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覃先峰主编;第一卷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889788780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

第一节 实验室操作和技术 3

第一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3

第一篇 概论 3

第三节 实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4

第二节 安全设备 4

二、生物安全2级水平 5

一、生物安全1级水平 5

第四节 生物安全水平 5

四、生物安全4级水平 6

三、生物安全3级水平 6

第七节 某些生物医学物品的出入境及城市间运输 7

第六节 临床实验室 7

第五节 动物实验室 7

一、操作规程 9

第一节 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标准 9

第二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准 9

二、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11

三、实验室设备 13

五、培训 14

四、卫生保健和医学监测 14

六、废物处理 15

七、化学、火、电及辐射安全 16

一、三级生物安全标准 17

第二节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标准 17

二、四级生物安全标准 20

第三节 实验动物设施 21

二、动物设施——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22

一、动物设施——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22

三、动物设施——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23

四、动物设施——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24

五、无脊椎动物 25

第一节 概述 26

第三章 病原体及生物安全程度分级 26

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28

一、炭疽杆菌 28

第二节 细菌病原体 28

三、布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 29

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 30

五、弯曲杆菌属(空肠弯曲杆菌/结肠弯曲杆菌,胎儿弯曲杆菌) 30

四、Burkholderia马鼻疽杆菌(假单胞菌属马鼻疽杆菌) 30

七、肉毒梭菌 31

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32

九、白喉棒状杆菌 32

八、破伤风杆菌 32

十二、幽门螺杆菌 33

十一、土拉热弗朗西斯菌 33

十四、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杆菌 34

十三、问号钩端螺旋体(所有血清型) 34

十六、麻风分枝杆菌 35

十五、嗜肺军团菌,其他军团菌样病原体 35

十七、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36

十九、淋球菌 37

十八、其他分枝杆菌 37

二十二、伤寒沙门氏菌 38

二十一、沙门氏菌属(伤寒沙门氏菌以外所有的血清型) 38

二十、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38

二十四、梅毒螺旋体 39

二十三、志贺氏菌属 39

二十六、鼠疫杆菌 40

二十五、肠炎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40

二、粗球孢子菌 41

一、皮炎芽生菌 41

第三节 真菌病原体 41

四、荚膜组织胞浆菌 42

三、新型隐球菌 42

七、其他霉菌 43

六、表皮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和毛癣菌属的致病性成员 43

五、申克孢子丝菌 43

二、人类小肠寄生原虫 44

一、人类血液和组织寄生原虫 44

第四节 寄生虫 44

三、人类寄生吸虫(血吸虫属和片形吸虫属) 45

五、人类寄生线虫 46

四、人类寄生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猪肉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 46

一、概述 47

第五节 朊病毒 47

四、人类朊病毒病 48

三、生物安全水平分类 48

二、朊病毒的特异性 48

五、牛海绵状脑病 49

九、对取自疑患朊病毒病患者组织的操作和处理 50

八、朊病毒的灭活 50

六、实验室啮齿类动物朊病毒病 50

七、朊病毒的生理特性 50

二、其他立克次氏体 53

一、伯纳克立克次氏体(Q热的病原体) 53

第六节 立克次氏体 53

三、监测实验室人员实验室相关性立克次氏体感染 54

一、汉坦病毒 55

第七节 病毒(不包括虫媒病毒) 55

三、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56

二、Hendra病毒及Hendra样病毒 56

五、猴疱疹病毒 57

四、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 57

七、流感病毒 59

六、人疱疹病毒 59

九、脊髓灰质炎病毒 60

八、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60

十一、狂犬病毒 62

十、痘病毒 62

十二、反转录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猿免疫缺陷病毒SIV) 63

十三、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罗伊茨费乐特-雅各布综合征、库鲁病及其他相关病原体) 65

十四、泡性口腔炎病毒 66

一、BSL-2级虫媒病毒 67

第八节 虫媒病毒与相关的动物病毒 67

二、BSL-3级虫媒病毒及沙粒病毒 72

三、BSL-4级虫媒病毒、沙粒病毒及线状病毒 77

一、微生物与生物进化 83

第一节 微生物概述 83

第二篇 病原微生物采集、运送与检验 83

第一章 概论 83

三、微生物种类 85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85

四、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作用 86

一、微生物与发酵工业 87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 87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卫生和健康 88

