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问题的提出 5
1.2.1 基于现象的问题 5
1.2.2 命题界定 6
1.3 研究对象、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8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
1.5 基本架构:目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22
第2章 理论综述 32
2.1 企业理论演进 32
2.1.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32
2.1.2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理论 34
2.1.3 威廉姆森的观点 36
2.1.4 寻求超额租金的契约组织 37
2.1.5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契约 39
2.1.6 国有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 41
2.1.7 买方市场与竞争性市场 42
2.2 企业治理理论 45
2.2.1 理论演进 45
2.2.2 委托-代理理论 50
2.2.3 债权约束 52
2.2.4 内部人控制理论 53
2.2.5 法律保障 55
2.2.6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56
2.3 国防产业组织变革 61
2.3.1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61
2.3.2 国防产业组织理论 64
2.4 国防工业发展研究 68
2.4.1 国外研究 68
2.4.2 国内研究 71
第3章 我国所有制变迁与民营企业发展 75
3.1 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75
3.2 民营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和地位转换 83
3.3 民营经济的非国民待遇 88
3.4 经济政策服务对象和职能的转型 96
第4章 国防产业主体结构和产业组织变革 106
4.1 国防产业改革回溯 106
4.2 国防企业现状和问题 110
4.3 国防产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117
4.3.1 国防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117
4.3.2 国防企业治理机制 118
4.3.3 国防企业内部人控制 119
4.4 国防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120
4.5 国防产业改革: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128
4.6 国防产业两类企业差异分析 135
4.6.1 国防产业两类企业属性差异 135
4.6.2 国防产业两类企业市场行为差异 136
4.6.3 国防产业两类企业的边际 138
4.6.4 国防产业国企与社会租金 141
4.7 案例分析 143
第5章 民营企业与国防产业进入条件 149
5.1 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必然性 149
5.2 国防产业进入条件 150
5.3 国防产业民企进入程度 154
第6章 国防产业进入机制 156
6.1 国防产业进入形式 156
6.1.1 企业合约与市场合约 156
6.1.2 进入形式 157
6.2 国防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160
6.3 国防产业产权改革与民营企业 161
6.4 案例分析 163
第7章 国防产业制度壁垒 166
7.1 行政垄断壁垒 166
7.2 管理壁垒 168
7.3 产权壁垒 169
7.3.1 价值观念壁垒 169
7.3.2 产权制度的协同滞后 170
7.4 企业家壁垒 171
7.5 激励壁垒 173
7.6 社会壁垒 174
7.7 案例分析 176
第8章 国防产业制度壁垒的治理 180
8.1 国防产业民企进入的战略定位 180
8.1.1 结构转型:国防产业战略选择 181
8.1.2 机制转型:国防企业的运营基础 183
8.1.3 管理转型:国防企业的准入条件 185
8.2 新机制模型:二元三维组织结构 187
8.2.1 理论悖论与实践困境 187
8.2.2 现存产业组织理论悖论 188
8.2.3 假说模型:二元三维范式 191
8.2.4 二元三维组织机制的应用价值 193
8.2.5 相关推论 196
8.3 案例分析 197
第9章 改革与政策 210
9.1 国防产业进入的制度环境 210
9.1.1 全球化与军工市场结构 210
9.1.2 国防企业改革定位 212
9.2 国防产业组织结构目标模式 218
9.2.1 国防企业共生网络组织的特点 218
9.2.2 企业共生网络组织的功能 220
9.2.3 军工企业共生网络组织的联结模式 225
9.3 国防产业进入战略定位 233
9.3.1 国防产业进入的性质 233
9.3.2 战略误区 234
9.4 国防产业政府管制范围 235
9.4.1 制度变迁与政府管制 236
9.4.2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组合 237
9.4.3 政府管制的合理边际 243
9.5 政策分析 252
9.5.1 国防产业进入路径 252
9.5.2 国防企业法人治理国际化 257
9.5.3 契约式管理 259
9.5.4 国防产业信用体系构建 267
9.5.5 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构建 272
9.5.6 案例分析 276
第10章 结论 285
10.1 主要结论 285
10.2 创新之处 289
10.3 研究深化 294
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