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习方法 1
一、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1
二、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3
三、理论新闻学的学科意义 6
四、理论新闻学的学习方法 6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 20
第二章 新闻及其类别 22
一、新闻及其定义 22
二、新闻活动与社会生活 27
三、新闻事实的转化 32
四、新闻要素 34
五、新闻类别 36
第三章 新闻的基本特性 38
一、新闻的真实性 38
二、新闻的时限性 45
三、新闻的倾向性 50
第四章 新闻价值理念及其现代转换 60
一、新闻价值理论的起源 60
二、新闻价值的基本内涵 63
三、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两个价值体系 67
四、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实现与价值评价 70
五、新闻价值理念的现代转换 75
第五章 新闻传播者 80
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81
二、新闻传播者的专业理念 86
三、新闻传播者意识活动规律 88
四、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91
第六章 新闻受众 93
一、受众及其特征 93
二、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98
三、受众接受的心理过程 100
四、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105
五、受众的社会控制 107
六、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108
第七章 新闻传播媒介 110
一、理解新闻传播媒介 111
二、关于媒介的分类 115
三、新闻媒介的组织与机构 117
四、媒介生态系统中媒介机构的运行 122
五、媒介制度 125
六、媒介融合 132
第八章 新闻传播过程 148
一、新闻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 148
二、新闻传播的一般流程 149
三、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选择 151
四、新闻传播过程的主导性 153
第九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155
一、古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 155
二、古代信息传播活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159
三、新闻事业的产生 162
四、新闻事业的发展 168
五、新闻事业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179
六、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180
第十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183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 183
二、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86
第十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195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思想资源的历史考察 195
二、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200
三、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205
四、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217
五、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 219
附录 223
附录一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223
附录二 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227
附录三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 229
附录四 1980年以后出版的部分新闻理论教材 231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