三、微生物与人类疾病 90

四、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 91

二、检出病原微生物的样品来源和种类 93

一、检出卫生指标微生物的样品来源和种类 93

第二章 微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送 93

第一节 样品的来源和种类 93

二、病原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94

一、卫生指标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94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 94

第三节 样品的保存 97

第四节 样品的运送 98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00

第一节 细菌的基本性状 100

第三章 细菌检验技术 100

二、细菌的生理 110

三、细菌分类与命名 117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26

第二节 细菌的分布 126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127

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30

第三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 130

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33

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35

第四节 噬菌体 138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39

二、烈性噬菌体 140

三、温和噬菌体 142

四、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 146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148

第五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48

二、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149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151

一、细菌的寄生性——共生与感染 159

第六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59

二、细菌的感染过程 161

三、机体的抗菌免疫 172

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176

第七节 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 176

二、细菌培养法 186

三、细菌的生化鉴定 201

四、血清学试验 218

五、动物实验 221

六、菌种保存与管理 228

七、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设备和新技术 233

八、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241

九、琼脂斜面法 266

第八节 各类细菌的检验 266

一、球菌 266

二、肠杆菌科 288

三、弧菌科 306

四、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 319

五、非发酵菌 324

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335

七、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343

八、分枝杆菌属 360

九、厌氧性细菌 376

十、支原体 409

十一、立克次体 415

十二、衣原体 423

十三、螺旋体 431

十四、病原性放线菌 445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性状 449

一、真菌生物学地位与分类 449

第四章 真菌检验技术 449

二、生物学性状 450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453

第二节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454

二、检验程序 455

三、检验方法 455

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455

第三节 病原性真菌检验 462

一、浅部感染真菌 462

二、深部感染真菌 466

第一节 病毒基本性状 472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472

第五章 病毒检验技术 472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477

三、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479

四、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483

五、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486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487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 487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结局 494

三、干扰素及其抗病毒机制 497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498

一、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498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500

三、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507

四、直接病毒诊断 510

第四节 呼吸道病毒检验技术 514

一、正粘病毒 514

二、副粘病毒 518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522

第五节 肠道病毒检验技术 523

一、概述 523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 526

三、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527

四、其他肠道病毒 528

第六节 肝炎病毒检验技术 530

一、甲型肝炎病毒 532

二、乙型肝炎病毒 538

三、丙型肝炎病毒 554

四、丁型肝炎病毒 557

五、戊型肝炎病毒 558

六、新肝炎病毒 560

第七节 逆转录病毒检验技术 562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563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 567

