义”的生产 288

二、电视文化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信息来引导消费 290

三、传递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291

第三节 消费社会语境中的电视文化 296

一、电视文化功能的转变和娱乐化趋势 296

二、电视文化的二重属性和产业化趋势 299

三、电视文化受众身份的二元性:从观众到消费者 302

第十章 全球化浪潮与电视文化的本土化 306

第一节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 306

一、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 307

二、文化的全球化 309

一、全球化对本土电视文化的冲击 313

第二节 全球化文化冲击下的本土电视文化 313

二、本土电视文化对全球化的“反渗透” 316

三、电视文化本土化的意义和价值 318

第三节 全球化、本土化张力下的电视文化身份认同 320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文化的困境 321

二、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文化的身份认定 324

三、电视文化本土化实现的资源和路径 328

第十一章 电视批评:对电视文化的阐释 336

第一节 电视批评基本概况 336

一、电视批评的基本属性 336

二、电视批评:引领电视文化健康和谐的发展 339

三、电视批评的发展历程 342

第二节 电视批评的方法 343

一、社会学批评方法 344

二、比较电视批评方法 346

三、心理学批评方法 348

四、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350

第三节 困惑与思索 353

一、电视批评面临的困境 354

二、电视批评的发展方向 356

第十二章 审美阐释:对电视文化品格的审视 360

第一节 电视符号美学 360

一、电视符号世界及其美学意义 361

二、西方符号学的解析:符号意义与观众的审美感受 364

三、中国美学的透视:电视符号的意象、意境之美 366

第二节 电视接受美学 368

一、以受众为中心:接受美学的理论重心 368

二、审美解读:文本与受众的互动 370

三、二律悖反——观众本位与电视文化自律 373

第三节 电视文化:审美泛化与日常生活 375

一、电视文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376

二、日常生活对电视文化审美形态的影响 378

参考文献 383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