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木丽春编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204647X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科学和历史地反映了纳西族历史的发展轨迹,为纳西族历史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展现了新的亮点。

第一章 氐羌族群南徙与土著濮人 1

第一节 氐羌族群向南迁徙的归宿 1

第二节 南徙氐羌族群与土著濮人融合 4

第三节 氐羌和濮人融合的氏族宗教文化 7

第四节 对“白狼王歌”族属的质疑 10

第五节 东巴经载文的族称和古地名 11

第二章 唐代纳西三大部落的概况 17

第一节 吐蕃王朝与东部禾氏纳西部落 17

第二节 吐蕃王朝与西部梅氏纳西部落 19

第三节 唐代尤氏部落创制象形图画文字 21

(一)岩画和木刻画创生 21

(二)立白石寨治所 22

(三)立白沙岩脚寨治所 22

(四)唐代中部尤氏部落自谋发展 23

(五)尤氏立塔丹东巴学校 24

(六)梅禾二部落文化概说 25

第四节 唐王朝支持南诏灭亡越巂诏 26

第五节 南诏强徙东、西纳西部落子民 28

第六节 南诏对纳西三部落不同的统治策略 31

第七节 吐蕃、南诏对纳西文化渗透和影响 34

第八节 唐代铁桥遗址追踪 37

第三章 宋代大理国不能有的纳西三部落 39

第一节 东西纳西部落与大长和国关系 39

第二节 尤氏纳西诏与大长和国关系 41

第三节 宋代东巴教文化的发展 44

(一)阿琮与东巴教文化 44

(二)宋代东巴教的发展 46

第四章 元跨革囊纳西部落一战一降 48

第一节 忽必烈与纳西诏主阿良 48

第二节 兀良合台与花马国国王和牒 50

第三节 中西路军合击大理边关南北高寨 52

第四节 元代罗波九赕和三赕的设置沿革 54

第五节 丽江宣抚司新择治所大尤地 56

第六节 元代纳西农牧经济的发展 58

第七节 元代开挖的古城东西两条河水 60

第八节 元代纳西东巴教文化及其它 63

(一)东巴教文化首次向中原透露信息 63

(二)推行儒学对东巴教的影响 65

(三)《巴史细乐》为元人遗音质疑 66

(四)留寓蒙古人和蒙文梵字塔 68

第五章 明代木氏土司的崛起 70

第一节 明王朝与木氏土司的关系 70

(一)明王朝授木氏世袭土知府 70

(二)明王朝对木氏土司的屏藩定位 71

(三)明王朝对木氏土司的优待 73

第二节 土知府辖域区划及行政机构 74

(一)州县区划与设置机构 74

(二)适应屏藩自立统治机构 76

①基层政权机构 76

②土知府机构 78

第三节 木氏土司凭借屏藩行武功扩土 79

(一)从征明军勘乱、内治平叛定疆 79

(二)大破吐蕃土司联军 80

(三)立鼓碣镌文纪功 81

(四)向西北藏地用兵 82

(五)向东北与西番、永宁和五所争夺金矿 82

第四节 木氏土司的施政方略 84

(一)营造本原文化兼融多元文化环境 84

(二)“随俗施政”的施政方略 86

(三)用母语同化入籍丽邑者 86

第五节 明代东巴祭司失却参政能力 88

第六节 东西二部纳西地移民举措 89

第七节 纳西土兵扩土正义论教育及举措 91

第八节 木氏土司承传制和对外姻亲联盟 94

(一)承传制及姓氏文化 94

(二)亲和开放与姻亲政治联盟 96

第九节 明王朝为“屏藩”屈意相护木氏土司 98

第六章 明代丽郡经济发展概况 100

第一节 农耕业经济 100

第二节 畜牧业经济 103

第三节 手工业经济 105

第四节 采矿业 108

第五节 交通业 110

第六节 领主经济和土司庄园 112

第七节 木氏土司和茶马交换互市贸易 115

(一)木氏土司开拓茶马古道南路 116

(二)木氏土司在藏地开设的锅庄商行 116

(三)木氏官商并帮马帮 117

(四)木氏土司制茶坊 118

(五)盐茶价值观易位与民俗变异 119

第七章 明代纳西文化发展概况 120

第一节 纳西三大部落的东巴教和达巴教 120

第二节 明代东巴教向西部地区传播 124

第三节 明代纳西东巴教的发展 126

第四节 东巴教与多元宗教的关系 130

(一)东巴教与道教 130

(二)东巴教与佛教 133

(三)东巴教与儒教 136

(四)东巴教与藏传佛教、苯教 141

(五)巴史细乐与洞经细乐 143

第五节 木氏六公始用汉字写诗文 144

第六节 明代丽江壁画的绘制 147

(一)壁画文化的定位 147

(二)壁画分布及其它 148

(三)初期壁画制作 148

(四)中期壁画制作 149

(五)大觉宫壁画遗补 150

(六)后期壁画制作 151