第八节 其他病毒检验技术 568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568

二、森林脑炎病毒 570

三、登革病毒 570

四、出血热病毒 571

五、狂犬病病毒 573

六、疱疹病毒 575

七、人乳头瘤病毒 586

第一节 卫生指示菌 588

一、常用的指示菌 588

第六章 卫生微生物 588

二、卫生微生物检验原则 594

第二节 水微生物 596

一、水中常见病原微生物 596

二、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599

三、水中病毒检验 604

第三节 水污染与水处理微生物 605

一、污水生物处理 605

二、污水处理中的菌种 614

三、污水生物处理对水质的要求 616

第四节 空气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 617

一、空气微生物 617

二、土壤微生物 625

第五节 食品微生物 627

一、食品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627

二、各类食品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634

第六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菌 644

一、副溶血性弧菌 644

二、葡萄球菌 649

三、蜡样芽孢杆菌 656

四、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 661

五、利斯特氏菌 665

六、沙门氏菌 671

七、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671

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672

九、空肠弯曲菌 672

十、肉毒梭菌 673

十一、产气荚膜梭菌 673

第七节 环境中常见真菌 674

一、霉菌 675

二、酵母菌 683

第八节 常见真菌毒素 688

一、黄曲霉毒素 688

二、赭曲霉毒素 691

三、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693

四、玉米赤霉烯酮 697

五、伏马菌素 698

六、3-硝基丙酸 699

七、展青霉素 701

第九节 化妆品微生物 702

一、化妆品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702

二、化妆品卫生标准 706

第十节 医院感染微生物 707

一、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707

二、医院微生物的检验 712

第十一节 公共场所卫生微生物 717

一、空气卫生微生物检验 717

二、用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718

三、游泳场所卫生微生物检验 719

第一节 概述 723

第一章 实验室建筑设计 723

一、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立项 723

第三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723

二、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 726

第二节 实验室建筑布局 728

一、实验室的平面系数(K值) 728

二、实验室的建筑模数 729

三、实验室的结构与楼面荷载 731

四、实验室的防火 733

第三节 实验室家具设计 735

一、实验台的尺寸及用料 735

二、药品架的尺寸及用料 736

第四节 实验室公用设施及管道综合设计 737

一、工程管网布置 737

二、实验室的空调 739

三、供电 739

四、给水排水设计 740

第一节 教学实验任务的管理 741

一、教学实验任务的特点 741

第二章 实验室任务操作规程 741

二、实验教学的管理 743

三、实验教学计划管理 749

四、实验教学大纲管理 750

五、实验项目的管理 752

六、实验教材的管理 753

七、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754

八、实验教学质量管理 760

九、实验教学管理的层次与各级职责 763

十、实验教学档案管理 765

第二节 科研实验任务的管理 767

一、科研实验的基本特点 767

二、科研实验管理的基本任务 768

三、科研实验的基本内容 770

四、科研实验管理原则 771

五、科研实验的日常管理 772

一、技术开发实验的种类与对象 773

第三节 技术开发实验任务的管理 773

二、技术开发实验的管理 774

一、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 777

第四节 社会服务管理 777

二、社会服务管理的要求 779

二、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81

一、实验室开放的概念与目的 781

第五节 实验室开放管理 781

三、教学实验室开放 783

四、校中心实验室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 787

六、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措施 790

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 790

二、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792

一、实验室样品的安全操作 792

第三章 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 792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技术 792

