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1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曾广权 3
1 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3
2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环境目标以及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划思路 4
3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5
4 当前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对策措施 7
5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布署 8
6 如何做好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1
7 结束语 30
第二篇 河流与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31
1 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潜在的环境问题 33
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曾广权 33
2 南盘江流域(云南省境内)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对策 34
3 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研究的主要领域 36
澜沧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曾广权、赵晟 38
1 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38
2 澜沧江流域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 39
3 澜沧江流域水环境分区综合整治纲要 43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水环境保护思路和实施重点探讨 戴丽 48
1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概况 48
2 “十五”期间金沙江(云南段)水质变化评述 49
4 金沙江流域未来水环境保护实施重点 51
3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水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 51
云南省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工程方案研究分析 戴丽、张涛、胡玉洪等 53
1 保护腾冲北海湿地的重要性 53
2 腾冲北海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53
3 北海湿地工程总体方案和主要工程内容 54
4 工程效益分析 57
界定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 戴丽、王志芸 60
1 界定抚仙湖保护范围的重要性 60
2 界定抚仙湖保护范围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61
3 界定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的方案 62
4 确定方案的依据分析 62
5 主要结论 66
云南普者黑湖泊水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 戴丽、陈异晖、赵祥华等 67
1 普者黑湖泊概况 67
2 普者黑流域水环境现状 67
3 普者黑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措施 71
4 综合效益分析 73
程海流域人类生产、生活对湖水高pH值及高Fˉ值成因影响分析 戴丽 76
1 监测结果分析 76
2 地表径流及土壤对程海湖泊水质高pH值和高Fˉ值影响分析 79
3 主要结论 80
第三篇 城市化过程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83
1 中国的湖泊 85
“新昆明”规划与建设中若干潜在环境问题及对策 曾广权 85
2 滇池的自然属性与生态服务功能 87
3 在大昆明建设中应尊重滇池的自然属性,维护滇池的生态服务功能,避免“观念”上的误导 93
4 滇池治理与环湖开发中多目标协调的研究 95
利用昆明周边小城镇建设的机遇搞好滇池退田还湖、恢复湖滨带的建设 戴丽、郭慧光 96
1 滇池综合治理中退田还湖、恢复湖滨带系统的必要性 96
2 滇池沿岸小城镇建设为滇池退田还湖、恢复湖滨湿地系统带来机遇 97
3 在昆明小城镇建设中,滇池退田还湖、恢复湖滨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宏观建议 98
呈贡新城环湖湿地建设规划方案研究 戴丽、李跃青、杨逢乐等 99
1 项目背景 99
2 规划总体设计 111
3 规划方案 115
4 效益分析 127
云南省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曾广权、邓晴、戴丽 130
1 云南城市化过程趋势与潜在环境问题的分析 130
2 建立云南持续发展城镇体系的对策研究 135
云南四大旅游资源区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 曾广权、戴丽、贺彬 141
1 云南四大旅游资源区概况与特点 141
2 云南四大旅游资源区环境现状 145
3 云南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 145
4 小结 153
1 维西塔城生态旅游开发设想 155
云南省维西塔城生态旅游区的保护对策 董海京、曾广权、施顺生等 155
2 生态系统多样性 156
3 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环保问题 157
4 维西塔城生态旅游开发与环保对策建议 158
第四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163
云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戴丽 165
1 云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机遇和存在问题 165
2 云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的和意义 172
3 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和思路 174
4 优先发展的区域与其模式选择 176
5 农业循环经济支撑条件研究 183
滇池农村固体废物和化肥流失治理技术研究 戴丽、郭慧光、汤承彬等 187
1 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和活性有机肥的特点 187
2 试验方案简述 188
3 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190
4 结论 195
星云湖流域“十一五”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策措施研究 戴丽 197
1 星云湖流域农业、农村重点污染源现状特征分析 197
2 星云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案研制 199
3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201
4 环境效益分析 203
2 洱源县发展循环型农业,农村经济面临机遇和挑战 206
云南省洱源县发展农业、农村循环经济规划研究 戴丽、李跃青、赵祥华等 206
1 洱源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206
3 规划设计 209
4 循环型农业产业规划方案 210
5 循环型生态家园建设规划方案(循环型农村经济规划方案) 226
第五篇 热带雨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47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监测的探讨 曾广权、何彩周、王建青 249
1 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的目的 249
2 生态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249
3 主要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250
1 建立“热带雨林有效管理示范区”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252
“热带雨林有效管理示范区”的规划与实施 曾广权、邹寿青、吴学灿等 252
2 热带雨林有效管理示范区的基本情况 253
3 示范区总体布局与小区规划 255
4 示范区规划的实施 258
5 热带雨林群众参与性有效管理机制的探讨 259
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参与性有效管理研究初探 戴丽、曾广权 260
1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概况 260
2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现存的主要环境、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261
3 对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对策 262
4 效益评估 264
1 植被类型的多样性 265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植物多样性及保护 夏峰、赵晟 265
2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267
3 纳板河流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268
中、缅、印交界地区(东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曾广权、李芝喜、郭慧光等 270
1 研究区概况 270
2 在此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义 272
3 本区域的初步区划研究 272
4 本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本措施 274
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戴丽、曾广权 278
1 澜沧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78
2 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82
3 澜沧江综合开发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283
第六篇 生态环境管理研究 285
昆明郊区农田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初步研究 曾广权、龚季兰、李玲等 287
1 农业经济结构 287
2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287
3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流 290
4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291
云南省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 殷晓松、董海京、曾广权等 292
1 设置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指标的原则 292
2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边界、时间尺度和量纲 293
3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指标体系 293
4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295
5 主要参数 299
6 云南省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算结果 301
7 对云南省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结果的分析 304
8 关于泥石流、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 306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邓晴、曾广权 308
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308
2 环保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09
3 知识经济对环保的影响 309
4 从环保角度,如何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310
1 我国气候的特点 312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高云南省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 曾广权、邓晴、戴丽等 312
2 我国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气候变化的征兆 313
3 值得重视的有关我国气候变化的报道以及我国学术界的反映 314
4 有关提高云南省抵御气候灾害能力及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315
建立云南省绿色GDP与实施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改革的探讨 曾广权、余艳红 318
1 正确理解和使用绿色GDP 318
2 我国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 319
3 将环保指标纳入干部业绩考核的新进展 319
4 云南省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320
5 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开展有关绿色GDP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探索将某些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 321
生态补偿的原则、方法,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 曾广权、洪尚群、张星梓等 323
1 生态补偿的原则与方法 324
2 流域生态补偿 334
3 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 338
4 水电站生态补偿机制 347
5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350
6 土地、矿产开发生态补偿 359
生态补偿属性、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新认识 夏峰、洪尚峰、曾广权等 364
1 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功能和价值 364
2 生态补偿对环境保护和政策法律的影响 366
3 结语 367
1 云南水电生态化呼唤生态补偿 368
云南水电生态化的生态补偿 夏峰、洪尚群、叶文虎 368
2 水电工程中生态补偿数额(总量)的确定 369
3 水电工程中的生态补偿方式 369
4 工程生态融资,促进生态补偿快速健康发展 370
5 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生态建设补偿基金 371
6 对策和建议 37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和丽萍、陆颖、陈静等 373
1 引言 373
2 生态足迹的概念 373
3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374
4 生态足迹的国内外应用状况 377
5 云南省15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