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办出一张舆论监督报 1
不能让麻雀挤飞孔雀 2
不能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4
表扬还不够突出 批评还不够尖锐 6
记者跑基层 多写老百姓 7
“三个没想到”的感悟 8
迈出“官场” 走进市场 10
抓反面典型 让全市讨论 13
公开是个宝,动真见实效 15
把“诚恳接受”改为“热情欢迎” 17
市委门前竖起“警示牌” 19
挤“水分”挤出“干货” 21
市场需要打假,官场更需要打假 23
媒体曝光就治住了这些人 24
拿出王佐断臂的精神 26
市委书记写来63条按语 28
一条短新闻与一封祝贺信 30
让老干部无忧无虑度晚年 31
“广场对话”的功效 33
“顽症”要用“猛药”治 36
曝光“灯下黑”是胆识 38
“对话槐树下”倾心吐真情 40
创新是报纸的灵魂 43
要抓潜在水底的“石头” 44
跌倒一下爬起来就是勇气 46
把主要版面让给人民群众 50
变了作风 正了文风 52
凌晨下乡到壶关 55
纪委书记撑腰 宣传部长值班 58
要苦干,不苦熬 62
剥茧抽丝 顺藤挖根 64
别开生面的“邋遢现场会” 66
一切工作瞄准落实 68
没有监督内容 全国招聘主编 70
三千问卷问市民 78
把报纸办进市场 83
让老百姓称称自己 84
创环境带来的好心情 86
夹板之中的痛苦抉择 87
一位外地客商的日记 89
听听被批评者怎么说? 90
报道信息分秒不能耽搁 101
市委门上的春节对联 102
公开民主生活会 104
石头与木头 110
上达标准 下够尺寸 113
一封来信引发的讨论 115
干部下乡“零接待” 117
三条叫彩的新闻 119
加大“六反对”的宣传力度 121
硬邦邦“九条铁纪律” 123
从“漳河故事”到“走近轴承” 125
喜读“漳源日记” 127
逃不过“火眼金睛” 129
严追“追”出的笑声 130
人大代表的质询 131
是作秀,还是做事? 134
“作秀”的思考 141
不查处何以正师德? 144
小特写的“特别情” 146
实话实说是创新 147
让人开心的重头报道 149
横扫“脏、乱、差” 152
全市讨论诽谤者 156
一个月的七次批示 157
火灾隐患单位上“黑榜” 160
春节到来送“黄旗” 161
公安门前“禁赌碑” 163
书记“敬告市民” 165
为记者召开命名大会 167
把开会的报办好 170
“瞭望哨”曝光自己 172
4·11:“长治不卫生知羞日” 174
穆老的感慨 178
重大举措:联动 180
大娘街头诉苦情 191
让市民呼吸到清新空气 192
领导的工作不能像“蜗牛” 193
为打造“名牌产品”呐喊 195
市委支持 自我加“逼” 197
抓不好卫生是“无能政府” 206
开心事儿一串串 208
手下留景 手下留史 210
“十五不怨”与理论版 212
读读这些“警示碑” 214
敢啃硬骨头 勇于碰难事 216
护树要如同护命 218
寒冬吹来的暖风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