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学术转型格局中的哈特曼伦理学 7
一、传统本体论的新本体论转向 7
(一)传统本体论的两种基本范式 8
(二)传统本体论的基本特征 11
(三)“新本体论”的建构 15
二、近代哲学的价值学转向 18
(一)价值承诺式微 19
(二)哲学的危机 22
(三)现象学的危机意识及其内部分裂 25
(四)价值学转向 27
(一)道德基础问题的提出 29
三、传统伦理学的价值伦理学转向 29
(二)道德基础问题在伦理学中的地位 31
(三)伦理学史上道德基础的三种建构及哈特曼德基理论的柏拉图主义渊源 33
(四)价值伦理学转向 41
第二章 哈特曼伦理学与舍勒伦理学的关系 44
一、哈特曼与舍勒:谁是实质价值伦理学的真正创立者 45
二、舍勒的“开门”与哈特曼的“践入” 45
三、舍勒伦理学对哈特曼的“启示” 47
四、舍勒伦理学与哈特曼伦理学的主要分歧 48
第三章 道德基于价值的路径 55
一、价值问题的优先性 55
二、价值问题的楔入点 61
三、建构道德之价值基础的方法 62
第四章 道德之价值基础的柏拉图主义本质 67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价值柏拉图主义的原型 67
二、叔本华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进一步发展 70
三、哈特曼价值柏拉图主义的内涵 72
(一)价值本质论 73
(二)价值关系论 82
(三)价值发现论 84
(四)价值理想论 90
(五)价值原则论 94
(六)价值形而上学 98
四、哈特曼价值柏拉图主义对柏拉图主义的推动 101
五、哈特曼价值柏拉图主义的自然主义倾向 105
第五章 道德之价值基础的结构 108
一、价值域 109
二、价值维度 110
(一)价值维度体系 110
(二)价值高度与价值强度 112
(三)Cadwallader所描述的哈特曼的“价值空间”模型 117
三、价值等级标准 118
(一)哈特曼和舍勒价值等级出场理论比较 118
(二)舍勒的价值等级标准理论及哈特曼的批判 120
(三)价值等级标准的确立 126
四、价值分类 133
(一)哈特曼的价值样式理论 135
五、价值样式理论 135
(二)第一个价值群:最一般的反题 137
(三)第二个价值群:制约内容的价值 144
(四)第三个价值群:基本道德价值群 155
(五)第四个价值群:特殊道德价值群 164
(六)与舍勒的价值样式及价值秩序理论的比较 165
六、价值的立体层状结构 169
七、对哈特曼价值维度和价值空间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173
(一)形式主义倾向 173
(二)哈特曼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价值空间”及其所缺失的维度 177
一、本体论领域与价值论领域 179
第六章 道德之价值基础的秩序 179
二、范畴规律与价值规律 180
(一)范畴规律 180
(二)价值规律 181
(三)范畴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83
三、基本价值规律 184
(一)分层规律 186
(二)基础规律 189
(三)对立规律 191
(四)补充规律 192
(五)高度规律和强度规律 193
四、基本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 197
第七章 基于价值的意志自由何以可能 201
一、价值接受 201
(一)人生来携有模糊的价值意识 201
(二)价值接受的三个途径 205
二、价值实现的机制 206
(一)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双重决定 206
(二)目的性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关系 207
(三)目的性关系的结构 208
三、意志自由 209
第八章 整体的评价与可能的超越 212
一、对哈特曼价值伦理学的整体评价 212
二、问题的重新确立与基本思路 214
(一)存在、人与我 215
(二)看、思与做 217
(三)“应当”是如何发生的? 219
(四)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 220
(五)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的 221
三、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价值 223
四、道德行为何以可能 225
(一)道德行为标准问题的提出 226
(二)道德行为成立的条件 227
(三)结论 234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