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研究现状与缺陷 4
二、本书特点与大致内容 16
三、研究方法 19
比较篇 党群关系理论与实践 25
第一章 党群关系的相关理论 25
第一节 “群众”概念辨析 2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概念 27
二、西方政治学中的“群众”概念 29
三、“群众”概念的个性与共性 32
第二节 政党产生的途径差异与党群关系特征 33
一、政党产生的途径差异 33
二、党群关系内涵 36
三、党群关系特征 40
第三节 领导活动与执政活动中的党群关系 42
第四节 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相关理论 45
一、政党变革理论 46
二、理性选民理论 48
三、利益团体理论 53
四、精英理论 55
五、治理理论 56
第五节 影响党群关系的相关因素 59
一、官僚制因素 59
二、民主因素 64
三、官僚陋习因素 69
第二章 国外不同类型政党党群关系实践 74
第一节 社会民主党与群众关系的实践 78
一、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及党群关系 78
二、英国工党处理党群关系的经验 81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右翼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实践 84
一、注重基层组织工作,获取群众支持 85
二、调整政治经济纲领,改善政党在选民中的形象 86
三、组织跨国党团或跨国政党联盟,获取跨国支持者 87
四、运用各种力量,积极宣传政党理念 88
第三节 绿党与群众关系的实践 88
一、在绿色运动中崛起,以指导思想吸引铁杆选民 89
二、组织结构独特,便于基层活动 90
三、来自社会运动,群众基础成分复杂 94
四、建立跨国联盟,吸引更多支持者 95
一、民族民主政党党群关系特点 96
第四节 民族民主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实践 96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经验 102
历史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群关系理论与实践 109
第三章 中共与群众关系早期理论的形成 10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群关系论述 109
一、政党阶级基础论 109
二、政党领导论 114
三、群众路线论 118
第二节 中国古代政治中有关“民”的论述 122
一、夏、商、周时期:“重民”、“爱民” 122
二、春秋战国时期:“养民”、“惠民”、“教民”、“使民” 123
三、两汉至明末:“以民为本” 125
四、明末清初:民权思想萌芽 127
第三节 中共领导人对党群关系认识的发展 129
一、对阶级基础与国际主义的模糊认识阶段 130
二、新民主主义道路: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阶段 137
三、群众观点基本形成阶段 140
第四章 党群关系实践的探索:革命战争年代 143
第一节 党群关系“鱼水情” 143
一、反对官僚主义 143
二、以严格的纪律管理党的组织与军队 146
第二节 党群关系民主化 148
一、民主在党群关系中的重要性 148
二、“大众的就是民主的” 150
三、陕甘宁边区党群关系民主化的具体实践 152
第三节 党群关系中的利益因素 158
一、精神与荣誉激励,留住各阶层群众的心 158
二、与关键性的社会群体联盟,宣传群众、保护群众、联系群众 159
三、战时政治经济纲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161
一、在党的领导活动中提出并贯彻“群众路线” 163
第四节 在党的领导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 163
二、在党的领导活动中重视党群关系 164
第五章 党群关系实践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68
第一节 “大众的就是民主的”思维的延续 168
一、高度重视建立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 168
二、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169
三、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合理扩展“群众”的内涵 171
四、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民主改革运动 172
第二节 在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中改善党群关系 174
一、反对官僚制:从经济民主做起 174
二、反对官僚主义:党组织整顿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76
第三节 困境中的迷茫:党群关系上的几个问题 182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两个阶级对立假设 182
二、反对官僚主义但又难以拒绝官僚制 183
三、“自发论”与“英雄史观” 186
四、教育群众还是被群众教育 188
五、社会资本的破坏对党群关系的影响 190
发展篇 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的新发展 195
第六章 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 195
第一节 组织扩大与对内约束机制的弱化 195
第二节 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挑战 198
一、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冲突 199
二、乡镇党委与乡镇政府的冲突 202
第三节 政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分化与重组 204
一、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分化的基本情况 204
二、阶层分化情况下党群关系出现不和谐的苗头 205
三、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态度的变化 207
第四节 民间组织兴起及对党群关系的挑战 209
一、民间组织产生 209
二、中国民间组织的成长规模 209
三、对党群关系的挑战 210
第五节 全球化态势对党群关系的挑战 214
一、全球化的基本态势 214
二、来自全球化态势的挑战 216
第七章 党群关系中的民主因素:以基层改革为例 220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民主观 220
一、古希腊的直接民主 220
二、近代社会直接民主与代表式民主的争论 222
三、代表式民主的兴起 225
四、现代公民社会中的社会民主 229
五、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230
第二节 发展党内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233
一、在选举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方面的探索 235
二、在设立党代表常任机制方面的探索 236
三、党内民主对密切党群关系的积极意义 239
第三节 推进社会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240
一、在民主选举方面的探索 240
二、在政策参与上的探索 243
三、社会民主对于改善党群关系的意义 246
四、三种基层治理模式中的党群关系 249
一、概念 256
第一节 民间组织的概念、理论与特点 256
第八章 关注民间组织,丰富党群关系内涵 256
二、基本理论 259
三、特点 268
第二节 中国民间组织分布的基本情况 271
一、特点与分布 271
二、功能类型 273
第三节 中共与民间组织关系的机制分析 275
一、党在民间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努力 276
二、政府审批与登记管理 279
三、各种辅助性制度 282
四、民间组织对政党的影响机制 283
第四节 推动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健康发展 285
第九章 遏制官僚主义和官僚陋习,改善党群关系 290
第一节 官僚主义、官僚陋习的发展:以罗共、苏共为例 290
一、罗马尼亚共产党 292
二、前苏联共产党 294
第二节 中国官僚政治中的官僚主义和官僚陋习 299
一、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历史回顾 299
二、官僚主义、官僚陋习在当今中国的发展 304
三、群众对官僚主义、官僚陋习的反应 308
第三节 加大反腐力度,改善党群关系 309
一、腐败的现状与危害 309
二、中共反对腐败的决心与措施 313
第四节 反对官僚主义与官僚陋习,改善党群关系 317
一、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反对官僚主义 317
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高度反对官僚陋习 318
三、反对官僚主义和官僚陋习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319
结语 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巩固并改善党群关系 322
第一节 坚持邓小平理论,促进党群关系民主化、法制化 322
一、党群关系民主化 323
二、党群关系法制化 324
第二节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27
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内涵 328
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措施 330
第三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 334
一、“和谐”的含义 334
二、和谐的党群关系的内涵 337
三、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的举措 338
主要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