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灿华,詹万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144391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马列理论揭示人生本质

序……………………………………………………………罗国杰导论…………………………………………………………吴灿华一 什么是人生哲学 1

二 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意义 3

三 学习人生哲学的要求 5

四 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7

五 人生哲学产生的根源 10

六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12

七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特征 17

八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对象 21

九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任务 31

十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方法 37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 45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 45

上篇 人生本质论 45

第一章 人的本质 45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8

(三)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51

第二节 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54

(一)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唯物论原则 54

(二)一般与特殊辩证统一的原则 56

(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系统分析的原则 59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61

(一)社会主义新人的共同本质 6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个人本质 64

(三)剖析“人的本质自私论” 67

第二章 人生与社会 71

第一节 人生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71

(一)人生对社会的依存性 71

(二)人生对社会的能动性 73

第二节 人生与社会环境 76

(一)人生与社会大环境 76

(二)人生与社会小环境 81

第三节 人生与社会历史 84

(一)原始社会的人生 84

(二)私有制社会的人生 8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生 89

第三章 人生与自然 94

第一节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94

(一)人产生于自然界 94

(二)人是万物之灵 96

第二节 人生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98

(一)人生对自然的依赖性 98

(二)人生对自然的能动性 100

第三节 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 102

(一)个体人生与自然环境 102

(二)个体人生与自身的生命活动 105

第一节 人的需要及其历史特征 108

(一)人的需要在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 108

第四章 人的需要 108

(二)人的需要同人的本质有内在联系 110

(三)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 112

第二节 人生需要的内容和层次 114

(一)人生需要的内容 114

(二)人生需要的层次 116

(三)精神需要主导物质需要 118

第三节 人的需要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120

(一)劳动创造满足人的需要 120

(二)劳动创造发展人的需要 121

(三)劳动创造是人的最高需要 122

第一节 人生目的的涵义、形成和种类 125

(一)人生目的的涵义 125

第五章 人生目的 125

中篇 人生范畴论 125

(二)人生目的的形成 128

(三)人生目的的种类 131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形成和发展 133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阶段 134

(二)列宁斯大林的发展阶段 136

(三)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发展阶段 138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客观依据 140

(一)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140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4

(一)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 148

第四节 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内容和要求 148

(二)以人民的利益为言行的宗旨 151

(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154

第六章 人生理想 157

第一节 人生理想及其历史考察 157

(一)人生理想的涵义 157

(二)人生理想观的历史考察 159

第二节 人生理想的内容与层次 163

(一)人生理想的内容 163

(二)人生理想的层次 166

第三节 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169

(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69

(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70

第七章 人生态度 173

第一节 人生态度及其形成 173

(一)人生态度的涵义 173

(二)人生态度的形成 174

第二节 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176

(一)时代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76

(二)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179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81

(一)树立开拓的创新的人生态度 181

(二)树立乐观的革命的人生态度 182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 187

第八章 人生价值 187

第一节 人生价值及其观念考察 187

(二)人生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19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194

(一)从个人和社会的联系考察人生价值 195

(二)用人的社会劳动来创造人生价值 197

(三)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评价人生价值 198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实现 201

(一)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 201

(二)培养良好的人生价值能力 203

(三)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204

(四)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205

(一)人生责任的涵义 208

第九章 人生责任 208

第一节 人生责任及其时代性 208

(二)人生责任的特征 213

(三)人生责任的时代性 214

第二节 个人责任的客观性和能动性 216

(一)个人责任的客观性 216

(二)个人在人生责任中的能动性 218

第三节 加强人生责任感 222

(一)当代青年要明确时代赋予的责任 222

(二)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责任 224

(一)人生道路的涵义 227

第一节 人生道路及其特点 227

第十章 人生道路 227

(二)人生道路的特点 230

第二节 人生的必由之路 235

(一)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235

(二)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成长 238

第三节 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241

(一)个人和集体 242

(二)顺境和逆境 244

(三)苦与乐 246

(一)信仰的形成 251

第一节 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251

第十一章 人生与信仰 251

下篇 人生课题论 251

(二)信仰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53

第二节 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256

(一)信仰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256

(二)正确认识宗教信仰 258

(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61

第三节 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 264

(一)非科学信仰危机的产生 264

(二)科学信仰的曲折发展 267

(三)青年应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269

(一)什么是交往 274

第十二章 人生与交往 274

第一节 关于交往的基本观点 274

(二)交往的社会作用 277

第二节 交往与人生的关系 279

(一)交往与个体社会化 279

(二)交往与人生意义 282

第三节 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285

(一)人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285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88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291

(一)爱情及其特点 294

第一节 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94

第十三章 人生与爱情 294

(二)爱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297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爱情 299

第二节 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300

(一)择偶要注重思想品德因素 300

(二)严肃认真地对待爱情 302

(三)爱情服从共产主义事业 303

第三节 青年人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305

(一)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 305

(二)正确区别爱情和友谊 306

(三)正确对待理智与情感 308

(四)正确对待失恋 309

第十四章 人生与审美 312

第一节 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一)审美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二)审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315

第二节 人生的审美价值 318

(一)人生的审美标准 318

(二)塑造美的人生 323

第三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327

(一)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是唯一正确的审美观 327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对人生的意义 329

(一)人才观念的历史考察 333

第一节 人才成长的历史考察 333

第十五章 人生与成才 333

(二)人才成长的历史经验 3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339

(一)社会主义人才的基本特征 339

(二)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规律 341

第三节 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344

(一)成才是新时期对人生的要求 344

(二)成才是实现美好人生的条件 347

跋 詹万生 351

后记 371

修订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