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21世纪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 1
一、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
二、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3
三、采取各种措施,落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6
第二节 国内外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前沿概况 8
第三节 体育社会实践教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7
一、体育社会实践教程的研究对象 17
二、体育社会实践教程的研究内容 19
三、体育社会实践教程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20
第二章 校园人际交往 23
第一节 校园礼仪的内涵及特征 23
一、校园礼仪的内涵 23
二、校园礼仪的特征 25
三、校园礼仪的原则 27
第二节 校园交往中的礼节 29
一、校园日常礼节 29
二、教学礼节 39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 41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作用 42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形式与策略 44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与应用 45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要素与要求 47
第三章 人际交往心理 50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50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50
二、人际关系的分类 51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52
四、克服人际交往的破坏性因素 54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自我 57
一、影响认知自我的因素 58
二、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模式 59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中如何认知他人 61
一、认知他人的内涵 61
二、影响认知他人的因素 62
第四节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际心理特征 64
一、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64
二、促进体育大学生人际认知的途径——培养情感智慧 66
三、在体育教学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人际认知能力 68
一、选题 71
第四章 学校体育调查 71
第一节 学校体育调查与研究的基本程序 71
二、提出研究假设 73
三、选定研究方法 73
四、制定研究计划 74
五、搜集研究材料 74
六、对研究材料的加工整理 75
七、撰写论文,获得研究成果 76
第二节 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问题 77
一、访问调查法 79
第三节 学校体育调查的主要方法 79
二、问卷调查法 83
三、专家调查法 94
第五章 体育组织的调查 100
第一节 体育场馆的调查 100
一、世界各国体育场馆的概况 100
二、我国体育场馆的性质与分类 103
三、体育场馆的调查 105
一、体育俱乐部概述 107
第二节 体育俱乐部的调查 107
二、国外体育俱乐部的状况 109
三、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111
第三节 体育社团的调查 113
一、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 113
二、国外体育社团的情况 116
三、体育社团调查时注意的问题 118
第一节 中学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见习 119
一、教育见习的主要任务 119
第六章 体育教育实践 119
二、见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120
三、分散见习的工作步骤 120
四、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 121
第二节 中学体育教育实习理论 122
一、实习主要任务 122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123
三、体育技能教学的基本要素与方法 124
第三节 中学体育实践课实习 130
一、备课 130
二、上课 135
三、课后小结 138
第一节 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39
一、社区体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139
第七章 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实践 139
二、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 142
三、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 148
第二节 社区体育活动指导 161
一、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的重要意义 161
二、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的主要内涵 162
三、社区体育活动指导人员 164
一、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方案 166
第三节 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 166
二、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的竞赛规程 167
三、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的工作内容 169
四、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组织的注意事项 170
第四节 社区体育社团 171
一、社区体育社团的涵义 172
二、社区体育社团的分类及特点 173
三、社区体育社团的职能 175
四、社区体育社团的管理内容 178
一、公文概说 181
第八章 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181
第一节 公文文体 181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和文面格式 182
三、通知 通报 函 186
第二节 日常事务文体 193
一、专用书信 193
二、告启文书 197
第三节 新闻文件 199
一、消息 199
二、通讯 204
第一节 创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209
第九章 体育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9
一、开展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210
二、影响学生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因素 211
三、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 212
第二节 观察能力的培养 213
一、获取信息、识别信息的能力 213
二、洞察事物及其发展的能力 215
三、灵敏感觉事物发展的能力 216
一、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7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7
二、联想能力的培养 218
三、想像力的培养 220
四、捕捉灵感能力的培养 222
第四节 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225
一、策划能力的培养 225
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226
三、预测能力的培养 228
第五节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28
一、文献分析运用能力 228
二、实验及其设计能力 229
三、调查及其操作能力 230
四、测量及其统计能力 230
五、逻辑推理及其写作能力 231
第十章 毕业论文的撰写、报告与答辩 233
第一节 毕业论文的撰写 233
一、毕业论文的特点 233
二、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写作方法 234
第二节 毕业论文答辩报告的准备与设计 240
一、毕业论文答辩报告的准备 240
二、毕业论文答辩报告的设计 241
第三节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与注意事项 243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244
二、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事项 244
第四节 毕业论文答辩后的修订与成果发表 246
一、毕业论文答辩后的修订 246
二、成果发表 247
第十一章 求职应聘指导 250
第一节 求职应聘的前期准备 250
一、心理准备 250
二、求职文稿的准备 253
三、其他方面的准备 262
第二节 求职面试中的学问 265
一、面试技巧 265
二、展示良好印象的秘诀 268
三、求职时的交谈艺术 269
四、情感策略 270
五、求职的方式选择 272
六、求职的禁忌与误区 273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