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天蔚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1328404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阐述、研究地方文化历史的文献,分方志篇、谱学篇、金石碑刻篇,又有专题研究篇和附录篇二篇。是文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序一 来新夏 1

壹 方志篇 1

第一章 方志之源流、发展与功用 3

第一节 方志之源流 3

甲:方志二元论 4

一、史之源:《周礼》 4

二、地之源:《禹贡》 4

序二 邱树森 5

三、史源之发展 5

1.国别史:《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周礼》 5

2.耆旧传与人物志 6

四、地源之发展 7

2.地记(志) 7

1.图经:《山海经》《水经注》 7

原序一 邱树森 7

3.风俗志 8

4.“地理志”的出现 8

自序 9

乙:综合“史”、“地”而成历史地理的阶段 9

一、唐代官修地理书之背景与措施 9

1.边防图、州郡图之撰写 9

2.职方郎中搜集地理资料 9

3.驾部郎中与驿运制度 10

二、官修地理书之开始:《括地志》 11

三、官修第二套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 11

四、官修地理书之新内容:融合成历史地理 12

1.总结前代地理书之精华 12

2.历史地理之内容 12

(1)地理中的人文资料 12

五、私人修撰之地理书,亦增加历史地理的内容 13

C.增载艺文 13

1.《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3

(2)新的体例 13

A.项目多 13

B.八到 13

2.《蛮书》 14

3.其他重要的私撰地理书 14

六、从历史地理到方志的关键 14

丙、从历史地理到方志的完成阶段 15

一、体例之完备 15

1.四项并重 15

2.纵横叙述 15

3.碑刻艺文显示地方的特色 16

二、政治上的提倡 16

(1)《太平寰宇记》 17

(2)《元丰九域志》 17

2.私人撰书之风气 17

3.四大地理书出现:《一统志》的刍型 17

1.官修图经 17

(3)《舆地广记》 18

(4)《舆地纪胜》 18

附:《方舆胜览》 19

三、宋代出现的方志 20

1.宋代“图经”少而“志”多 20

2.方志乃表现“一方的全貌” 20

3.南方志书大量出现 20

第二节 方志之发展 35

甲、量的发展 35

一、《元一统志》 36

乙、“一统志”的修撰 36

三、《清嘉庆一统志》 37

二、《明一统志》 37

丙、方志理论的建立 38

一、方志的三派 38

1.体例派 38

2.考证派(地理派) 38

3.史法派(历史派) 39

丁、乾嘉时代方志著作大增 39

一、乾嘉学派的影响 40

二、地方政府以修志为业绩 41

三、地理辑佚与杂志的蓬勃 41

第三节 方志之功用 44

甲、可补正史之不足 44

乙、可考订正史之错误 45

丁、地方人物、史事与艺文之搜集 46

丙、科技资料之增添 46

戊、有关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料的钩寻 48

第二章 方志理论与方志理论家 51

第一节 章学诚及其方志理论 51

甲、坎坷的经历影响其治学的重点 51

一、家学的渊源 51

二、屡困场屋 51

三、流浪中的讲学与著述生涯 52

1.《文史通义》共内外两篇 53

2.《校雠通义》共三卷 53

3.《方志略》与《史籍考》 53

四、实斋之学,重义理轻考据乎 54

五、孤立于学术界中的人 55

1.述志之例(方志十议) 56

乙:建立了方志学的理论,未留下完整的著作 56

一、年轻时提出的方志学理论 56

2.撰志之要(二便三长五难八忌) 57

3.论志之体(三书四体) 58

4.论文与史之关系(六经皆史,文人不可以修志) 59

5.论“史”与“志”之不同 61

6.其他(志科志书传、史德与史识) 62

二、章实斋所纂修之方志著作 63

第二节 二顾、戴震及洪亮吉 67

甲、江苏二顾 68

一、顾炎武 68

二、顾祖禹 69

乙、戴震 73

丙、洪亮吉 77

第一节 新方志之兴起 84

第三章 新方志之兴起与新方志之拟目 84

甲、新的内容 85

一、李泰棻的“三增” 85

二、黎锦熙的“广四用” 85

三、唐祖培的“方志三学” 86

四、现代大陆学者的意见 86

乙:新的体例 88

一、李泰棻 88

二、黎锦熙 89

第二节 新方志拟目刍议 92

第四章 海峡两岸之修志机构 97

甲、现代大陆学者意见 97

乙、海峡两岸的修志机构 97

第五章 《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评介 103

第一节 分论 104

甲:《第一篇中国地方史志的研究》 104

一、《中国纂修新方志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104

二、《略论地方志的研究状况与趋势》 104

三、《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 105

四、《再论历史地理学与方志学》 107

五、《史志的语言》 109

六、《史志关系论》 110

七、《新方志与现代科学结合》 112

八、《县志的体例篇目设计和总纂》 113

