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目的与方式 1
第二节 研究题材之版本及辑佚问题 2
第二章 家世和生平经历 5
第一节 家世 5
第二节 生平经历 9
一、好论古今、明辨是非 9
二、进士及第初展抱负 9
三、举书判、服仕西京 10
四、论范党事自请从降 12
五、签书经略判官、効力西疆 14
六、见危发兵、再遭贬降 15
七、罢修水洛城、惹讼缠身 18
八、上疏论朋党 21
九、晚年丧子 23
十、因动用公使钱事三度被贬 24
十一、徙均州得疾而逝 26
第三章 交谊 29
第一节 同道密友欧阳修 29
第二节 亦师亦友的范仲淹 33
第三节 知遇之前辈——杜衍、王曙、王曾 38
第四节 仕宦摯友——富弼、韩琦、狄青、孙甫、蔡襄 41
第五节 文学良伴——谢绛、梅尧臣、苏舜钦 49
第六节 其他 54
第四章 人品与才识 57
第一节 人品 57
一、重礼尚义 57
二、安贫乐道 60
三、忠恕仁慈 63
四、刚正敢为 65
五、与人为善、不念旧恶 67
六、通达不忧 69
第二节 才识 70
一、博学有识度 70
二、议论高阔 71
三、知兵法 73
第五章 年谱及作品系年 75
第六章 经世思想 97
第一节 政治思想 97
一、教化观 97
(一)法古为治 98
(二)仁德化民 99
(三)利世泽民 100
(四)立教成治 101
(五)宽以待民 102
(六)持身奉法 103
二、政治主张 104
(一)矫察 104
(二)审断 105
(三)省刑薄歛 106
(四)考绩 107
(五)广谏 107
(六)选贤任能 107
(七)节赏赐 109
三、施政表现 110
(一)宽政爱民 110
(二)汲汲有为 110
(三)无慊于心 111
第二节 国防思想 112
一、强兵之策 112
(一)论增强边备 112
(二)论攻守之道 115
(三)论军队训练 119
(四)论法制建立 119
(五)论军纪赏罚 121
(六)论人才选拔 123
二、富国之道 124
(一)入粟授爵 125
(二)减省冗兵 126
(三)省罢无益修筑 126
(四)按民籍制兵 127
三、军旅表现 127
(一)挺然忘身 128
(二)令严而和 129
(三)谋善参古 129
(四)慎谋持重 131
第七章 文学思想及其作品成就 133
第一节 宋初文学思潮及师鲁之文学师承 133
一、宋初文学思潮 133
二、师鲁之文学师承 135
第二节 文学主张及其作品成就 136
一、文学主张 136
(一)去冗字 137
(二)贵真实 138
(三)尊孟韩 140
(四)重实用 141
(五)崇古道 142
二、作品成就 143
(一)简而有法 143
(二)峭厉劲洁 146
(三)善用典故 148
(四)文多警策 152
(五)去华务实 153
第三节 文学影响及其价值、地位 154
一、文学影响 154
(一)欧阳永叔从其学古文 155
(二)推助古文运动复兴 156
二、价值 158
(一)文章可为后世师法 158
(二)称引故实可补各史所缺 159
(三)诗词量少而佳 161
三、地位 163
(一)为北宋古文先锋 163
(二)诗词有革弊开新之功 166
第八章 师鲁的史学 167
第一节 尹师鲁与《五代史记》之关系 167
一、师鲁之史才 167
二、《五代史记》分撰问题 168
第二节《五代春秋》与《五代史记》之比较 170
一、动机旨趣 170
二、体裁形式 171
三、撰述内容 171
四、撰作书法 172
五、成书先后 174
第三节 师鲁史学之评价 175
第九章 结论 177
附录 181
一、宋史本传(武英殿刊本) 181
二、河南集附录本传 185
三、河南府司录张君墓志铭 187
四、水调歌头 和苏子美 188
引用及参考书目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