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篇 人民生活志 3
概述 3
第一章 城市人民生活 7
第一节 收入 7
第二节 消费 16
一、衣着 16
二、食品 18
三、居住 22
四、交通 23
五、耐用品 24
六、文化娱乐 28
第三节 储蓄 29
第二章 乡村人民生活 32
第一节 收入 33
第二节 消费 37
一、衣着 37
二、食品 38
三、居住 42
四、交通 43
五、耐用品 44
六、文化娱乐 45
第三节 储蓄 47
概述 51
第45篇 民族宗教志 51
第一节 分布与构成 56
一、分布 56
第一章 民族 56
二、构成 58
第二节 回族 60
一、来源 60
二、分布 64
三、经济生活 64
四、文化生活 72
五、风俗习惯 82
二、蒙古族 88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88
一、满族 88
三、其他少数民族 89
第二章 宗教 90
第一节 佛教 90
一、传入与发展 91
二、宗派 95
三、团体 97
四、寺院 98
五、文化艺术 106
六、节日 113
七、对外交往 114
第二节 道教 116
一、起源与发展 117
二、道派 121
三、团体 121
四、宫观 122
五、经典 124
六、节日 126
第三节 伊斯兰教 126
一、传入与发展 127
二、教派 128
三、团体 129
四、清真寺 131
五、婚丧制度 136
六、历法节日 136
第四节 基督教 137
一、传入与发展 138
二、教派 139
三、团体 141
四、活动场所 141
五、节日 142
六、附属事业 143
八、对外交往 144
七、慈善事业 144
第五节 天主教 145
一、传入与发展 145
二、教会 148
三、教区 教堂 150
四、洛阳市天主教友爱国会 151
五、节日 151
六、附属事业 151
第三章 管理 154
第一节 机构 154
一、民族政策 157
第二节 政策 157
二、宗教政策 166
第46篇 民俗志 173
概述 173
第一章 生活风俗 177
第一节 服饰 177
一、日常衣着 178
二、节礼衣着 183
三、佩饰 184
四、须发 186
五、服饰信仰 187
一、家常饮食 188
第二节 饮食 188
二、节宴饮食 190
三、饮酒习俗 192
四、风味小吃 193
五、饮食规矩 195
六、饮食器具 196
第三节 居住 197
一、居住形式 198
二、居住安排 203
三、居住信仰 204
一、行旅交通 206
第五节 行旅 206
第四节 起居 206
二、行旅方式 207
三、行旅规矩 208
第二章 生产习俗 210
第一节 耕作习俗 210
一、耕作 210
二、播种 213
三、管理 215
四、收打 218
五、储藏 220
七、节气应用 221
六、加工 221
第二节 畜养习俗 228
一、选购 228
二、喂养 229
三、使用 230
第三节 林木习俗 231
一、植树 232
二、用林 233
三、采集 233
第四节 匠作习俗 234
一、流动匠作 234
二、作坊匠作 236
三、家庭匠作 239
四、传艺授徒习俗 242
第五节 渔猎习俗 242
一、渔业 243
二、狩猎 243
第六节 煤窑习俗 245
第三章 商贸习俗 246
第一节 集会习俗 246
一、集市 246
二、庙会 249
第二节 市商习俗 253
一、行商 254
二、坐商 255
三、经纪人 258
四、典当 258
第三节 经商标志 260
一、市声 260
二、招牌 261
三、广告 262
第四节 行会组织 263
一、组织形式 263
二、行会活动 264
第五节 经商信仰 265
第四章 乡里社会 266
第一节 乡人祖籍 266
第二节 姓氏源流 268
一、赐姓 268
二、国姓 268
三、改姓 268
第三节 家族 269
一、家族构成 269
二、亲族称谓 272
三、家庭组合 272
四、亲戚往来 274
五、家世传承 275
第四节 村落 276
一、村落命名 277
二、村规民约 279
第五节 邻里 281
一、邻里街坊 281
二、结交信约 282
三、会社 283
第五章 人生礼仪 285
第一节 生育习俗 285
一、祈子 285
二、怀孕 286
三、分娩 287
四、坐月子 288
五、贺喜 289
六、起名 291
七、认干亲 293
第二节 冠笄礼 294
第三节 男婚女嫁 295
一、婚嫁形式 295
二、婚嫁程式 297
第四节 祝寿 304
一、寿礼 304
第五节 丧葬礼俗 305
一、土葬习俗 305
二、寿俗 305
二、火葬习俗 317
第六节 祭礼 319
一、新丧祭礼 319
二、祖先祭礼 321
第七节 通礼 321
