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和善升华为美 1
美学批评与朦胧诗 10
一首朦胧诗的两种分析 13
参与诗的创造 15
老舍《月牙儿》的象征 19
《微神》:梦的具象 23
《纪念刘和珍君》的节奏与韵律 28
《黑森林》的结构 32
小说短评一组 34
人的历史与书的历史 66
周作人的精神结构 68
人道精神:影视的审美触角 71
我更喜欢苏联当代电影 74
生命的风景 76
把《人鬼情》请出来 78
奉献与焦灼 80
诗意与叙事 82
让深刻与平庸划清界限 84
宁宁的形象意味着什么? 86
叙述的弥接与思想内涵 88
亦庄亦谐的人生况味 91
“贾里”向我们走来 93
柏拉图神话与《断臂山》 96
戏剧本质:从生活到符号 98
当代戏剧的剧场意识 103
探索剧的前景预测 105
颤动的人性体验 109
死亡边缘的灵魂自白 111
沙叶新,莫被“流行色”遮住视线 116
安徒生的童话境界 118
平面的舞台意象 120
《陪读夫人》缺了些什么? 122
心灵的歌队 124
狂歌劲舞与圣洁旋律 126
感伤的青春回眸 129
历史感与现实感 132
审美主体的丰富性 142
“超前意识”与“人的本质力量” 146
心与物的二律背反 150
我看上海青年评论界 155
纪实文学与文学纪实 158
开放市民心态和旅外纪实文学 160
论当代性爱文化观 162
现代宗教与庄园大火 170
赤裸的人生画廊 173
西风中的都市爱情 184
“话语”与“现场” 189
澳洲和欧洲的民间狂欢见闻 197
追寻“狂欢”的海派形态 203
国际化与市民外语水平 208
德里达在上海解构“爱情” 211
文学批评的形态系统 214
文学批评的文体层次 223
论动态的文学批评 233
文学批评的排列组合 242
文学批评的尺度 251
文学批评与中学生 253
文学批评与文学传播 260
探寻戏剧批评的个性 269
读“长江杯”笔会征文评语有感 272
中国文学的美学特征及“东学西渐”的历史走向 275
中西艺术分类思想 294
希腊诗学中的“虚构” 297
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303
诸子散文的艺术发展 308
校园画像(一组) 313
人生的歌台舞榭 324
生活在剧场里的人 330
艺术童年 333
一个沉醉于古方志中的美国女博士生 337
韩素音在师大演讲纪实 344
走向明天的辉煌——中国电影九十年研讨会纪要 352
文化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365
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 371
当代生活与都市文化——全国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377
爱情生活的单纯与复杂——记沪上一次白桦长篇新作研讨会 383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