四、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793

三、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793

七、血清的分离 794

六、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794

五、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794

九、匀浆器、摇床、搅拌器和超声处理器的使用 795

八、离心机的使用 795

十二、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打开 796

十一、冰箱与冷柜的维护和使用 796

十、组织研磨器的使用 796

十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特殊防护 797

十三、装有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储存 797

十五、可能含有朊蛋白物质的防护 798

第二节 生物安全和重组DNA技术 799

二、供体和克隆DNA的特性 800

一、生物表达系统 800

六、结论 801

五、转基因植物 801

三、用于基因转移的病毒载体 801

四、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 801

一、意外事故方案 802

第四节 意外事故方案和应急程序 802

第三节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802

二、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 803

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 805

三、化学杀菌剂 806

二、实验室材料的预清洁和清洁 806

一、定义 806

四、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810

六、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811

五、清除生物安全柜的污染 811

七、加热灭菌和消毒 812

十、清除朊蛋白污染物品的污染 814

九、废物处理 814

八、焚烧 814

十一、总结 815

二、实验队伍的构成 816

一、实验队伍建设的目的 816

第四章 实验室人员管理 816

第一节 实验队伍建设 816

三、实验队伍建设规划 817

二、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821

一、培训的意义 821

第二节 实验人员的培训 821

三、培训的内容 822

第三节 实验人员的考核 823

四、培训管理 823

二、考核的基本原则 824

一、考核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824

三、考核的方法 825

四、考核评价体系 826

一、信息的收集及要求 831

第一节 实验室信息管理 831

第五章 实验室信息与档案管理 831

二、信息与现代管理 833

三、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 835

四、实验教学的基本信息 836

五、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 837

七、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信息 838

六、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 838

二、实验室各类文件的建设 841

一、实验室档案管理含义 841

第二节 实验室档案管理 841

三、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功能与要求 842

五、实验室档案管理 844

四、实验室档案材料的分类与内容 844

二、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 848

一、仪器设备管理的范围 848

第六章 实验室仪器管理 848

第一节 概述 848

四、仪器设备管理计划 849

三、仪器设备管理的内容 849

一、常规管理方法 852

第二节 仪器设备管理技术 852

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 855

三、仪器设备的技术鉴定和校验 857

五、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859

四、仪器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 859

六、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 860

一、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概述 862

第三节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 862

二、贵重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 863

四、贵重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 864

三、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 864

五、贵重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 868

一、进口设备的业务程序及特点 879

第四节 进口设备的业务管理 879

二、国际贸易价格条件的选择 880

三、贸易的谈判与订货合同的签订 883

六、进口设备的报关、检验和索赔 886

五、进口设备的免税与征税 886

四、进口许可证的办理 886

二、化学试剂的质量标准 889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889

第七章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 889

第一节 概述 889

一、化学试剂的物理特性 891

第二节 化学试剂的保管 891

二、化学试剂的安全储存 892

四、化学试剂的领发原则 893

三、化学危险品安全储存的基本要求 893

五、化学试剂的变质现象及预防 894

六、化学试剂管理的基本措施 896

一、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的选用 900

第三节 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的管理 900

二、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的保管 901

三、化学试剂的使用 902

四、危险性化学试剂的管理 906

二、几种常见毒物中毒时的急救措施 925

一、急救的一般措施 925

第四节 常见毒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925

一、污染原因 928

第一节 概述 928

第八章 实验室环境污染处理 928

二、污染的危害 930

一、大气中的微生物 931

第二节 实验室的空气净化 931

二、实验室的空气净化 933

一、加热灭菌 940

第三节 实验室灭菌 940

二、化学灭菌 951

三、辐射灭菌 957

四、过滤除菌 961

第四节 洁净设备系统 963

一、反应器的洁净条件 964

二、管道与阀门的洁净要求 969

三、就地清洗(CIP) 975

一、料液污染的检测 980

第五节 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 980

二、空气污染的检测 983

三、空气洁净度的粒子计数 988

四、泄漏检测 989

二、病原体 995

一、传染病 995

第四篇 实验室感染控制 995

第一章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995

第一节 概述 995

四、传染(感染)过程及其结局 998

三、宿主 998

五、流行过程 999

一、传染源 1004

第二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传播机制 1004

二、传播途径与传播机制 1007

一、人群易感水平 1012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 1012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1013

