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现代性之千年聚焦 1
一、“现代性”问题的提出 1
二、“现代性”论争 2
三、研究思路与论纲 7
第一章 “现代性”的一般考察 22
一、“现代性”的词源考察 23
二、哲学“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 25
(一)现代性 27
(二)现代性与现代化 31
(三)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33
三、现代性理论演化的两个方向 34
(一)理性线索:启蒙现代性 35
(二)感性线索:审美现代性 37
(三)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关系 40
四、西方现代性的反话语 41
(一)人文主义的反理性思潮 42
(二)后现代理论 48
第二章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57
一、现代生产与现代性的界定 60
二、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命运 69
(一)市民社会与国家 72
(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 85
(三)超越市民社会 104
三、资本逻辑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110
(一)世界性 111
(二)加速度与流动性 113
(三)矛盾性 115
第三章 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主旨与后现代意蕴 125
一、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主旨 126
(一)启蒙思想的滋养 126
(二)现代社会的深切关注 128
(三)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 129
二、马克思思想的后现代意蕴 132
(一)反对传统形而上学 133
(二)批判精神 135
(三)“问题”意识 140
(四)实践的观点 141
三、马克思的思想与后现代理论的本质差别 144
(一)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的批评 144
(二)关注点不同 148
(三)对现代性的态度不同 149
(四)理论倾向不同 150
第四章 现代性问题:马克思的西方传人 154
一、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遗产 155
(一)社会批判理论与现代性 157
(二)马克思的遗产 166
二、启蒙之祸与现代性理论的转折 171
(一)韦伯理论的影响 171
(二)启蒙之祸 175
(三)背离马克思 184
三、哈贝马斯与现代性的重建 191
(一)传统批判理论的现代性理论困境之根源 192
(二)现代性理论重建的规范基础 194
(三)现代性的病理与重建 197
(四)现代性之哈贝马斯与马克思 207
第五章 现代性之中国现实:社会转型 223
一、转型的方向:传统与现代的两难 224
二、转型的视野:全球化之差异与融合 228
三、转型的保障:市民社会与社会建设 234
主要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