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治道之变 1
一、治道的本质 2
二、中国治道变革的路径依赖 4
三、城市化与城市治道 6
四、关于治道之变的探索 9
第一章 城市化挑战城市政府 11
第一节 认识城市化 12
一、城市的概念 12
二、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 13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6
四、城市的价值 20
五、城市化的内涵 25
六、城市化的评价体系 29
七、国内外的城市化模式 34
八、城市化的规律和机制 46
第二节 城市化理论概述 51
一、区域城市定位理论 51
二、城市人口迁移理论 61
三、城乡一体化理论 71
四、城镇体系理论 73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74
六、新阶段城市化理论创新:来自城市革命的考验 75
第三节 政府的目标函数决定城市成长路径 80
一、政府的综合推动力和目标的多元性 80
二、政府的目标函数 82
三、政府的目标函数决定城市成长路径 84
第四节 国家政策牵引城市化生产要素流动 85
一、工业化领跑城市化(1949—1958) 86
二、动荡中被动发展(1958—1978) 88
三、经济转轨推动城市化(1979—1996) 90
四、市场化促进城市化(1996—2004) 91
五、新发展观统领城市未来 95
第五节 中国城市在挑战中前行 101
一、城市化进程中应避免走入误区 101
二、政策滞后影响城市发展 103
三、制度瓶颈制约城市发展 106
四、城镇规划缺乏战略思维 109
五、产业布局随意而不如意 116
六、政府行为超越理性 117
七、公共管理高耗低效 117
八、城市化需要有效的政府 119
第二章 政府行为理论 123
第一节 政府职能及其评价 124
一、国家与政府 124
二、政府的职能 125
三、政府职能的市场价值评价 128
四、政府职能的社会转型评价 130
五、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32
第二节 政府行为 136
一、政府行为 136
二、政府行为的界定 137
三、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 137
四、政府的行为模式 139
五、各行为主体的行为分析 141
第三节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142
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政府干预是多余的 142
二、凯恩斯主义理论:政府干预修正市场失灵 142
三、现代货币主义理论:政府通过自由市场调节经济 143
四、公共选择理论:政府的缺陷可能恶化市场 143
五、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重要 146
六、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经济政策作用 147
七、市场失败与外部性理论:四种主要因素降低市场效率 148
八、政府行为理论的演进:“守夜”、“有限”、“能动”政府 151
第四节 政府行为的必要性:政府的公共供给 155
一、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155
二、市场失灵环境中的政府供给 157
三、政府失效情况下的政府供给 159
第五节 政府行为的空间:有效性和退出 163
一、权力与政府行为 164
二、政府的有效进入 164
三、政府的退出 168
四、政府行为有效性的四个维度 169
第三章 市场选择的政府 171
第一节 从“计划”到“规划” 172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计划职能 172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173
三、城市规划的新视角 174
第二节 诚信创造价值 176
一、主观政府的缺陷 177
二、政府诚信的意义 178
三、诚信创造价值 179
第三节 责任赢得权力 180
一、政府权力及其失范 180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城市政府的权责 181
三、用负责的精神赢得权力 183
第四节 定位提高能力 186
一、政府的越位、缺位与错位 186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触发政府作用的新争论 186
三、从越位、缺位、错位到准确定位 188
第五节 政府间的竞争行为 190
一、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的维度 190
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形式和强度 191
三、提高城市政府制度竞争能力 193
第四章 城市治理与城市规模 199
第一节 城市治理的理论概述 200
一、城市治理的本质与内涵 200
二、城市治理的目标和原则 202
三、城市治理的意义 203
四、城市治理模式 203
第二节 城市治理成本分析 204
一、治理成本 205
二、城市治理成本分析 209
第三节 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 212
一、城市规模与规模理论 212
二、关于城市最佳规模的讨论 219
三、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 226
第四节 城市规模的决定因素 228
二、城市人口 229
一、区位条件 229
三、城市基础设施 230
四、城市政策 231
五、城市聚集力 231
第五节 城市公共治理的方向 232
一、城市公共治理促进城市发展 232
二、城市公共治理的主体互动 234
三、城市治理的方向 236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政策选择 239
第一节 公共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 240
一、制度与政策的对话 240
二、政策影响制度 243
三、政策主体对制度的影响 246
四、公共政策选择的制度创新 248
第二节 城市化的外部性与公共政策 250
二、城市经济运行的正外部性 251
一、外部性的理论界定 251
三、城市经济运行中的负外部效应 253
四、外部性的内部化与城市公共政策 254
五、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公共政策目标 257
第三节 城市土地政策与制度创新 261
一、中国城市土地政策及其制定的因素分析 261
二、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转轨的现状 265
三、城市土地运营制度的创新 266
四、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分析 269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的公共政策 272
一、城市基础设施准公共物品放松管制的背景 273