一、相见礼 321
二、来往礼 323
三、贺吊礼 324
四、恭让礼 324
五、借还礼 325
一、纪时习俗 326
第六章 岁时节日 326
第一节 历法时令 326
二、纪日习俗 327
三、纪月习俗 327
四、纪年习俗 328
第二节 传统节日 328
一、春节 328
二、元宵节 331
三、添仓节 333
四、酒祖日 333
六、二月二 334
五、金牛节 334
七、清明节 335
八、三月三 336
九、四月八 337
十、祭药王 337
十一、端午节 337
十二、望夏节 338
十三、七月七 339
十四、青苗节 339
十五、中秋节 340
十七、寒衣节 341
十六、重阳节 341
十八、冬至节 342
十九、五豆节 342
二十、腊八节 342
二十一、祭灶节 343
二十二、除夕 343
第三节 新兴节日 345
第七章 民间信仰 347
第一节 自然崇拜 347
一、天象崇拜 347
二、大地崇拜 350
四、水火崇拜 351
三、山石崇拜 351
五、动植物崇拜 352
第二节 祖先崇拜 355
一、人祖崇拜 355
二、祖先崇拜 355
三、祖师崇拜 356
四、圣贤崇拜 357
第三节 鬼魂崇拜 358
二、叫魂 359
三、祭孤魂 359
一、城隍崇拜 359
四、驱鬼魂 360
第四节 占卜 360
一、算卦 360
二、看相 360
三、测字 361
四、批八字 361
五、求签 361
第八章 民间游艺 362
第一节 说书唱戏 362
一、说书 362
二、唱戏 364
一、器乐类 366
第二节 民间社火 366
二、舞蹈类 368
第三节 民间工艺 371
一、剪纸 371
二、唐三彩 372
三、澄泥砚 372
四、梅花玉 372
五、泥塑 373
六、布老虎 373
七、木雕 373
十、吹糖人 374
十一、纸扎 374
九、宫灯 374
八、石刻 374
第四节 民间娱乐 375
一、民间地棋 375
二、儿童游戏 378
三、民间杂耍 381
第五节 民俗传说 382
一、婚俗传说 382
二、丧俗传说 388
三、食俗传说 390
四、节俗传说 392
五、宅俗传说 394
六、信俗传说 397
第六节 民俗歌谣 401
一、婚俗歌谣 401
二、宅俗歌谣 403
三、启蒙歌谣 405
第七节 民俗谚语 407
第八节 民俗歇后语 408
第九章 民俗研究 410
第一节 民俗的整理与研究 410
第二节 洛阳民俗博物馆 412
概述 417
第47篇 方言志 417
第一章 语音 424
第一节 声母 424
一、古代洛阳声母 424
二、现代洛阳声母 426
第二节 韵母 427
一、古代洛阳语音韵母 427
二、现代洛阳韵母 427
第三节 声调 429
一、单字调 430
二、连读变调 430
第四节 音变 435
一、轻声 436
二、儿化 438
三、文白异读 442
四、特殊字音 443
第五节 同音字表 445
第六节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465
一、声母的对应规律 465
二、韵母的对应规律 472
三、声调的对应规律 476
第二章 词汇 479
第一节 基本词汇 479
一、天文·时间 480
二、自然·位置 482
三、房舍 483
四、植物 484
五、动物 485
六、人品 488
七、亲属 489
八、身体 490
九、生理·疾病 491
十、服饰 492
十一、器具 493
十二、饮食 494
十四、游戏 495
十三、红白事 495
十五、代词 496
十六、表性状的词语 496
十七、副词 499
十八、表动作的词语 500
第二节 合音词 503
一、数量词 504
二、方位词及其他词 504
三、村庄名 505
第三节 语汇比较 506
一、名词 514
第一节 词法 514
第三章 语法 514
二、加缀词 515
三、形容词叠音 515
四、动词叠音 516
五、动词叠音又儿化修饰同形动词 516
第二节 句法 517
一、疑问句 517
二、可能补语 517
三、处置式 517
四、被动句 518
五、动态助词 518
六、“了”字句 519
七、特殊句式 520
第三节 语法例句 520
第四章 标音举例 525
第一节 民谚俗语 525
一、黾勉 526
二、人伦 527
三、处世 528
四、农谚 529
五、节气 532
六、观天象物象 534
七、风俗习惯 535
八、歇后语 537
九、其他 538
第二节 儿歌 541
第三节 绕口令 544
第四节 谜语 546
第五节 游戏 547
一、拿手儿 547
二、拍手 549
第六节 对话 549
第七节 故事 554
一、新《墙头记》 554
二、拐子李三趣事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