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历史进步的内涵 4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比较 5
一、进步、退步与循环 5
二、历史进步与社会进步 7
三、进步与发展 8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基本规定性 13
一、进步是向前向上的运动 13
二、进步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14
三、进步是事实和价值的综合 15
四、进步是累积和跃迁的辩证 16
五、进步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7
第2章 进步观念的历史运命 19
第一节 近代理性主义线性进步观 20
一、认知理性对神学权威的挑战 21
二、启蒙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构筑 24
三、客观理性对历史进步的主宰 30
四、机械决定论对线性进步的说明 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进步观 35
一、超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36
二、摆脱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纠结 38
三、走出严格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误区 41
第三节 现代思想家的检讨和批判 44
一、非理性主义的反抗 45
二、自然科学观念的变革 45
三、历史哲学的转向 46
四、社会批判理论的声音 48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49
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50
第3章 历史进步的动力系统 5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53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提出 5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55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0
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 65
一、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 65
二、直接动力与社会变革 67
三、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 71
四、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历史评价 73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动力 76
一、什么是人民群众 76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8
三、个人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83
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85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主导动力 87
一、科学的本质和内涵 87
二、技术的本质规定性 89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92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5
第4章 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 98
第一节 多向度的历史尺度 98
一、物质文明的历史基石性 99
二、政治文明的制度保障性 101
三、精神文明的内在支撑性 102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尺度 104
一、人的发展的“三阶段”说 104
二、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107
三、人的自由解放的历史前提 108
第5章 历史进步的代价 110
第一节 何谓历史代价 111
一、历史代价的内涵 111
二、历史代价的特征 112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代价思想 119
一、从产生根源角度划分 131
二、从主体状况角度划分 131
第二节 历史代价的类型 131
三、从支付补偿角度划分 133
四、从时空延展角度划分 134
第三节 历史代价的成因 134
一、外部自然条件的制约 136
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36
三、主体局限性的制约 137
第四节 代价意识的生成与确立 140
一、科学的代价意识 140
二、合理的代价意识 141
三、积极的代价意识 141
第6章 历史代价的演进类型 143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发展代价 144
一、战乱 145
二、困苦 147
三、压迫与奴役 148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发展代价 150
一、殖民主义与战争 151
二、人的异化与物化 153
三、深刻的生态危机 155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发展代价 156
一、电脑与人脑的较量 158
二、数字化生存对人本质的威胁 162
三、克隆技术对人类道德的挑战 166
四、基因技术与人种的改良 171
第7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代价问题 181
第一节 社会不公代价 188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191
二、传统产业工人地位不断下降 197
三、权力缺乏制约加剧人群之间的分化 205
第二节 资源环境代价 209
一、资源破坏代价 211
二、生态失衡代价 216
三、环境污染代价 218
四、自然灾害代价 220
五、资源环境代价的历史成因 221
第三节 信仰缺失与道德滑坡代价 229
一、紧张的心境与奋发的状态 232
二、物欲的膨胀与心灵的失落 236
三、信仰的催生与道德秩序的重建 250