二、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的公共政策 274
第五节 城市化与财政政策选择 280
一、城市财政牵引城市发展 280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政策取向 283
三、城市财政支出的方向 284
四、多渠道探寻城市化的融资方式 286
第六节 城市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 292
一、社会转型呼唤社会保障政策创新 293
二、转型期社会保障的特征和政策选择 294
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296
第七节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98
一、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298
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 299
三、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301
四、重视农村和农地的外部性经济效果 303
第六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再造 304
第一节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政府与市场 305
一、交易成本的意义和范围 305
二、交易成本与政府制度选择 306
三、转型政府的交易成本分析 307
四、外部不经济与政府行为 308
第二节 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的再认识 310
一、关于政府职能的再思考 310
二、城市发展对政府能力的要求 312
三、打破“政府万能”论 313
四、突破市场与政府的两难选择 314
第三节 行政审批和复核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315
一、不合理行政审批削弱执政能力 316
二、制度变迁之痛 317
三、理顺关系建立审批的权责对等机制 318
四、终结“审批经济”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20
五、全面促进依法行政 321
第四节 加速推动公共市场建设 328
一、公共事务的内涵与特性 328
二、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与现状 329
三、推动公共市场建设 探索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 331
第五节 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336
一、制度创新先行 推动政府创新 337
二、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执政能力 339
三、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行政效率 340
四、依法规范职能权限 理顺条块关系 341
五、推进机构改革 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 341
第六节 科技革命促政府创新 342
一、西方国家政府创新的直接动因 342
二、科技革命改变政府运行模式 343
三、我国政府管理创新面临历史机遇 344
四、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最有效途径 345
第七章 新发展观孕育新型政府 348
第一节 政绩成本约束政绩观 349
二、科学的人才观涵义与理解 350
一、正确的政绩观涵义与理解 350
三、政绩观与发展观 351
四、不计成本的代价 352
五、政绩成本约束下的政绩观 353
六、确立科学的政绩观 354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城市 355
一、和谐城市的要求 355
二、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能力 357
三、如何构建和谐城市 360
第三节 创新型政府打造学习型城市 361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362
二、学习型组织的模型 363
三、学习型城市 365
四、学习型政府 366
五、创新型政府打造学习型城市 368
第四节 和谐生态政府创造城市价值 376
一、政府与其公务员之间的良性互动 378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379
三、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 381
第五节 打破“政府悖论” 构建新型政府 383
一、何谓“政府悖论” 384
二、“政府悖论”的制度分析 385
三、“政府悖论”的隐患:城市化泡沫 387
四、“政府悖论”与预警对策 392
第六节 做城市文化的塑造者 394
一、城市的物质文化 394
二、城市的制度文化 395
三、城市的精神文化 399
第八章 “试验田”里的智慧——广东的实践和创新 401
一、改革前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 402
第一节 艰难的选择 大胆的探索 402
二、试验田里的探索 406
三、珠三角产业布局的调整 407
四、庞大的迁移群体 409
五、辉煌的发展成果 412
第二节 顺应发展要求 转变政府“质”能 413
一、放权型政府操作模式的成功 414
二、顺应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发展思路 415
三、顺应市场发展方向 调整发展策略 417
四、顺应城市竞争需求 调整政府行为 418
五、加速模式创新 力推城市发展 420
六、助推城市竞争 实现政府目标 427
七、总结有效经验 确保健康运行 430
第三节 循序渐进 稳步发展 不断创新 437
一、政府倾力推动 加速农村新社区建设 438
二、依托制度创新 推动城中村转型 444
三、扩大乡镇规模 增强中心镇集聚力 454
四、打破传统观念 整合城市资源 467
五、加快新城建设 提升城市质量 468
六、缩小区域差异 构建和谐城市群 470
第四节 有为政府力促城市区域协作 476
一、构筑综合竞争实力雄厚的区域经济体系 476
二、建立区域补偿和区域合作机制 479
三、整合“大珠三角”都市圈 推进粤、港、澳经济融合 482
四、泛珠三角——城市区域协作的新探索 484
五、省会广州在创新中发展 489
第五节 区域自主创新 引领城市发展 504
一、以新的发展观破解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之困 505
二、整合区域资源 构建立体城市战略发展体系 508
三、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制度创新 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512
参考文献 519
后记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