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核算 1
第一章 核算的意义、方法及技术工具 1
1 核算对於国民经济的意义 1
2 社会主义核算与资本主义核算的区别 3
3 统一的社会主义核算及核算种类 4
4 企业资金的分类 6
5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6
6 经济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方法 11
7 会计帐户及复式记帐法 13
8 明细分类帐帐户与总分类帐帐户之间的联系 15
9 资产负债表的种类 15
10 原始凭证 19
11 核算的机械化 21
第二章 劳动及工资核算 23
12 社会主义经济中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资 23
13 工资的构成 24
14 计酬条件 25
15 劳动计酬制度 27
16 支付程序 33
17 劳动及工资核算的原始凭证 37
18 工资基金 43
第三章 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核算 46
19 固定资产的构成 46
20 固定资产的折旧 47
21 固定资产的估价 49
22 设备的分类及编制登记凭证 50
23 设备修理的核算 51
第四章 材料物资的核算 53
24 劳动对象的种类 53
25 材料及工具的分类及目录 54
26 材料的估价 56
27 材料核算的意义 56
28 材料的验收 58
29 材料的发付 59
30 仓库业务的核算 62
31 定期及年度盘存 63
第五章 产成品及其销售的核算 66
32 产品完成 66
33 生产帐户的转帐 67
34 发货 69
35 国家银行对发出商品及运输费用的贷款 70
36 计划及计划外贷款 71
37 销售成果 72
第二篇 成本计算 74
第六章 生产核算 74
38 工厂的工业技术财务计划 74
39 生产核算的基本任务及种类 75
40 生产支出的分类 78
41 辅助费用主要项目的内容 80
第七章 成本计算 85
42 成本对於国民经济的意义 85
43 成本计算的种类 87
44 成本计算的方法 89
45 成本计算表的结构 92
46 成本计算举例 96
47 辅助费用的分配 101
48 辅助生产的生产核算及成本计算 105
49 生产支出的预算 106
第三篇 技术报表 113
第八章 技术报表的意义 113
50 技术报表的一般性质 113
51 报表的种类 114
52 编制报表的准备工作 115
第九章 技术报表的内容 116
53 技术作业报表 116
54 产品方面的作业报表 116
55 产品质量的核算 119
56 劳动方面的作业报表 120
57 设备使用及停工核算 127
58 指示图和统计图 129
59 定期报表 135
60 年度报表 136
第四篇 车间工作的分析 138
第十章 企业工作分析的意义、方法和技术 138
61 机器制造业中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 138
62 技术经济指标 139
63 分析工作中会计、统计及技术作业核算资料的利用 142
64 以核算资料与计划作对照的必要条件 143
65 衡量标准的选定,计算指标的方法与技术 143
66 拟订技术组织措施及确定其效率 145
第十一章 产量计划完成的分析 147
67 产成品的总量、组成及完成程度的指标 147
68 影响产量的基本因素 148
69 劳动工具利用的分析 151
70 劳动对象利用的分析 152
71 劳动因素对於生产纲领完成的影响 153
72 目录及品种对於计划完成的影响 158
73 产品出产的节奏性 159
74 产品质量 160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的分析 164
75 产品成本分析的要旨 164
76 可比产品、新产品及成本之降低 165
77 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率 167
78 定额及价格的影响 171
79 成本计算的分析 172
80 各种因素对於产品成本的影响 175
81 工段作业的分析 180
第十三章 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186
82 利用资产负债表以领导及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 186
83 根据项目组别以分析资产负债表 187
84 流动资金利用效率的分析 193
85 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196
86 财务纪律 197
87 经济核算制 198
本书译名中俄文对照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