九、《中国〈慈溪县志〉与日本〈广岛新史〉的比较》 113

乙:《第二篇日本地方史志的研究》 115

一、《地方史与民众史》——从自我历史角度的探讨 115

二、《近现代地方史的课题》——以地区农民士兵基本形象为中心 116

三、《市史编写问题》——兼谈地方史研究诸潮流的成果与缺陷 117

四、《关于关东地方史志类中“史”与“志”的若干考察》 118

五、《立足于地域社会史的原点》 119

第二节 综论 120

甲、源流与发展的比较 120

乙、历史地理与方志的分野 122

丙、“史”与“志”的争辩 122

丁、中日史志的异同及新旧史志的比较 123

第六章 清代方志学名著知见录(以电脑光碟印制) 126

附录:清代方志学家与方志著作年表 126

贰 谱学篇 129

第一章 中国谱学之源流及其分期之试探与新谱学建立刍议 131

甲、氏族社会 132

乙、世族社会 133

丙、家族社会 134

丁、家族社会的勤摇与谱系学的建立及伦理建设的关系 136

一、内容的扩大 137

二、认同的思想 137

三、方法的改良 138

第二章 新旧谱学之界别与新谱学之两派三家之评议 142

甲:新旧谱学之界别 142

乙:新谱学之两派三家 143

一、新谱学之内涵 143

二、两派三家 144

丙:海峡两岸之新旧谱学的剖析 146

第三章 从族谱资料中浅论宋代中原士族迁粤之两道及其史事 157

第四章 方志与族谱之关系及其联合研究之价值 164

甲、许氏的族源 170

第五章 广东许族源流初探——并论许族发展之两类型 170

第一节 许氏之族源及其南移之探究 170

乙、广东许氏诸族之分布 172

一、漳潮地区 172

二、粤中、粤西区 172

三、海南区 173

四、粤南区 174

第二节 两大支系与两种不同的发展 174

甲、广州高第街许族 174

一、清末的科甲人物 174

二、新的政坛人物 175

三、姻亲人物 176

乙、粤南湛江博立村许族 176

甲、简介“谱”与“纂修者” 180

乙、“谱”之创新 180

第一节 《新会潮连乡芦鞭里卢氏族谱》评介 180

第六章 两本新谱之评介 180

丙、“谱”之评议 188

第二节 《湛江市博立村许国仁爱周公家谱》之凡例与撮要 193

一、该谱的目录 193

二、该谱的凡例 196

三、该谱的撮要 198

附:王安石《许氏世谱叙》 199

叁 金石碑刻 221

第一章 索勋碑史事研究 223

一、碑文三种版本之比较 223

二、归义军政权的分析与争夺 224

三、回鹘与张、索二氏的关系 227

第二章 敦煌写卷S.0514与P.3354有关军屯制与均田制之别 232

第三章 敦煌写卷之校勘问题 242

第四章 金石与中国历史文化 260

第五章 地方文献的新观念与新分析 269

肆 专题研究篇 275

第一章 《广东通志》评介 277

第一节 戴璟之《广东通志初稿》 277

第二节 黄佐之《广东通志》 282

第三节 郭棐之《广东通志》 285

第四节 金光祖之《广东通志》 287

第五节 郝玉麟之《广东通志》 290

第六节 阮元之《广东通志》及其续修者 292

第二章 人物研究专题 301

第一节 隋谯国冼太夫人 301

第二节 莫宣卿 312

第三节 范仲淹与余靖 320

第四节 郭棐 330

第五节 论钱宾四(穆)、罗元一(香林)二位史学大师对香港之贡献 351

第三章 史事研究 356

第一节 宋代的广州为转运港口与贸易港口有别 356

第二节 葡萄牙人在香港的事迹考 366

第三节 宋帝陵质疑 383

第四节 浪白滘再考 386

第五节 广东文化之“危言”与改革之“微言” 393

第六节 岭南文化之剖析与展望 395

第七节 香港文化与历史:新的剖析 398

第四章 民族史研究 408

第一节 唐宋时代广东少数民族的分类及分家 408

第二节 宋代徭乱编年 418

第三节 明代广东之徭区与徭乱 428

第四节 南宋时香港之大屿山为徭区之试证 452

第五节 香港的輋村与輋民 465

第六节 论少数族群中的母权问题 477

伍 附录篇 487

Richard E.Turley Craig Foster:History of Genealogy in America 489

Melvin P.Thatcher:Local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508

Craig Fuller:Utah State Centennial History Project:A Report 529

宋晞: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序 535

王德毅:林天蔚教授新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书后 536

王尔敏:序 538

沙其敏:序 540

黄秀政:地方史志的巨著——评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 542

侯月祥、曾一民:士林著声“史志谱”——加拿大华裔著名历史学家林天蔚学术成就评价 551

韦庆远:喜读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 556

张仲荧:评介台湾学者林天蔚新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 560

以方志、族谱、金石碑刻为内涵的“地方文献”新概念的提出与运用——评林天蔚教授新著《地方文献论集》 冯尔康 565

谱学与金石碑刻研究的创新——评林著《地方文献论集》 黄秀政 573

跋 陈长琦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