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的基本知识 1
1.1 煤炭的形成过程 1
1.2 中国不同聚煤时期的成煤植物 3
1.3 中国主要聚煤期的聚煤条件 10
1.4 中国煤的形成过程 13
1.5 中国主要煤田的分布 15
1.6 中国对煤炭储量的划分方法 19
1.7 煤炭分类 25
1.8 生产矿井和选煤厂煤的牌号(类别)核定 34
2 用煤企业对煤质的要求 36
2.1 不同厂矿企业对用煤的质量要求 36
2.2 煤炭的分级 51
2.3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57
3 中国商品煤的品种和质量 62
3.1 中国商品煤的品种 62
3.2 中国商品煤的质量 63
3.3 中国主要煤矿区商品煤质量 65
4 煤的可选性 68
4.1 煤的浮沉试验 68
4.2 可选性曲线绘制与应用 72
4.3 煤炭可选性的评定 75
5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的煤质工作 79
5.1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 79
5.2 勘探煤样的代表性 81
5.3 化验项目的合理选定 82
5.4 怎样编写地质勘探报告中的煤质部分 87
6 生产矿井及选煤厂的煤质工作 90
6.1 生产矿井的日常煤质工作 90
6.2 生产矿井的煤质基础工作 90
6.3 生产矿井的长远煤质工作 91
6.4 生产矿井煤质资料的积累、整理和汇总 91
6.5 矿区煤质台账和报表的建立 92
6.6 生产矿井的煤质研究工作 99
6.7 煤质化验管理信息系统 102
6.8 矿井选煤厂的煤质工作 105
6.9 建立矿区煤炭资源数据库 105
7 非煤固体可燃矿物 108
7.1 石煤 108
7.2 泥炭 112
7.3 天然焦 113
7.4 油页岩的特性加工利用 114
7.5 炭沥青的特性、用途及其分布 117
7.6 我国某些特殊煤种的性质及其分布 117
7.7 低质煤和低质燃料的性质和用途 118
7.8 风化煤的特性及其用途 119
8 煤的风化、氧化、自燃和贮存 121
8.1 煤的风化 121
8.2 煤的氧化 122
8.3 煤的自燃 124
8.4 煤炭储存方法 129
8.5 煤炭储存管理 131
8.6 煤的氧化性及自燃倾向性的测定 132
9 煤的采样和制样 134
9.1 煤炭采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4
9.2 采样的基本原理 134
9.3 各种煤样的采取方法 137
9.4 煤样的制备 150
10 煤的工业分析 158
10.1 煤的工业分析的意义 158
10.2 煤的水分 158
10.3 煤的矿物质与灰分 160
10.4 煤的挥发分 161
10.5 煤的固定碳和燃料比 162
10.6 煤的全硫和各种形态的硫 163
10.7 煤的发热量 164
10.8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中国煤的高位发热量(Qgr,ad)的经验公式 172
10.10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 181
10.9 工业分析方法的新发展 181
11 煤的元素组成 183
11.1 煤的元素组成的含义及其结果的表示方法 183
11.2 我国各种煤的元素组成 185
11.3 煤中元素组成的正确计算 187
11.4 我国主要动力煤矿区的元素成分 193
11.5 利用元素组成计算煤的发热量 196
11.6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的发热量 197
12 煤灰特性 205
12.1 中国分煤种的煤灰成分 205
12.2 中国国有重点煤矿不同类别煤的煤灰成分 206
12.3 不同时代典型矿区的煤灰成分 207
12.4 中国煤的灰熔融性 209
12.5 利用煤灰成分计算煤灰ST和FT 213
12.6 煤灰的黏度 217
13 煤质分析结果的审查 225
13.1 浮煤与原煤工业分析结果间的相互关系 225
13.2 浮煤、原煤硫分与发热量结果间的相互关系 227
13.3 浮煤与原煤元素分析结果间的关系 230
13.4 煤质分析结果的综合审查 234
13.5 煤炭筛分试验结果的审查 249
13.6 煤的浮沉试验结果的审查 253
14 煤中伴生元素和有害元素 258
14.1 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 258
14.2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况 259
14.3 煤中微量有害元素对环境的影响 266
15 煤的岩相组成 271
15.1 宏观煤岩组成 271
15.2 煤的显微组成 273
15.3 烟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类系统 277
15.4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分类 278
15.5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 280
15.6 炼焦煤的荧光特性 284
16.1 数理统计常用基本术语 293
16 数理统计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293
16.2 总体平均值的推断 294
16.3 实验数据整理和处理 299
16.4 频率分布与正态分布 304
16.5 方差和总体方差 311
16.6 实验误差 314
17 煤的物理机械性能 316
17.1 煤的常规物理性质 316
17.2 煤的热性质 321
17.3 煤的电性质 323
17.4 煤的弹性和脆性 324
17.5 煤的抗碎强度和硬度 325
17.6 煤的磁性质 328
17.7 煤的光学性质 329
18 煤的结焦性和结焦机理 333
18.1 煤的结焦性和黏结性 333
18.3 烟煤的高温成焦机理 344
18.2 煤的热分解过程 344
18.4 影响高温炼焦的主要因素 347
19 煤的气化特性和气化工艺 351
19.1 煤的主要气化指标 351
19.2 煤炭气化概况 355
20 煤的液化特性和液化技术 364
20.1 煤的液化和液化用煤 364
20.2 煤炭液化的基本要点 365
20.3 煤液化的主要技术与工艺 366
20.4 国内外直接煤液化技术发展状况 368
20.5 国内外间接煤液化技术发展状况 369
20.6 煤直接液化的工艺路线 373
20.7 煤液化油品市场分析 374
20.8 利用煤的间接液化原理制取甲醇 374
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