一、自然因素 1014

第四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1014

三、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1014

二、社会因素 1015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1017

第一节 预防与控制 1017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017

二、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 1026

三、传染病疫点和疫区的处理 1026

四、疫区解除的条件 1027

五、预防接种 1028

六、消毒 1039

七、杀虫与灰鼠 1044

第二节 传染病的监测 1050

一、监测系统 1050

二、国内传染病监测概况 1053

第三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054

一、现场调查基本任务 1054

二、现场调查的种类 1055

三、现场调查的组织和协调 1055

四、现场调查中要注意的问题 1058

五、现场调查的设计 1059

六、现场调查与处理 1060

七、调查表的设计 1069

八、调查员问卷 1072

九、一般疫情调查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 1073

十、爆发疫情调查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 1073

十一、不明原因疾病或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 1077

十二、现场调查资料的描述、分析和报告 1080

十三、现场采样 1092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预防与控制 1098

一、预防 1098

二、控制 1101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 1104

一、SARS病原学检测技术 1104

二、预防策略与措施 1168

第六节 结核病的控制 1170

一、结核病的控制目标与策略 1170

二、病人的发现 1171

三、结核病疫情评价指标 1172

四、病人的化疗 1173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预防 1175

一、甲型肝炎预防 1175

二、乙型肝炎预防 1177

三、丙型肝炎预防 1178

四、丁型肝炎预防 1178

第八节 感染性腹泻防制策略与措施 1179

一、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1179

五、戊型肝炎预防 1179

二、治疗原则 1180

三、感染性腹泻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81

四、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1182

五、其他感染性腹泻 1185

二、切断传播途径 1186

一、控制传染源 1186

三、保护易感人群 1186

第九节 霍乱预防与控制 1186

第十节 炭疽预防及控制 1187

一、接触人群预防 1187

二、发生疫情地区的防疫措施 1188

三、预防接种与药物预防 1189

一、健康教育 1190

二、化疗 1190

第十一节 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 1190

三、灭螺 1191

六、管理感染动物和提供安全生活用水 1192

五、管理粪便,保护水源 1192

第十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 1192

四、防护 1192

一、监测 1193

二、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1193

三、人群预防 1194

第十三节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1195

一、病原学与诊断 1195

四、控制和管理传染源 1195

三、传染源和宿主 1198

四、传染途径 1198

二、临床表现 1198

五、易感人群 1199

六、流行特征 1199

七、预防与控制 1203

第十四节 淋病预防与控制 1204

一、加强监测 1204

一、监测 1205

第十五节 梅毒预防与控制 1205

二、人群预防 1205

三、患者教育 1205

三、病人的教育 1205

二、人群预防 1205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1206

二、灭鼠防鼠 1206

第十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与控制 1206

四、加强防护措施 1207

五、野外工地预防措施 1207

三、灭螨和防螨 1207

六、流行病学监测 1208

七、疫苗及预防接种 1208

一、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 1209

二、经常性预防措施 1209

第十七节 鼠疫预防与控制 1209

三、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措施 1210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1212

一、指挥体系 1212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1212

二、预警体系 1217

三、救控体系 1219

四、信息发布体系 1222

五、检测、预防、监督体系 1224

六、物资保障体系 1225

七、法律体系 1227

八、评估体系 1228

第二节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 1231

健康需求的动力机制 123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 1234

一、健康需求的动力机制 1234

二、科学技术主导机制 1239

三、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机制 1243

四、团结协作的整合机制 1246

五、卫生监督机制 1246

六、媒体引导机制 1254

第一节 实验室认可过程 1259

第一章 实验室认可评估 1259

一、概述 1259

第五篇 实验室认可评估与监督管理 1259

二、实验室评审的一般程序 1261

三、监督和复评审 1269

第二节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1271

一、实验室质量体系 1271

二、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文件化 1278

第三节 实验室现场评审及评审技术 1292

一、实验室评审员的管理 1292

二、实验室的实地(现场)评审 1302

第二章 卫生监督 1410

第一节 卫生监督概述 1410

一、卫生监督的概念 1410

二、卫生监督的性质 1410

三、卫生监督的功能 1411

四、卫生监督的特征 1412

五、卫生监督的分类 1414

六、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 1417

七、卫生监督与卫生行政立法及卫生行政司法间的关系 1420

八、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1423

九、卫生监督主体 1426

一、卫生监督依据 1436

第二节 卫生监督依据与手段 1436

二、卫生监督手段 1444

第三节 卫生监督程序 1458

一、卫生监督程序的分类 1458

二、卫生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 1459

三、许可证发放程序 1461

四、卫生监督工作程序 1464

五、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1466

六、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1468

一、传染病防治的法律依据 1470

第一节 概述 1470

二、传染病防治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原则 1470

第三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147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 1472

一、传染病防治法 1472

二、血液及血液制品管理的法律规定 1477

三、常见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1480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的卫生监督 1487

一、传染病预防的监督 1487

二、传染病控制的卫生监督 1489

三、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卫生监督 1491

第四节 相关法律责任 1496

一、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1496

二、违反血液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法律责任 1498

三、违反艾滋病监测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1501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1502

一、概述 1502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 1502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法律规定 1503

三、报告与信息发布法律规定 1504

四、应急处理法律规定 1505

一、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1508

二、医疗机构责任 1508

第二节 违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法律责任 1508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1509

第六篇 相关标准规范 1513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1513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1567

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1597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1602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16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1623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1635

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 1641

橡胶医用手套 1647

第七篇 相关法律法规 1659

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1659

卫生部关于切实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毒株、人体标本集中管理、确保病毒实验室及保管单位生物安全的紧急通知 166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及结果应用注意事项的通知 166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667

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实验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674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1676

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暂行) 168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检验检疫机关所属70家实验室承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检验任务的通知 1686

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687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69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法》宣传要点的通知 1694

卫生部关于下发《2004-2005年冬春季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感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1699

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知 1709

卫生部关于抓紧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工 1712

作的通知 17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1714

关于加强卫生检疫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的紧急通知 1715

卫生部关于推荐新修订的《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的通知 1717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171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的通知 1735

北京市12日正式发布了《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1750

上海市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1763

中国专利局关于《处理有关微生物菌种保藏问题的通知》的执行办法 1767

卫生部、农牧渔业部、中国专利局颁发《关于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毒)种、培养物入境检疫暂行规定》的通知 1768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177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八号)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办法 1774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办法 1775

中国典型培养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办法 1777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试行办法 1780

关于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通知 1782

关于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关样品资源库和病毒毒株库的通知 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