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秀成主编;王麟生,姚磊明,陶秀成等合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40106159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 1

一、环境的概念 1

二、环境的分类 1

三、环境的自然圈层 4

第二节 环境问题 9

一、环境问题 9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0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5

第三节 环境化学 18

一、环境化学的定义 18

二、环境化学的特点 20

三、环境化学的分类 21

四、环境化学的发展简史 25

五、环境化学进展和趋势 27

思考题和练习题 29

主要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31

第一节 概述 31

一、大气的结构 32

二、大气的组成 35

三、大气的基本性质 37

第二节 大气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40

一、大气中的氮及其化合物 40

二、大气中的氧和臭氧 45

三、大气中的水和氢 51

四、大气中的含碳化合物 53

五、大气气溶胶 54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和危害 59

一、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59

二、大气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61

第四节 烟雾 68

一、光化学烟雾 68

二、还原性烟雾 75

三、伦敦烟雾和洛杉矶烟雾的比较 77

第五节 酸雨 78

一、酸雨的标准 79

二、酸雨的组成 81

三、酸雨的形成机理 84

四、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88

五、酸雨的影响 89

六、酸雨的来源及其防治 91

第六节 温室效应 91

一、地球的热平衡 91

二、温室效应 93

三、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及其预测 94

四、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危害 97

第七节 大气污染物对臭氧层的破坏 98

一、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 98

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及其破坏机理 99

三、臭氧损耗物质的来源 102

四、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104

第八节 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 105

一、控制大气污染的途径 106

二、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量 109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11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4

主要参考文献 114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 116

二、水和水体 117

三、水的组成 118

第二节 天然水的性质 118

一、碳酸平衡 118

二、酸碱平衡 122

三、溶解沉淀平衡 126

四、配合解离平衡 132

五、氧化还原作用 137

第三节 水污染和水体污染物 144

一、水体污染 144

二、水体污染物 145

三、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运动 149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污染 151

一、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表示方法 151

二、有机物在水中的降解 154

第五节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 161

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影响 161

二、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 164

第六节 水体富营养化 169

一、富营养化的含义 169

二、富营养化的危害 171

三、富营养化的来源 172

四、富营养化的防治 174

第七节 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控制技术 176

一、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176

二、水污染的控制技术 177

三、水污染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181

思考题和练习题 183

主要参考文献 184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186

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 186

一、土壤 186

二、土壤的组成 187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190

一、土壤的胶体性质 190

二、土壤的配合性质 192

三、土壤的酸碱性质 193

四、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质 197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 198

一、土壤环境背景值 199

二、土壤环境容量 199

三、土壤污染和土壤污染源 201

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03

第四节 土壤的化学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204

一、农药及其发展 204

二、农药的种类及其现状 205

三、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207

四、农药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215

第五节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218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19

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224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230

第六节 其它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232

一、化肥污染及其防治 232

二、氟污染及其防治 234

第七节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36

一、固体废物及其分类 236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236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237

四、“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237

思考题和练习题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42

第五章 生物环境化学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一、生物及其分类 243

二、生物的组成 245

三、生物圈 246

四、生态系统 247

五、生物污染 258

六、食品污染 259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转化 260

一、生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累积 260

二、有机物的生物转化 262

三、氮和硫的生物转化 265

四、重金属元素的生物转化 270

五、影响生物转化速率的因素 275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毒性 278

一、毒物 278

二、毒物的毒性 279

三、毒物的联合作用 280

四、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简介 282

思考题和练习题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87

第六章 环境分析与监测简介 288

第一节 概述 288

一、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288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289

三、环境标准 290

四、环境监测的方法 291

第二节 水和废水监测 293

一、水样采集与保存 293

二、物理性质的测定 297

三、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300

四、非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302

五、有机物的测定 307

第三节 大气和废气监测 312

一、大气样品和废气样品的采集 312

二、标准气的配制 317

三、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 320

第四节 土壤污染物监测 324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25

二、土壤样品测定 327

第五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 328

一、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数据处理 328

二、环境分析与监测的质量保证 328

三、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329

四、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329

第六节 环境质量评价基础 330

一、环境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概念 330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31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332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 333

思考题和练习题 334

主要参考文献 336

附录 337

附录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37

附录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 338

附录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39

附录四 地下水质量标准 348

附录五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50

附录六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52

附录七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54

附录八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