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羡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288629
  • 页数:4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了季羡林先生谈禅的文章和演讲稿。

我和佛教研究 1

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 6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8

一、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8

二、当时思想界的情况 11

三、佛教的起源 13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19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29

论释迦牟尼 36

释迦牟尼的名字 36

释迦牟尼的家族 37

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 38

释迦牟尼的生平 38

释迦牟尼的少年时代 39

出家的经过 39

苦行 40

成佛 40

说法 41

招收弟子 41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 42

联络商人 43

涅槃 43

教义 44

说法方式 45

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46

法显 48

一、晋宋时期佛教发展情况 48

二、法显的生平和活动 50

1.幼年时期 50

2.西行求法的目的 52

3.出发时间 52

4.西域行程 53

5.在印度的活动 54

6.在师子国 61

7.浮海东还 62

8.回国后的译经活动和卒年 62

三、结语 63

1.法显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64

(一)法显旅行所到之地最多,最远 65

(二)法显真正到了印度 65

(三)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起了作用 65

(四)法显对大乘教义发展和顿悟学说的兴起起了作用 65

2.《法显传》在世界上的影响 67

佛教的倒流 71

补充 104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105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110

商人与佛教 113

目次 113

一、引言 114

二商人 115

给孤独长者 119

首转法轮 123

二、汉译佛典律藏中有关佛教僧侣与商人的关系的记载 124

(一)一般的接触与来往 125

(二)结伴旅行 126

(三)狼狈为奸,走私漏税 131

(四)商人支持佛与僧 134

(五)佛教戒律禁止和尚捉金银,做买卖,与商争利 136

(六)过去世商主与佛的关系 137

三、商人在印度的起源和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140

(一)商人起源的一般规律 141

(二)印度古代商人起源的特点 142

(三)印度河流域古代社会中的商人 144

(四)《梨俱吠陀》中的商人 147

(五)雅利安人的东进 159

(六)印度古代的商路 166

(七)《罗摩衍那》中的商人 174

四、商人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原因 176

(一)经济关系 177

a.商人是施主 177

b.二者都以城市为据点 178

c.共同合谋偷税漏税 179

d.和尚不许捉金银 180

(二)来源关系 181

e.二者在思想上同源 181

(三)意识形态 182

f.ahims? 182

g.转轮圣王 185

h.karman 188

i.同属沙门思想体系 191

(四)共同的历史使命 192

j.二者同是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92

五、与中国对比 195

(一)商人与宗教的关系 195

(二)商业与农业的关系,中印两国商人阶级发展的规律 197

佛典中的“黑”与“白” 203

浮屠与佛 206

再谈“浮屠”与“佛” 218

一、“佛”字对音的来源 218

二、从“浮屠”与“佛”的关系推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 222

(一)《四十二章经》与大月支 223

(二)《四十二章经》原本语言 225

(三)支谦等译经的语言问题 227

(四)几点想法 229

《敦博本禅籍校录》序 231

关于神韵 233

补遗 241

作诗与参禅 243

一、中国古籍中对诗禅关系的看法 244

二、诗与禅的不同之处 246

三、诗与禅的共同之处 246

四、禅与中国山水诗 252

五、言意之辨 258

(一)言意之辨 258

(二)一个印度理论 261

(三)中国语言文字的作用 262

“天人合一”新解 268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282

补充 282

一、西方科学技术的副作用问题 288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 290

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 293

(一)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 294

(二)雪莱开出的药方 295

(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295

(四)西方向东方学习 296

(五)两种思维方式 297

一点补充 300

天人合一 文理互补 302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 304

再谈东方文化 331

续补 334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336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341

文化的产生 341

文化的交流 341

文化的体系 342

两大文化体系 342

两大文化体系的同与异 343

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343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344

河西河东行将易位 344

人类文化发展的前途 345

东方文化问题 346

中外文化交流漫谈——从西域文化的传入谈起 353

印度 354

佛教的传入 354

印度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影响中国 355

波斯(伊朗) 356

阿拉伯国家 358

中印文化交流史·同化问题 360

一、禅宗 360

二、理学 362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 363

一、几句内容充实的“套话” 364

二、中国文化对外国文化的贡献 365

二、对研究中国历史有裨益的小资料 377

四、埃及制糖术 384

五、波斯制糖术 391

《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 393

《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序 398

《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 400

一、“预流”问题 401

二、继承和发扬乾嘉考证学的精神 吸收德国考证学的新方法 403

(一)中国的考据学 404

(二)德国的考据学 406

三、为中国文化所化之人 408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 409

(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412

(三)文化与气节 414

四、爱国主义问题 415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42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430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433

国学漫谈 438

《禅与文化》书后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