第七节 明代纳西医药及其它 152

(一)东巴医药 152

(二)玉龙本草与虎潜丸 153

(三)名医留寓及其它 153

第八节 土司文人与内地名士交往 154

第九节 明代二塔和牌坊建筑 157

(一)东园白塔和脚显复第塔 157

(二)忠义石牌坊和独脚木牌坊 157

第十节 木氏土司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158

(一)三代土司邀法王访丽 159

(二)刊印大藏经《甘珠尔》 160

(三)木氏土司款待活佛避难 161

(四)汉传和藏传佛教文化走廊 162

(五)藏经《却协》 163

附录:(一)明代府境自然灾害和疫情概述 164

(二)木氏土司世系承袭表 166

第八章 改土归流和纳西社会的发展 169

第一节 改土归流前夕的丽江 169

第二节 丽江改土归流诸因素 172

附录:木氏土通叛袭职概略 174

第三节 流官知府杨馝到丽视事 175

第四节 流官力倡丽郡买卖土地 178

第五节 流官知府的改革举措 181

(一)农牧业 182

(二)采矿业 184

(三)手工业 186

第六节 改流后茶马古道互市的发展 188

(一)私人马帮的始生 188

(二)第一批纳西“藏客” 190

(三)南下藏商和丽江旅马店 192

第七节 清代傈僳族农民反清起义 193

第九章 改土归流和纳西文化的演绎 196

第一节 流官设义学推广汉文化教育 196

第二节 平民作家群和画家崛起 199

第三节 清代纳西传统文学的发展 204

(一)用汉文写作作家与纳西传统文学 204

(二)东巴文学和民间文学 206

(三)纳西传统古民歌 206

第四节 流官“用夏变夷”的儒礼施化 209

(一)移凤易俗 209

(二)改革服饰 210

第五节 清代道、佛、儒教的合流 212

(一)道教 212

(二)佛教 213

(三)儒教 214

第六节 改流后至“咸同”前东巴教的发展 214

第七节 清代丽江始建藏传佛教寺庙 218

(一)建寺的历史背景 218

(二)行宫家庙改成喇嘛寺 218

(三)玉峰喇嘛寺 219

(四)指云喇嘛寺 220

(五)文峰喇嘛寺 220

(六)普济喇嘛寺 221

(七)建静坐堂灵文阁 221

(八)喇嘛寺轶闻及其它 222

第八节 清代道教风水学文化 222

第十章 清代滇川边境纳西土目遗留概略 225

第一节 维西境诸土官 225

第二节 中甸纳西土官 227

第三节 永胜土官 228

第四节 蒗渠纳西土官 228

第五节 永宁纳西土官 230

第六节 五所四司纳西土官 233

第十一章 近代纳西社会发展 237

第一节 “咸同”战乱与纳西族 237

第二节 清末彭知府和他创办的白话报 239

第三节 纳西族走出国门的学子 240

第四节 中法战争之役和纳西人 241

第五节 丽江反清农民起义 242

第六节 红军长征过丽江 245

第七节 金沙江畔黄军起义 248

第八节 纳西族抗日救亡运动 250

(一)抗日战场纳西健儿显英豪 250

(二)抗日救亡宣传 252

(三)为抗日将士亡灵安魂 254

(四)“工合”运动 255

第十二章 近代纳西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56

第一节 “咸同”战乱后茶马古道的复苏 256

第二节 “咸同”战乱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258

第三节 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农村经济 260

第四节 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农村种植罂粟 261

第五节 丽江养骡产业是马帮后备之源 263

第六节 茶马古道变成国际商道后的丽江 265

第七节 伴随茶马古道兴盛的古城工商业 267

第八节 藏客发财后创业心态的归宿 269

第九节 藏客发财后礼德文化准绳 270

第十节 清末民国初涉入丽江科考的域外人 272

(一)国外科考采集 272

(二)国内科考采集 273

第十一节 清末民国初东巴教文化概况 275

第十二节 末代东巴官与东巴教文化 278

第十三节 族人学子对东巴教认识的改变 280

附录:(一)清代丽境自然灾害及疫情概述 282

(二)纳西历史研究几点质疑 284

(三)纳西简史谣 288

(四)纳西族史料参考索引 290

地图:①纳西族迁徙路线图 297

②忽必烈进军大理示意图 297

③元代丽江路略图 297

④明代丽江府略图 297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